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5.02K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是什麼意思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的意思是: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

這句話出自於: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的《答司馬諫議書》。

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說明反對者之多並不表明措施有錯誤,只要確認自己做得是對的,就沒有任何退縮後悔的必要。盤庚之遷,連百姓都反對,尚且未能使他改變計劃,那麼當前實行變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勢力的反對,就更無退縮之理了。這是用歷史上改革的事例說明當前所進行的變法的合理與正義性,表明自己不爲怨誹之多而改變決心的堅定態度。

原文節選: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1國事、同俗自媚於衆爲善,上2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衆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3,則衆何爲而不洶洶然4?盤庚之遷5,胥怨者民也6,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爲怨者故改其度7,度義8而後動,是9、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爲,以膏澤10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11,守前所爲12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13。

譯文如下:

人們習慣於苟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衆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氣,那麼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陛下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麼那些人又爲什麼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並)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爲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後堅決行動;認爲對(就)看不出有什麼可以後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爲(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陛下幹一番大事業,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麼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在應該什麼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作品介紹:

《答司馬諫議書》節選自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篇中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徵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並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言辭犀利,針鋒相對,是古代的駁論名篇之一。

註釋:

1、恤(xù):關心。同俗自媚於衆:指附和世俗的見解,向衆人獻媚討好。

2、上:皇上。這裏指宋神宗趙頊。乃:卻。

3、抗:抵制,鬥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

4、洶洶然:吵鬧、叫嚷的樣子。

5、盤庚:商朝中期的一個君主。商朝原來建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常有水災。爲了擺脫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災害,盤庚即位後,決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這一決定曾遭到全國上下的怨恨反對。後來,盤庚發表文告說服了他們,完成了遷都計劃。事見《尚書·盤庚》。

6、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7、改其度:改變他原來的計劃。

8、度(duó)義:考慮是否合理。度:考慮,這裏用作動詞。

9、是:這裏用作動詞,意謂認爲做得對。

10、膏澤:施加恩惠.這裏用作動詞。

11、一切不事事:什麼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動詞,後一事”字是名詞。

12、守前所爲:墨守前人的作法。

13、所敢知:願意領教的。知,領教。

作者介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爲撫州東鄉縣上池裏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爲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爲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爲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