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無意於佳乃佳出自哪裏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6W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這句話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的《論書》,“書初無意於佳乃佳”更是提出了書法創作中大象無形的最高境界,這是直指靈性的高層次的闡發。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書法初始時不要刻意求佳,要放鬆隨意,自然能達佳境。《論書》摘自《東坡集》,由《論書》、《論古人書》、《自論書》等論述書法的材料組成。

書無意於佳乃佳出自哪裏

原文: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於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於學,此弊之極,遂至於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譯文:書法初始時不要刻意求佳,應放鬆隨意,自然能達佳境。草書的學習雖然是靠積累而成但它的要點是爲了書寫的快速。古人說,時間倉促來不及作草書,此語不對。

如果匆匆忙忙之際來不及作草書,而是平時閒靜之時用心於草書,這種錯誤的觀點,一直影響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書法雖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於古人,這是我最大的快樂。



無意於佳乃佳下一句

無意於佳乃佳,字須熟後生。意思是:書法初始時不要刻意求佳,應放鬆隨意,自然能達佳境。

這句話出自蘇軾《論書》。

《論書》摘自《東坡集》,包括蘇軾《論書》、《論古人書》、《自論書》等論述書法的材料。蘇東坡書法自出新意,不囿於成法,不迷信權威,他指出“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強調執筆應該是適宜而無一定的規則,在實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揮灑自如,爲自己所用。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更是提出了書法創作中大象無形的最高境界,這是直指靈性的高層次的闡發。他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尚意書風思想對後世影響較大。

簡述:書無意於佳乃佳耳也拜託各位大神

蘇軾自謂“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耳。……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說明書法時不要去特意求好,佳作都是在無意時創作的。

學書小札(二)

                  論放鬆

     也許有人說,放鬆這個也算個事嗎,還需要專門提出來論。書法就是這樣奇怪。沒有哪一種藝術,象書法的工具這樣簡單,一筆一墨一紙足矣。也沒有哪一種藝術門類,翻開書,首先光論執筆就大張旗鼓地佔據了不少篇幅。實在是因爲,書法的核心機樞就在於用活這支短短的毛筆。

     相信很多自學書法者,都有過我這樣的經歷。聽鄉間那些老先生們說,腕平掌豎,手腕上要能放一個雞蛋而不掉下來。筆桿要正對着自己的鼻尖等等。現在當然是可以莞爾一笑,而年少無覺時,卻奉之爲圭臬,以致於誤入歧途多少年。這樣寫,無疑是有違手的生理特點的,也是緊張着的,不可能放鬆的。

        爲什麼要放鬆?那些力如扛鼎的大作難道不是力拔山氣蓋世才能寫出來的嗎?一放鬆,那還能寫出有勁道的線條來嗎?

        其實正是這種繃緊的思想,影響了毛筆性能的正常發揮,最終只是適得其反。

      先看看古人怎麼說。

      蔡邕說:“欲書先散懷抱......若迫於事,則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這個“散懷抱”,可以理解爲放鬆心境。如同練武功的人,先行站樁,呼吸吐納,最後纔出招。這樣招數才能指揮如意。

    蘇東坡說:“書無意於佳乃佳”。“無意”,就是最放鬆的狀態。

   米芾說:“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手心虛,自然振迅天真,出於意外。”手心虛,而不是緊攥着,也是放鬆的狀態。“放筆一戲空”,更是放鬆的狀態。

    孔子說:“遊於藝”。一個遊字,道出了藝的本質。雖說現在很多人把藝當成一門職業,賦予了它很多功利的追求,但“有心栽花花不花,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例子太多,原因也在於心境的放鬆與否。

莊子說“外重則內拙”,也是同理。

   古人寫字之前,講究慢慢磨墨,焚香沐手,就是通過這些外在的因素,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充分地放鬆,“致虛極,守靜篤”,進入到無我之境。

    再看今人的心得。

    啓功說:“人以佳紙囑餘書,無一愜意者,有所珍惜,且有心求好耳。拙筆如斯,想高手或不例外。眼裏無精粗紙,手下無乖合字,胸中無得失念,難矣哉。”

吾有一師,專治書法史,頗有成。偶也創作。說每回正經創作時,都是“廢紙三千,終無一字。”而到最後收拾傢伙的光景了,就着剩紙殘墨,隨意書寫,反而進入狀態,作品不覺就產生了。原因在哪裏,我想就在於“放鬆”二字。

可見,拿着拖把大的毛筆,使出打鐵的力氣來寫字,只是江湖賣藝人的噱頭。寫字的過程,猶如打太極拳,放鬆心境,從容淡定,方能使手上這支筆,指揮如意。

   如果說這些都還是從個人經驗中得出來的感性認識,那麼,關於“放鬆”的理性認識又該是什麼呢?

   毛筆是有彈性的。是剛軟並濟的,這也是構成中國書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一個有彈性的東西,要想充分發揮它的彈性,最忌的就是繃得太緊或聽任其完全癱軟。最好的狀態,就是能讓它“彈”起來。而只有充分放鬆自己的手腕,才能將利用手腕的彈性,在提與按的時候,使毛筆也充分地提按起來。如果一味地鼓努爲力,看上去是很“雄強”,卻只是外強中乾。如武俠片中所見的,西洋拳術,一味剛狠,招招致命,遇上看似綿軟無力的太級拳,卻不知不覺就敗下陣來。一個人,是迷戀於外在招式的天花亂墜,還是潛心於內在氣息的從容揖讓,這中間立刻就分出境界的高下。所以中國人喜歡所書品和人品聯繫起來。書法能修身養性,就在於這種正確的態度。如果態度不正確,如同練武,未能強身,反而傷身。

      所以,“放鬆”就是太極拳中的“起式”,是一切招式的前提條件。如唱歌,只有在嗓子充分放鬆的前提下,纔有在高音和低音之間自由地轉換。如同古琴中,只有在手腕充分放鬆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聲音力度丶質量丶節奏盡如人意,活而實,一緊張就會僵而虛。書寫過程中,有時候難免要急於求成,在這種情況下,不如使自己慢下來,充分地放鬆下來。這時候會發現,在提按使轉的時候,格外地順手。

沒有哪種藝術,象書法這樣如此依賴於那一剎那的感覺。孫過庭的“五乖五合”便是對這種狀態的總結。而依賴感覺肯定不是長久之計,還須得用理性的網把它們給罩住,這就需要進行理性的總結。按照邱振中在《書法的形態與闡釋》中對毛筆運動的微觀分析,無論是提按還是絞轉,這些微妙的動作,都需要全身心充分放鬆的前提下,才能盡如人意。所以,書寫的過程,也是一個修心的過程。放鬆實爲一種境界,需卸下我執,不逼己,不媚人,方可一寸得一寸輕鬆,一寸得一寸自在,職是之故,放鬆需要修練,並非驟而可得。

        緊繃的心態放鬆之後,我們才能進入一個自在真如的新世界。我們在書齋中書寫,如同太極宗師張三丰在武當絕頂推拉揖讓,呼吸吐納。我們在紙上書寫,如同芭蕾舞者在舞臺上跳舞,這是一個美妙的過程。也是一個與天地自然同呼吸的過程。應合着自然的節律,身心通泰,一切的愉悅和美感都從這裏開始產生。

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原文

此語出自蘇東坡的《論書》,原文如下:

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爲成書也。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爲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

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

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歐陽文忠公謂餘,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方其運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攲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 柳誠懸之言良是,古人得筆法有所自,張長史以劍器,容有是理,雷太簡乃雲聞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亦言見蛇鬥而草書長,此殆謬矣。

獻之少時學書,逸少從後取其筆而不可,知其長大必能名世。僕以爲知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爲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獨以其小兒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筆。不然,則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

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於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於學,此弊之極,遂至於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王荊公書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學,無法故。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似言法華。歐陽叔弼雲:子書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爲似徐書者,非也。

希望能幫到你。

書無意於佳乃佳

東坡先生的名句啊!

神韻、旨趣是蘇藏書法審美的最高層次,而神韻是從大自然之中汲取而來,只有細心觀察,融心於自然而創作的作品纔有情趣可言。

無心於法度,心不存筆畫,浩然聽筆所之,纔有暇追求字外旨趣。王羲之作蘭亭時不也是無心的嗎?

不過,得神遺形是不可避免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