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專家誰四處奔波號召抗日救國

來源:趣味百科館 4.42K

楊裕民。1916年,首創蘆葦製漿造紙,併爲上海大中華和江南造紙廠首先採用,到30年代被普遍推廣,工藝和產品不斷有所創新,爲中國開拓造紙工業新原料、新工藝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23年,楊裕民在天津積極幫助遷安人李顯庭購買造紙機械設備,在三里河建立了一個半機械造紙廠,名"顯記紙廠"(今華豐紙廠),是爲遷安機械造紙之始,投產以後,質美價廉,暢銷國外。

造紙專家誰四處奔波號召抗日救國

楊裕民(1889年一1939年7月21日),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第1路政治部主任。 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學教授,我國著名造紙專家。名彥倫,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楊十三,字燦如,河北省(直隸省)遷安市(縣)楊團堡村人。2014年9月,楊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1938年7月9日,楊十三和洪麟閣一起,率領所屬抗聯部隊1000餘人,積極配合挺進冀東的八路軍宋(時輪)、鄧(華)四縱隊對敵作戰,7月12日一舉攻克玉田縣城,活捉了日軍顧問石本,僞縣長宣佈投降。首戰告捷,萬衆歡騰,楊十三主持召開各界人士大會,號召他們團結抗日,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第三路軍很快發展到近5000人,編成四個總隊。隨後,聯軍所到之處。

勢如破竹,很快收復了豐潤、玉田等縣的沙流河、鴉鴻橋、亮甲店等重鎮,一度攻克了豐潤等縣城。在1939年9月18日舉行的“晉東南各界人士紀念九一追悼楊裕民先生大會”,楊十三病逝後,重慶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予1939年9月18日在沙坪壩南渝中學禮堂爲楊十三召開了“晉東南各界人士紀念九一追悼楊裕民先生大會”。追悼會的發起人有韓舉賢、高韶亭、張伯苓、劉清揚、張中庸、於樹德、魏明初、王仙槎、董必武、葉劍英等。

上,毛主席親書橫額:"浩氣長存”,朱德總司令主祭,彭德懷副總司令致悼詞,各界人士5000人蔘加了追悼大會。同時,毛主席、朱總司令均爲他題送了輓聯。中共中央其他領導同志陳紹禹、秦邦憲、林祖涵、吳玉章、董必武也都送了輓聯。

董必武同志在所致的悼詞中,稱楊十三先生“是我黨、十八集團軍的忠誠而親切的朋友”,在抗戰中“擔負過長期艱苦的工作”,“盡過最大的努力”。這是八路軍總部召開的抗戰以來最高規格的追悼大會。

造紙專家是誰四處奔波

造紙專家楊裕民四處奔波。楊裕民(1889年一1939年7月21日),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第1路政治部主任。

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學教授,我國著名造紙專家。

名彥倫,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楊十三,字燦如,河北省(直隸省)遷安市(縣)楊團堡村人。2014年9月,楊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1916年,首創蘆葦製漿造紙,併爲上海大中華和江南造紙廠首先採用,到30年代被普遍推廣,工藝和產品不斷有所創新,爲中國開拓造紙工業新原料、新工藝作出了可貴的貢獻。1923年,楊十三在天津積極幫助遷安人李顯庭購買造紙機械設備,在三里河建立了一個半機械造紙廠,名“顯記紙廠”(今華豐紙廠),是爲遷安機械造紙之始,投產以後,質美價廉,暢銷國外。

歷史上的造紙專家是誰?

歷史上的造紙專家是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爲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被列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爲造紙鼻祖、“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週刊公佈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關於造紙術的爭議史書上關於蔡倫造紙的記載十分簡略,只說他“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爲紙”。作爲一項偉大的發明,材料的選取、工藝的改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過程必然艱難曲折,涉及的技術問題也很複雜。擱在現代,寫幾十篇論文、幾部書都沒有問題,但史官卻十分吝嗇,只用了不足20個字全部交代完了。

不過,這個記載雖簡略,卻很確切,認定紙的發明人是蔡倫,長期以來,成爲定論。但近些年來,頗有人提出異議。人們認爲紙是蔡倫發明的主要是根據《後漢書》的記載。

《後漢書》的大部分原始史料,來自東漢官修史書《東觀漢記》。《東觀漢記》是東漢漢明帝劉莊在位時期(公元58年-公元75年),由大學士劉珍、班固等人執筆編寫的國史。其中蔡倫傳這一篇,又是後來崔寔、曹壽和延篤等三人奉東漢漢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補寫的。這時距離蔡倫去世才30年。

作者跟蔡倫是同時代人,因此有學者認爲,《東觀漢記》記述的內容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想知道造紙專家是誰?

造紙專家是蔡倫,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制造麻紙技術的經驗並進行技術革新,組織生產了一批質量更好的麻紙。不僅如此,他還突破了木本韌皮纖維的造紙技術,主持研製成功楮皮紙,使得造紙原料更爲廣泛,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許慶雲大學畢業後曾赴美,1951年從美國回來赴臺就職臺灣紙業公司,後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任教授。

許慶雲對家人的關懷被許倬雲記錄在案:“至二哥慶雲由美國遄返臺灣,配得眷舍迎養父母。造紙術的傳承很長一段時間裏,許氏後人都無法互通音訊,隨着時代的發展,骨肉分離的親人再次有了聯繫。據悉,2003年,許鳳藻與夫人的靈骨安葬在故鄉馬山華僑公墓,自此魂歸故里,與許氏先人相伴。許慶雲沒有子女,據他的堂妹許女士介紹,許慶雲出生在無錫。

許倬雲在回憶文章中也提到,他的大哥早逝,曾是輔仁中學的學生,“二哥許慶雲也是輔仁中學學生,他是抗戰時期成都的金陵大學畢業的”。據悉,抗戰期間,位於南京的金陵大學西遷,在四川成都華西壩艱苦辦學,許慶雲1946年畢業於該校。許慶雲大學畢業後曾赴美,1951年從美國回來赴臺就職臺灣紙業公司,後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任教授。

許慶雲對家人的關懷被許倬雲記錄在案:“至二哥慶雲由美國遄返臺灣,配得眷舍迎養父母,始覺安頓。我們最幼數人出國時,二哥每次竭盡一個月薪資補助我們旅費,俾得成行,我等幼妹弱弟四人,得兄姊庇護,始能完成學業,分別成家。在臺數十年,兄弟姊妹量力分擔家用,仰事俯育,不分彼此”在許倬雲看來,這是既翕家訓的又一次實踐。

抗日戰爭爆發造紙專家是誰

抗日戰爭爆發造紙專家是楊裕民。民族英雄,八路軍軍工事業創建人,河北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教授,留美博士,中國著名化學家、造紙專家。

在國家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裏,楊裕民烈士名列其中。

人物簡介楊裕民(1889年一1939年7月21日),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第1路政治部主任。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學教授,我國著名造紙專家。名彥倫,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楊十三,字燦如,河北省(直隸省)遷安市(縣)楊團堡村人。主要事蹟1916年,首創蘆葦製漿造紙,併爲上海大中華和江南造紙廠首先採用,到30年代被普遍推廣,工藝和產品不斷有所創新,爲中國開拓造紙工業新原料、新工藝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38年7月9日,楊十三和洪麟閣一起,率領所屬抗聯部隊1000餘人,積極配合挺進冀東的八路軍宋(時輪)、鄧(華)四縱隊對敵作戰,7月12日一舉攻克玉田縣城,活捉了日軍顧問石本,僞縣長宣佈投降。

浩氣長存造紙專家是誰?

浩氣長存造紙專家楊裕民。1916年,首創蘆葦製漿造紙,併爲上海大中華和江南造紙廠首先採用,到30年代被普遍推廣,工藝和產品不斷有所創新,爲中國開拓造紙工業新原料、新工藝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23年,楊十三在天津積極幫助遷安人李顯庭購買造紙機械設備,在三里河建立了一個半機械造紙廠,名“顯記紙廠”(今華豐紙廠),是爲遷安機械造紙之始,投產以後,質美價廉,暢銷國外。

冀東起義1938年7月9日,楊十三和洪麟閣一起,率領所屬抗聯部隊1000餘人,積極配合挺進冀東的八路軍四縱隊對敵作戰,7月12日一舉攻克玉田縣城,活捉了日軍顧問石本,僞縣長宣佈投降。首戰告捷,萬衆歡騰,楊十三主持召開各界人士大會,號召他們團結抗日,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第三路軍很快發展到近5000人,編成四個總隊。隨後,聯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很快收復了豐潤、玉田等縣的沙流河、鴉鴻橋、亮甲店等重鎮,一度攻克了豐潤等縣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