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爲什麼插柳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5W

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插柳避邪;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清明掃墓祭祖也被稱之爲“拜清”,這個習俗估計在各地都會有,畢竟清明掃墓祭祖,已經成爲了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一件事情了。

清明節爲什麼插柳

但是不同的是不同的地方時間不一樣,有的地方畢竟是在清明節那一天,而有的地方則是在清明節前後10天,還有一些地方則時間會更長,甚至於長達一個月之久。說起鬥雞估計大家都會很好奇,會疑惑“清明節鬥什麼雞啊?”然而在我國古代,在清明節這一天的確是會進行鬥雞遊戲的,而且清明鬥雞還很盛行,只是在今天要給丟掉了而已。這種習俗並不是各地都有,只是在有些蠶鄉會有這樣的習俗而已,而到了這一天又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在蠶花會上舉行迎蠶神、拜香凳、翹高竿等遊戲。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地方這種特有的清明民俗也都已經被丟掉了。

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而如今踏青也是備受年輕人的喜歡推崇,會在清明小假期的時候組織一家人出去踏青,觀賞美好春光。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爲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

晉文公重耳深爲愧疚,遂改綿山爲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介子推的出身事蹟見諸文獻的極少。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寵妃驪姬,欲廢掉太子申生,改立驪姬之子奚齊爲太子,由是引發一系列變亂。

子申生被驪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懼逃亡,重耳避難奔翟,隨行賢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趙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趙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犨”之說。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

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立爲晉君,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

清明節爲什麼插柳

插柳是清明節的習俗之一,那麼清明節爲什麼要插柳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清明節爲什麼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爲期,戴柳爲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

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關於清明節有個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生活放蕩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爲榮。

但因爲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爲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爲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游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

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搖搖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爲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爲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爲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爲“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衆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着“春常在”的祝願。

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

”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清明節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

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

清明節爲什麼要插柳枝?

插柳戴柳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倡導種植柳樹。

清明之時,柳枝剛剛發芽,正是生命力最強的時候。

只要插在泥土之中,成活的概率極大,所以有"無心插柳柳成蔭"、"年年插柳、處處成蔭"的說法。柳樹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樹種,可以說是全身都有用,樹葉可以用來爲牛羊馬匹,樹枝可以編織籮筐,樹幹可以用作建築及各類器具,還可以燒作木炭。此外,柳樹根系發達,栽植在河流旁邊還有利於保持水土。正因爲柳樹的諸多作用,很多朝代都提倡栽植柳樹,插柳戴柳也是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種推廣方法。

第二是預報天氣。柳枝對於空氣中的水汽反應很敏感,空氣中水汽大時柳枝便會嫩綠溼潤,水汽小時便乾枯發蔫,因此自古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人們在門上插上柳枝,便可根據柳枝的顏色判斷會不會下雨,方便人們生產勞作。第三是祛病解毒。

在中醫看來,柳枝、柳葉、柳須、柳絮、柳花都可入藥,並且藥效各不相同,其中柳枝柳葉都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效,春暖花開,各類病毒也開始滋生,戴上柳枝對人們防止疾病感染有一定的作用。文化內涵:清明節作爲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掃墓,即爲“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爲與禮俗觀念。“墓祭”禮俗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爲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清明節爲什麼要插柳枝

其一是說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其二是說插柳避邪;其三是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的。“清明插柳”風俗由來已久。

民間相傳從隋代開始流行,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因爲在隋代,運河剛貫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樹,鞏固河堤。而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溼潤,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加上清明又是適宜植樹的季節,因此插柳習俗從那時起漸成風俗,並延續至今。清明除了插柳還有戴柳的習俗,除了辟邪禳災、祈福迎祥之用外,還有紀年華之義。民間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之說。

這是因爲青青春柳,有象徵青春之意,特別是婦女戴柳,有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清明爲什麼要插楊柳?

01 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常往來於花街柳巷,歌女們無不愛其才華。

柳永去世後,每年清明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 關於清明節插柳,有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

據說柳永生活放蕩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爲榮。但因爲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爲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

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另外,關於清明插楊的起源還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是說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

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爲期,戴柳爲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其二是說插柳避邪。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取楊柳枝着戶上,百鬼不入家。”人們認爲柳枝有靈性,有“鬼怖木”之稱,在柳條發芽的清明時節插柳可以避邪驅鬼。 在中國民間,柳枝向來被視爲驅除瘟疫的象徵,據說這一說法源於佛教,佛教經典《灌頂經》所載,禪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龍,觀音則一手託淨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沾淨瓶中的水向人間拋灑甘露,驅病消災。

受此影響,中國人便以柳爲驅邪消災的吉祥物,稱其爲“鬼怖木”。清明,古人以爲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因此又稱鬼節,而清明又正值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以辟邪了。 其三是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 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

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揹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爲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羣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其四是祈求平安。 相傳很久以前,人間的財主們對窮人很刻薄.窮人辛辛苦苦用血汗掙來的一點糧食全被財主們逼走了;而財主們卻穿綢着緞,吃肉吃魚,把大批糧食積壓在倉裏,放爛了就倒到河裏.後來,土地神到四鄉巡遊,發現河裏有許多黴爛的糧食,就報告給天帝.天帝很生氣,馬上派菩薩到人間去降火. 正巧這天是清明節,菩薩帶着火龍、駕着白雲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有要飯的人.“糧食黴爛了還有人討飯?”菩薩想弄個清楚明白.不一會,只見菩薩搖身變成要飯的,來到一家窮人門前.窮人見菩薩可憐,就把正準備吃的糠菜分給菩薩吃.趁要飯的功夫,菩薩終於弄清了糧食黴爛的真相.那一天,菩薩悄悄地叫窮人們在自家門上插上楊柳.當天晚上,財主們的房子都起了大火,而窮人門上插了楊柳都平安無事. 後來,人們每逢清明節就在自己的門上插一些楊柳,以祈人口清吉,平安無事。

其五是紀念穆林家媽媽 歷史上有個叫黃巢的紅豆子造反,也就是唐末農民起義。其人武藝高強,且比較兇殘,殺人如麻。一直夢想做皇帝,這事被皇帝知道了,便在民間悄悄他傳播,“黃巢想做皇帝,殺人不眨眼,他在清明節這天,要從姓楊的身上開刀”。 黃巢的舅舅姓楊,皇帝有意讓他們自相殘殺。

黃巢的舅舅,他也知道外甥的殘暴,便先躲起來。黃巢的舅舅高興地說:“躲得好,躲得妙,躲得皇帝找不到”。黃巢信以爲真,既想做皇帝,又不至於親手去殺舅舅。

他來到一棵大楊柳樹旁,對着楊柳樹說,就以這棵楊柳樹來代替殺舅舅吧。於是,手起刀落,將這棵大楊柳樹給砍倒了。可是,這棵大楊柳樹倒下來的時候,同時掉下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黃巢仔細一看,竟是自己舅舅的人頭。

原來,他的舅舅爲了躲避殺身之禍,已悄悄地躲進這棵大楊柳樹的樹洞裏。他總以爲能夠逃過這一劫,哪知道,外甥偏偏去砍了這棵大楊柳樹。事情發生後,黃巢後悔不已,於是派人去找造謠的人。

找啊找,找的人來到一個村莊。挨家挨戶查找,一家都不肯說。

清明節爲什麼要插柳枝 清明節插柳枝的原因

1、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2、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爲期,戴柳爲號”。

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