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9.17K

管仲;樂毅;李悝;吳起;商鞅;申不害;韓非;李斯等。

法家政治上主張依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種,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歷史上,法家有三大代表人物,分別是戰國初期的申不害和商鞅,他們開創了法家學派,還有就是戰國末期的韓非子,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倫理思想中最具主題色彩的就是人性本惡論的主張。在法家看來,好利惡害,趨利避害是古往今來人人固有的本性,這種本性是不可改變的。從傳承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法家的人性本惡論觀念是從荀子性惡論思想的繼承。

人的感官慾望的無法滿足狀態。他在《荀子·性惡》說:“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他認爲,正是在人的本能的基礎上,產生了人的財產佔有慾和好利之心。《荀子·榮辱》中寫道:“人之情,食慾有芻豢,衣欲有文秀,行欲有輿馬,又欲夫餘財蓄積之富也。然而窮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同時還認爲,人的共同心理是好榮而惡辱,從堯舜到庶民百姓沒有什麼差別,而人世間最值得榮耀的就是掌握政治權利。《荀子·王霸》裏談到:“夫貴爲天子,富有天下,名爲聖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荀子認爲人的這種本性是不盡合理的,這就應該藉助於開展深入的社會實踐來矯正,即‘化性起僞’。法家先驅及代表人物或先於荀子談到了或在荀子之後拓展了這一人性論思想。

法家思想作爲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這就足以見得他們對法制的高度重視,以及把法律視爲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這些體現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爲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法家代表是誰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爲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爲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爲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爲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爲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爲成語典故的出處。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 ,亦稱申子,鄭國京邑(今滎陽東南京襄城)人。《史記》說他專攻"黃老之術"。戰國時期法家重要創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術"著稱,著有《申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代表人物。

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他爲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爲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於韓都(今新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