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6W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讀音:shā jī jǐng hóu。

殺雞儆猴什麼意思

解釋: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出處: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七章:“他們用的是殺雞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難堪。”語法:殺雞儆猴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殺一儆百。

示例:他現在玩的就是殺雞儆猴的把戲。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駭猴、小懲大誡、懲前毖後、殺雞嚇猴、繩之以法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穰苴爲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穰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

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爲計時器的標杆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穰苴就到軍營宣佈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穰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着醉容到達營門。

穰苴問他爲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只說什麼親威朋友都來爲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穰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爲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只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爲重。莊賈以爲這是區區小事,仗着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穰苴的話以爲然。

穰苴當着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穰苴即命拿下莊賈。莊賈嚇得渾身發抖,他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沒有趕到之前,穰苴即令將莊賈斬首示衆。全軍將士,看到主將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

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莊賈。 穰苴沉着地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嚇得面如土色。

穰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於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後讓使者回去報告。穰苴軍紀嚴明,軍隊戰鬥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1) 白若凡,你有種拿下武雲風,拿我們殺雞儆猴不顯得多此一舉嗎?2) 第百一九章,殺雞儆猴,敖烈獻寶。3) 因此,他們反而更加依賴於尋找出頭鳥來替罪,希望能起到殺雞儆猴的效用.4) 這種殺雞儆猴的做法對於我個人來說是完全沒有用的。5) 我們這次必須要殺雞儆猴,不然我們就完全沒有威信了。

6) 爲收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老師處罰犯規的始作俑者。7) 我們可以用殺雞儆猴辦法教育那些調皮搗蛋的小傢伙。8) 如果他想殺雞儆猴的話就一定會拿我開刀的。

9) 你只想着用她來殺雞儆猴,沒想到找她留給我的鑰匙。10) 羅馬以對罪犯的“殺雞儆猴”來防止犯罪,結果他們大量地使用了釘字架的死刑。

殺雞儆猴是什麼意思呢?

殺雞儆猴爲常用成語,讀音爲shā jī jǐng hóu,本意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儆猴”說的是殺掉雞來嚇唬猴子,比喻懲戒一個以警戒其餘。

在耍猴人看來殺掉雞的成本遠遠低於殺掉猴子的成本,雞較之於猴子要無用的多。而雞們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麼“雞飛狗跳”、“雞飛蛋打”,總之上得了檯面,於是被殺的雞總要把“被殺”演繹成一場大張旗鼓奢侈鋪張的大片。滿地雞毛的掙扎,血流四處的慘境,呼天搶地的鳴冤。用這種效果來嚇唬猴子是綽綽有餘的了,猴子們自然不想身首異處,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擴展資料:一、典故故事: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穰苴爲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穰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爲計時器的標杆和滴漏盤。

約定時間一到,穰苴就到軍營宣佈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穰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着醉容到達營門。穰苴問他爲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只說什麼親威朋友都來爲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

穰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爲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只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爲重。莊賈以爲這是區區小事,仗着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穰苴的話以爲然。穰苴當着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穰苴即命拿下莊賈。

莊賈嚇得渾身發抖,他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沒有趕到之前,穰苴即令將莊賈斬首示衆。全軍將士,看到主將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莊賈。

穰苴沉着地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嚇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

”於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後讓使者回去報告。穰苴軍紀嚴明,軍隊戰鬥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二、成語解析:【由來】:繩之以法,犯軍令韓信斬殷蓋。

殺雞儆猴,振軍心槍斃韓復榘。相傳猴子是最怕見血的,馴猴的人首先當面把雞殺給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厲害。纔可以逐步進行教化。

捉猴子的人就採用這殺雞戰術,不管它怎樣頑強抗拒,只要雄雞一聲慘叫,鮮血一冒,猴子一見,便全身軟化,任由捉獲了。【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近義詞】殺一儆百【解釋】:儆:警告。處死一個人,藉以警戒許多人。

【出處】:《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白話文:“這種方法是可取的,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就會改過自新。”【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示例】:如果遇到抗拒,就殺一儆百。

殺雞儆猴的意思是什麼 殺雞儆猴的意思

1、殺雞儆猴,漢語成語,拼音是shā jī jǐng hóu,意思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2、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3、殺雞儆猴的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駭猴、以儆效尤。

殺雞儆猴的成語意思是什麼?

殺雞儆猴,漢語成語,意思是殺雞給猴子看。拼音是shā jī jǐng hóu,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出自現代作家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七章:“他們用的是殺雞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難堪。

”成語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殺一儆百。相關近義詞有:小懲大誡、懲前毖後、殺雞嚇猴。反義詞有:忍辱負重、忍氣吞聲、胸無點墨。相關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耍猴人買了一隻不聽話的猴子,藝人十分生氣,就到市場買來一隻公雞,對它不斷敲鑼打鼓,公雞嚇呆了,藝人乘機拿刀殺了公雞,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嚇壞了,從此只要藝人說什麼或敲鑼打鼓,猴子就會毫不含糊地執行藝人的指令。

擴展資料:相關歷史事件:姜太公滅了商紂,周朝立基之後,要羅致一批人才爲國家效力。在齊國有兩位賢人狂矞,華士。很爲地方上人士推重。

姜太公慕名,想請他出來做事,拜訪了三次,都吃閉門羹。姜太公忽然把他們殺了,周公旦想救也來不及,問姜太公:“狂矞,華士是兩位賢人,不求富貴顯達,自己拙井而飲,耕田而食,正所謂隱者無累於世,爲什麼把他殺了?”姜太公說: “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時,人人應爲國家出力。

只有兩個立場,不是擁護就是反對,絕不容有猶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矞,華士這種不合作態度,如果人人學他樣,那還有什麼可用之民。可納之餉呢?所以把他殺了,目的在於儆效尤!”果然經此一殺,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命清高,隱居下去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