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9W

教你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一步步講解的非常詳細,主要過程分爲設定漸變基礎色、變形記、調色大師、模糊和質感及完成背景:畫龍點睛五大步驟,想要學習ps漸變工具使用技巧和抽象漸變背景製作方法的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前言:工具的兩面性

漸變應該是這兩年的一個視覺風格趨勢,將扁平化的平塗填色改爲漸變以後,瞬間靈動了不少。在追逐漸變的過程中,我們都很高興能在PS或AI這類軟件中看到有漸變工具,這個工具爲我們的創作帶了便捷和直達的目的,但同時,很多新手小夥伴也許習慣依賴於軟件自帶的漸變工具,而不再繼續對漸變進一步的探索,結果就是,無論你做多少漸變,如果直接使用漸變工具,總是覺得和那些廣受好評的漸變作品有一段距離。

這是直接用漸變工具畫出的漸變背景,表面上看並無大問題,如果仔細看去會看到有一層層的過渡並不自然的“wave”,相對來說,這也許並不是最理想的結果。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下面這一組漸變作品是我研究總結,並增加了簡單技巧而創作的抽象漸變背景。下面我們會一一來操作其中一個漸變背景的做法。這類背景可以運用在許多領域,但根據屏幕顯色和印刷色的色感不同,普通印刷後的效果可能並沒有傳遞好屏幕中所營造的“光感”,所以這在WEB端的平面設計中會更常用到。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2張

靈感來源

感謝國外網友分享的Romain Gorisse的作品,本文得益並吸取他的作品靈感而來。

一、設定漸變基礎色

漸變一定和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色彩學是用好漸變的基礎。當然,你也可以慢慢來,學習的過程就是次序成長。所以我們在本文中也會涉及到部分色彩學的內容。

STEP 01

我們首先打開PS中的漸變工具,確定好漸變的基礎色。之所以稱其爲基礎色,是因爲色彩在整個的創作過程中並不是一蹴而就,它是漸進式一步步接近最終效果的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所以第一步設置的色彩,只能是一個基礎。

在設置這些基礎色的時候,我們要確定漸變基礎色色標的數量。這個數量爲2、3、4……都行,但是總體的漸變所覆蓋的色彩的幅度不要太大,這裏的幅度就是指在色輪上的色彩的範圍。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3張

上圖中,距離180°的漸變色(下)就比距離90°的漸變色(上)來得更爲複雜,但不是簡單就一定好過複雜,大家要對即將要做出的漸變的色彩在色輪上的位置以及相互間的關係有個瞭解。這就比盲目嘗試各種組合配色來得更爲踏實。儘量在配色上保持某種協調性。

STEP 02

根據確定好的配色方向,設定好配色,以及在漸變工具中它們之間的距離。在設定這些基礎色時,除了在色相上對色彩進行安排,還應該考慮的是色彩的明度和飽和度,這兩者都是能影響整體色調的感覺。通常在選擇色彩時,起碼要考慮加入進一個明度較高的色彩、一個飽和度較高的色彩,使整體的配色在明度和飽和度上都能體現出一定的變化對比,從而利用明度等屬性來營造出光感。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4張

將這幾個色彩確定好了以後,就採用漸變工具拉出一個鋪滿整個畫布的背景。這時,漸變的方式爲線性漸變,當然你也可以採用其他的漸變形式,這將會改變你的整個抽象的基礎形。

二、變形記

STEP 03

液化工具是PS中一個非常好用且能直接改變圖像外形的工具(聽說很多愛美的小姑娘用它來美顏~)。我們在這裏把這個工具看作一個變形工具。目前這個線性漸變所繪製的背景看上去相對比較平淡,運用液化工具就能將它改變成任意你希望的造型。

抽象的魅力就是沒有目的和方向,任由你做到滿意爲止。這一過程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平面設計中有很多這類即興創作,是作爲設計師最爲享受的時刻。

進入【濾鏡>液化】,在液化的工具面板中,首先記得勾選“固定邊緣”,這可以確保你在使用各種變形的工具時不會改變你的背景邊緣。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5張

STEP 04

在進行液化工具時,我使用的小工具有左側的“向前變形工具”、“褶皺工具”、“平滑工具”、……幾乎左側的工具箱中從上至下開始數的前7個小工具都能用上。這是一個即興創作的過程,所以我就不再詳述。每個工具的用途都不同,但它們都能改變你的圖案外形。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6張

雖說創作沒有標準答案,但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1)儘量保留你的漸變色中所設定的深色與亮色的對比,不要不小心把某一種色彩變“沒”了,這樣也失去了一開始設定漸變基礎色的意義。

2)使用一個工具改變一次,可以就保存一次(也即是退出液化工具),然後再進一步進入液化工具繼續做出變化。否則有些時候由於顯卡等各方面配置等原因會出現液化後的效果偏離在工具面板中的效果(比如莫名出現一些黑色的矩形),這是很難預料的。所以做一次保存一次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三、調色大師

如果對PS的調色工具只能想到對照片的優化,那就太侷限了。接下來,對於目前的色彩仍然是有調色的必要。

STEP 05

選中這一圖層的基礎上,爲其增加一個“曲線”調整圖層,曲線可以增加它的明暗對比,讓對比顯得更大或更小。

在使用調整工具時,不要想着一個工具就能直達效果,它往往只能是細微的改變,通過不斷小小的微調,最終達到質的飛躍。(如果是直接調整原圖的,我建議可以複製一個層,然後在複製層上進行調整,這樣好不斷和原圖進行對比。或者像我一樣採用調整圖層。)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7張

上圖中運用了曲線後的圖像明顯去掉了一層“灰濛”之感

STEP 06

運用飽和度等色彩屬性,爲其增加“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進一步讓色彩更爲明晰透徹。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8張

你當然也可以運用其他的調整圖層,根據實際的需求對圖片進行調色。我們這裏就暫定再這個階段。

四、模糊和質感

讓我們繼續爲其增加質感,這時主要需要用到的就是模糊工具。模糊能將目前已經被處理得較尖銳化的部分變得柔和透亮。

STEP 07

將以上步驟完成的合併爲一個圖層,然後在這個圖層上運用高斯模糊。高斯模糊的半徑爲9,模糊的數值設置太大就會失去高光的存在感。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9張

STEP 08

這一步不是必要的步驟,前提是如果你在上一步中運用高斯模糊後將整個色彩變得比較“平”,也就是高光或陰影的色彩被抹平了的感覺,那麼就可以採用複製一層的方法,然後將其進行比較大的高斯模糊的處理。

例如在這裏我將這個複製層的高斯模糊參數設定爲48。然後將複製層的混合模式改爲正片疊底,透明度降低至23%。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10張

當然,如果你是想要讓圖片的高光部分更亮,那麼就將混合模式改爲濾色、強光等加亮的混合模式。

STEP 09

這時,我們要爲這個背景圖案增加一種顆粒感,顆粒感可以提升整體畫面的質感。

也是將上面步驟的圖層全部合併爲一個圖層,然後進入【濾鏡>雜色>添加雜色】。可在面板中將數量設定爲10,分佈的方式爲平均分佈。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11張

五、完成背景:畫龍點睛

STEP 10

這時,我們可以繪製一個匹配手機屏幕的背景外形,畫好一個矩形,然後再將圖案設置爲這個矩形的剪切蒙版。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12張

STEP 11

最後在這個已完成的背景上,再一次進行自由創作。我們可以在此繪製一個圓形,圓形填充爲漸變。這個漸變可以和之前所用的漸變保持一致。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13張

STEP 12

將漸變圓進行高斯模糊處理,模糊半徑爲28。然後將這個圖層設置爲下面圖層的剪切蒙版。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14張

STEP 13

爲這個圖層增加一個蒙版,在蒙版上使用黑白漸變。然後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爲“劃分”,透明度降至45%。也可以根據情況挪動圓形的位置。

也可以複製再複製一層漸變圓形,然後重新安排它的位置和形狀尺寸,讓畫面看起來更“豐富”。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15張

STEP 14

最後爲其添加上文字,以下就是最終的效果。

Photoshop打造細膩光感抽象漸變背景教程 第16張

結語

最近比較貪玩,所以文章和手中的項目也就擱置了一段。當開始自由職業的時候,就想着唯一的目標就是自由了。不折損自己的自由度,這是底線。

因爲在籌劃一款網頁的產品,想要有所不同,也在等自己心裏的畫面慢慢浮上來,所以一切都不敢急躁。反而是在悠遊狀態中,時不時就能收穫一些毫不費力的成果。我把這個過程叫做自我升級。自己的軟件要升級、自己也要升級。升級的不僅是自己的薪水、職業、計劃……還有自己的膽量和做事的方式。以前那種憋着一股子勁,想着一定拼上性命也要完成好工作,在目前的我看來,也就是舊的思想體系的一個驅動核心,它好用,但是它過時了。

很多設計師留言跟我說加班好辛苦,工作沒前景。這些問題,只要夠膽,敢捨棄,就不是問題。抓住痛苦的是我們自己,所以怨言也就只能是怨言,死掉的草根,生長不動,反而壞了你的土壤。

好東西一定是突然靈光一閃得到的。我在逛街時,朋友對我說,沒有一眼看中的衣服不要買。買了你日後會後悔。後來試過幾次果然如此。這種即興的態度影響了我的工作,全憑眼水當然也是心裏沒譜,但是聽憑直覺總是在關鍵時刻發揮大用。設計其實也一樣,工作時往往對着電腦弄半天也就馬馬虎虎過不去,不如晚上睡前閉目大腦裏的畫面驚豔一閃,可惜,沒捉到。

我把這些都劃爲過去了,2018年,應該有個新的開始。

原文地址:ifeiwu

作者:飛屋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