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六國封相是怎麼回事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5W

蘇秦六國封相說的是一個叫蘇秦的洛陽人,一直很想面見天子謀求官路,卻沒人肯幫他。於是他變賣了家產,跑到別國去尋求出路,幾年過去仍然一無所有。回到家之後,他被父母和妻子深深厭棄。蘇秦受到了刺激,從此以後發奮圖強,每天都讀書到後半夜。後來,他去六國遊說,提出了“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就訂立了合縱聯盟,而蘇秦也掛上了六國的相印。

蘇秦六國封相是怎麼回事

蘇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爲客卿,齊國衆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著作有《蘇子》31篇,收於《漢書·藝文志》,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蘇秦六國封相是怎麼回事?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着強盛不斷髮兵進攻鄰國,佔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爲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爲縱,所以稱爲“合縱”。

公元前334年開始,蘇秦到六國去遊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合縱成功後,蘇秦自楚北上,向趙王覆命,途經洛陽。車馬行李、各諸侯送行的使者頗多,氣派比得上帝王。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害怕,便爲他清掃道路,並派人到郊外犒勞。蘇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視。

蘇秦感慨萬千,說:“同樣的一個人,富貴了,親戚敬畏;貧賤時,連親戚都輕視,更不必說一般人了。假使我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現在又怎能佩帶六國相印呢!”於是散發千金,賞賜給親戚和朋友。

相關如下

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爲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後來,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

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秦惠王將公主嫁給燕國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爲燕易王。易王剛登基,齊宣王就趁着發喪之機,攻打燕國,侵佔了十座城池。  易王要求蘇秦替燕國收復被侵佔的國土。

蘇秦到了齊國,拜見齊王,先行祝賀之禮,接着又行哀悼之禮。齊王不解,問原因。 蘇秦說:人餓的再厲害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喙,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六國封相的典故

六國封相”指的是蘇秦遊說趙肅侯,勸他聯合五國,“合縱”擯秦。趙肅侯被他說動了,拜他爲相國,並派他出使齊、楚、燕、魏、韓,約會各國諸侯會盟於洹水。盟誓約定“秦攻一國,五國共救;一國叛盟,五國共討。”六國合封蘇秦爲“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現在廣州俗話中有“六國大封相”一說,指的大約是做事的時候把形式搞得極度隆重過度誇張,實際上根本沒什麼內容。

什麼是“六國大封相”?

六國大封相用來描述一個或多個非常混亂或無法控制的情況。

通常用來描述由故意原因引起的混亂(如國會議員之間的分歧或鄰居之間的爭吵或打架),而不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混亂。

意即做一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不料他所說的“轟烈”事情是發狂斬人!這件慘案使得“六國大封相”有了一個新的含意,一直流傳了下來。

擴展資料:

六國大封相的由來:

蘇秦來自洛陽。洛陽當時是周王的都城。他想有所作爲。他請求見周王,但沒有辦法。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都沒有成功。然後他的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所以他不得不回家。一家人看見他拖着腳在涼鞋裏,挑着一雙破包袱,一雙尷尬。

他的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的妻子坐在織布機上,連看都不看他一眼就織起了絲綢。他請嫂子給他做飯,但嫂子不理他,轉身走了。蘇秦受了極大的刺激,決心爲呼吸而戰。從那時起,他努力讀書,學習戰爭藝術,直到深夜。

有時他又累又困,就用錐子扎他的大腿。雖然很痛,但他的精神來了,他繼續讀下去。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頭懸,錐刺”,用來表達學習刻苦的精神。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變得比以前博學多了。

從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前往六個州遊說“聯合”的想法,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結成同盟。蘇秦懸掛了六國的印章,成爲著名人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六國大封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六國封相

六國封相是怎麼一回事?

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聯盟與征伐常常是變來變去的,今天還是朋友,明天可能就反目成仇了。歷史上習慣稱這種多變的結盟關係爲“合縱”與“連橫”。公元前324年,魏、趙、韓、燕、中山五國締結盟約,相互尊王,意欲和秦國、齊國、楚國等大國抗衡,首開“合縱”先河。公元前318年,爲了與日漸強盛的秦國抗衡,魏、趙、韓、燕又與楚國聯盟合縱抗秦。秦國爲了消除六國威脅,則以“連橫”之策相應。“合縱”與“連橫”相持多年,許多策士奔走於各國之間,往來遊說。其中,有個名叫蘇秦的人在這場國與國、人與人的相互博弈中脫穎而出,成爲聞名天下的縱橫家。

據說,蘇秦早年在外遊歷多年,窮困潦倒,無以爲生,於是很狼狽地回到家裏。對他的歸來,兄嫂、弟妹,甚至是自己的妻子都私下譏笑他,說他不安分,只圖賣弄口舌,所以才淪落到如此地步,真是活該!蘇秦聽了這些話,暗自慚愧,好長時間閉門不出,把自己的藏書全部閱讀了一遍。書讀完了,蘇秦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他自言自語道:“一個讀書人既然已經從師受教,埋頭讀書,可又不能憑藉它獲得榮華富貴,即使讀的書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最後,他便潛心研究《陰符》,下了整整一年的工夫,終於發現了諸侯國國君所期望的治國之術。於是,他再次辭別家人往秦國去了。

立人燈座當時,秦國正好是秦惠文王執政,蘇秦拜見了惠文王以後,就向他建議道:“秦國是個四面山關險固的國家,爲羣山所環抱,渭水如帶橫流,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這真是個險要且富饒的天府之國啊。如果大王能憑着秦國衆多的百姓,把士兵訓練得精良有素,就可以吞併天下建立帝業而統治四方了。”他滔滔不絕地給秦王講了自己爲秦國設計的稱霸天下的策略,可是那時的秦惠文王正因商鞅之事而遷怒於那些能言善辯的辯士,所以一開始就不太喜歡蘇秦,更別提他所說的道理了。秦王認爲秦國還沒有到可以稱霸天下的地步,不宜輕動,最終沒有采納蘇秦的建言。蘇秦見自己在秦國不能被任用,便離開秦國往東而去。

途經趙國,本想在趙國一試身手,可是趙國的權臣奉陽君趙成也不喜歡蘇秦,無奈之下,他只得碰壁而回。但蘇秦並沒有灰心,他繼續往燕國,以圖發展。在燕國等了一年多的時間,蘇秦終於有機會拜見了燕文侯。他向燕文侯建議說:“燕國東邊有遼東各族,北邊有林胡、樓煩等族,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河、易水。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燕國沃野千里,國富民強,況且南有趙國爲屏障,這真是上天賜給大王的天然屏障啊!我認爲,大王您應當與趙國聯盟對抗強秦。這裏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和燕國相比,秦遠而趙近,秦國如果想攻打燕國,必須從千里以外而來;而趙國若要攻打燕國,就像是在百里以內的地方作戰一樣。所以說,一個君主如果不憂慮百里以內的禍患而特別重視千里以外的敵人,那可再沒有比這樣的想法更錯誤的了。因此,我希望大王能與趙國合縱相親,同時把其他諸侯聯成一體西御強秦,那麼燕國以後一定不會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蘇秦一番高論之後,燕文侯是頻頻點頭,然後對他說:“先生,您說的當然不錯,我燕國西邊緊靠着強大的趙國,南邊又與強齊接壤,這樣看合縱肯定可以保我燕國無憂。這樣的話,就請先生幫我聯絡各國,寡人願意傾國相從。”

於是,在燕文侯的贊助下,蘇秦再次回到趙國。這時,趙國的奉陽君已經死了,沒有人再阻攔蘇秦與趙肅侯相見。蘇秦見到肅侯,先分析了趙國的形勢。

他說:“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使百姓生活得安寧,國家太平。要想獲得這樣的結果,根本在於選擇邦交,邦交選擇得當,百姓就能安定;邦交選擇不得當,百姓就會遭受離亂之苦。而趙國東有齊,西有秦,都是一等強國,您和誰結盟都會引來戰爭而使得國家遭受戰亂之苦。不過,我有一計,如果您能聽我的忠告,不久燕、齊、楚等國都會討好趙國,到時候您的功績就可以與古代帝王相媲美了。”

趙肅侯聽得興起,拉住蘇秦,懇請他繼續分析。

“現在如果大王和秦國結盟,那麼秦國一定要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韓國、魏國;如果和齊國友好,那麼齊國也會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楚國。可是魏、韓兩國一旦被他國征服,而楚國一旦被削弱,趙國可就孤立無援了。我曾考察過天下大勢,發現各諸侯國的土地五倍於秦國,士兵總和有秦國的十倍,假如六國能結成一個整體,同心協力,向西攻打秦國,秦國就一定會被打敗。但是,如果趙國向秦國稱臣,災禍就會降臨到趙國頭上。您想一想,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難道是可以同日而語的嗎!”

眼見肅侯有所觸動,蘇秦進一步說:“我看,不如使韓、魏、齊、楚、燕、趙結成一個相親的整體,對抗秦國。到那時,六國相親結成一體共同抵抗秦國,那麼秦國一定不敢從函谷關出兵侵犯山東六國了。這樣,大王您的霸業就成功了。”

聽到這裏,肅侯起身答拜蘇秦道:“寡人願意聽從先生的能使趙國長治久安的策略。寡人也願誠懇地資助先生幫助趙國遊說各國以合縱抗秦。”

於是,趙國也送出財寶、車馬給蘇秦,請他遊說各諸侯國加盟合縱。

就這樣,蘇秦又先後來到韓國、魏國、齊國和楚國遊說“合縱”的好處,各國諸侯都十分欣賞他的“合縱”策略,表示願意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不久,六國組成合縱聯盟,約定秦攻一國,其他五國各出精銳救援。如果有一國先背叛盟約,其他五國則共同征伐這個國家。蘇秦因遊說六國合縱成功,而被六國任命爲相,佩戴六國相印,擔任“縱約長”。

在遊說六國合縱期間,蘇秦唯恐秦國搶先攻打趙國,迫使趙國與秦國結盟而破壞合縱,爲了能夠保障合縱的順利實現,蘇秦還特意設計促使自己的同學——辯士張儀投奔秦國,去阻止秦國發動戰爭。相傳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去見蘇秦,要求與之共事。蘇秦表面冷落張儀,對他冷嘲熱諷,不予收留。張儀滿懷希望而來,沒想到卻碰了一鼻子灰。在受辱之後,張儀一怒之下便投往秦國去了。張儀西去秦國,果真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在秦國做出了一番事業。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開始實行“連橫”的戰略,以破壞六國聯合抗秦的態勢。蘇秦創合縱之法,遊說六國合縱抗秦之後,張儀則施以連橫之術,遊說六國親近秦,來拆散合縱。這兩個人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一同導演出了一幕戰國末期羣雄混戰的大戲。

六國大封相什麼意思

六國大封相其實是團結或者聯合的意思,《六國封相》內容大概描述蘇秦遊說六國以合縱策略,聯盟抗秦,後六國諸侯共同議定拜蘇秦爲六國都丞相,?K送其衣錦還鄉的故事。而現在所描述成反面的意思.

六國大封相:香港俗俚語所說的“六國大封相”是指瘋狂的殺戮,或者兇殘的暴力血案。例:俄國歌劇院畀車臣恐怖分子子脅持人質,卒之搞出六國大封相慘劇收場。/你睇呢個人兇性大發,可能“封相”嘅,快走。

來源:

粵劇在清廷迫害之後有機會復興,加入了一場“排場”戲,照例在每一臺戲公演前先上演。這臺戲描述戰國時候,鬼谷子學生蘇秦到六國遊說合縱之計,目的是破壞同學張儀連橫(環)之計,保護、聯合六國不被強秦所侵。蘇秦口才了得,受六國諸侯六國國相,佩六國相印。一時光彩無人能及。粵劇的六國大封相由全班上下幾十人演出,並且從角色崗位中知道某人的身份職位。

一九五一年冬,灣仔洛克道一個姓朱的租客狂性大發,操刀殺人燒屋,至三死三傷。成爲當時大新聞。姓朱的常遭人白眼,常言“總有一日做出六國大封相你哋睇。”,意即做一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不料他所說的“轟烈”事情是發狂斬人!這件慘案使得“六國大封相”有了一個新的含意,流傳至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