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亡人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5W

失去丈夫的女子;失去配偶的一方。未亡人指的是失去丈夫的女子,舊時候一般都這麼自稱,失去丈夫的女子會稱自己是未亡人,而現在並不侷限於女子,泛指失去配偶的一方。

未亡人是什麼意思

未亡人常被引申爲“亡國奴”,見錢鍾書《圍城》裏“上海租界的寓公們爲國家擔驚受恐夠了,如今國家並沒有亡,不必做未亡人,所以又照常熱鬧起來。

”我能夠清晰看到,嫂子臉上那兩道依稀可辨的屬於未亡人的淚痕。未亡人爲已亡人含淚舉行的葬禮,不堪仙界與人世的界限與隔離,只留下聲聲的唏噓與嘆息。未亡人的愛是殘缺的痛苦,夫妻之間的愛只是一種習慣。偶爾在報章上會見有“未亡人 ”的稱謂,出現在年長男性死者的訃告裏。

作爲一名女性看了不免唏噓,因爲“未亡人”一詞背後有頗濃烈的男尊女卑意識,儘管有關家屬可能沒有這樣的意識與意思,而只是以他們認爲是對死者最爲尊敬的角度來選擇此稱謂 。根據《辭源》,“未亡人 ”乃“舊時寡婦自稱之詞。”今日的年長女性當事人是否都有機會明確表示在訃告裏自己要以“未亡人 ”自稱則難確定。

欣慰的是許多年長男性的配偶在訃告裏的稱謂通常是“妻”一字,而她們的丈夫若另有側室的話,後者的稱謂一般所見爲“蘭妹”。(在婦女憲章於1961年實施前,新加坡男性早年所娶的妾有其一定的地位;不過近年也看過未滿50歲的男性死者名下的“妻”有三位的例子。)只要稍加留意,就可觀察到華文訃告裏不時出現平時不常見的一些稱謂,如“承重孫”(已逝長子的長子),另有些更是一般稱謂詞典裏也可能不易找到的,如“接面女” 、“兩承男” 、“杖期孫男” 等。

這顯示不少華人家庭在這個表面趨向西化的社會裏,不僅嚴格遵守輩序名堂,也嚴守不同稱謂所表彰的個人身份與家庭地位。一些家庭選擇在中英文報章同時刊登訃告,但有些稱謂或尚未有等同的英譯詞,家屬只能以他們認爲最接近的名稱取代:“蘭妹” 在英文報章裏往往依然是華文的“蘭妹” ,不然的話就以”sister”(“姐”或“妹”)代之,雖然後者不足於闡釋該女士與死者的關係。(華文訃告裏列有“蘭妹”,但在英文訃告裏卻不見蹤影的例子也有,其中原因可能不是找不到合宜譯詞那麼簡單。

)“未亡人 ”的恰當英譯恐也難求,因此一個有“未亡人 ”的訃告在同日英文報章所呈現的乃“beloved wife” (“愛妻”) ,其中所傳遞的深情與“未亡人 ”一詞何等不同。這可能是家屬深思之後的文化詮釋或文化妥協。翻譯考試中若有譯訃告的試題,不知能否從考生當中“引”出對“蘭妹”、“承重孫”,以及“過房男”等的理想英譯稱謂。但無可否認,漢語親屬系統裏的複雜層面或許不是較少親屬等級概念的西方稱謂文化所能涵蓋的;拿捏不到精準的譯詞不難理解,單就一個較簡單的“庶母”,或者“嚴親侍下”與“慈親侍下”就夠考功力了。

看過許多訃告,覺得最美麗的一則乃見於今年5月6日的《海峽時報》:爲兒的告示親友其母已於何時“在家中在她的愛兒懷抱瑞安詳逝世了”( “ died …peacefully at home in the arms of her loving son。沒有比這更溫馨的訃告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