沈從文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4.37K

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

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

沈從文是誰

1931年-1933年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一次見面,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爲然,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着心中的傾慕。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爲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僕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裏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爲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打擊着沈從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

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藥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國小讀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國小。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土地廟裏,有一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一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裏取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

第二天,他硬着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裏一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老師。毛老師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裏去了。沈從文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壯,便狠狠地批評說:“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經毛老師耐心地說服教導一番後,沈從文知恥而後勇,一改以往的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

沈從文簡介

沈從文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嶽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

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

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人物關係爺爺 沈宏富學生 汪曾祺表侄 黃永玉表侄 黃永厚主要成就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 20世紀中國最爲優秀的文學家之一 著名文化史專家代表作品《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等筆    名甲辰,上官碧,璇若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出生於湖南鳳凰縣。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遊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鄉國小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少年時期的沈從文1922年,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國小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就在北京大學旁聽。1923年去北京。

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在北京大學旁聽。1924年,他的作品陸續在《晨報》、《語絲》、《晨報副刊》、《現代評論》上發表。

1928年從北京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籌辦《紅黑》雜誌和出版社。1929年去吳淞中國公學任教,愛上女學生張兆和。

1930年後赴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前身)執教,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1931年陪同丁玲營救胡也頻未果,護送丁玲母子回湖南。1931年至1933年在國立山東大學任文學院講師;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同月23日,與楊振聲合編《大公報·文藝副刊》。

1934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峯。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1938年春,到昆明繼續與楊振聲編選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1月,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1948年開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

同年,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

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69年去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勞動。1978年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沈從文解放後從事中國紡織服飾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腦血栓,住院治療。1984年大病一場。

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享年86歲。婚姻家庭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一次見面,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爲然,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着心中的傾慕。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爲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僕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裏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爲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打擊着沈從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藥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

人物軼事孩童趣事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國小讀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國小。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土地廟裏,有一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一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裏取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第二天,他硬着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裏一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老師。

毛老師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裏去了。沈從文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

沈從文是誰?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沈從文(1902-1988),男,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

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

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遊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鄉國小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

1922年,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國小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就在北京大學旁聽。1923年去北京。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

在北京大學旁聽。1924年,他的作品陸續在《晨報》、《語絲》、《晨報副刊》、《現代評論》上發表。1928年從北京到上海。

與胡也頻、丁玲籌辦《紅黑》雜誌和出版社。1929年去吳淞中國公學任教,愛上女學生張兆和。1930年後赴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前身)執教,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1931年陪同丁玲營救胡也頻未果,護送丁玲母子回湖南。1931年至1933年在國立山東大學任文學院講師;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同月23日,與楊振聲合編《大公報·文藝副刊》。1934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峯。

沈從文是哪裏人?

沈從文,生於1902年,卒於1988年,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鳳凰人。

苗族,15歲離家到地方部隊當文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