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庚二庚三庚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7W
一庚二庚三庚是什麼意思

一庚”是夏至開始的十天,再過十天是庚辰,第二個庚日,也就是二庚”,三庚”就是從夏至起遇上三個庚”字,從第三個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個庚日共十天爲初伏。

庚: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庚日是一天,由於天干一共有十個,所以每隔十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三伏”的介紹:

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期,分爲初伏、中伏、末伏。這是因爲春分以後晝長夜短,至夏至時 陽光接近直射。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爲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爲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爲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爲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爲20天,比如今年。一般說來,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當然,古人的這種推算方法並不十分科學,並不一定與當年的氣象實際緊密結合,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最高氣溫也不一定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

天干”的介紹:

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個天干,中國傳統的一種文字記序符號,循環使用。原始十天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簡化後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五行分爲陰與陽,具體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爲陽性,乙丁己辛癸爲陰性。在中國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爲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