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後世稱爲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3W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後世稱爲“詩聖”,即詩中聖人的意思,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其詩被稱爲“詩史”。

杜甫被後世稱爲是什麼

1、影響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2、代表作

杜甫所作的《登高》《絕句》《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望嶽》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篇,並且被列入中國小必讀的古詩詞中,成爲義務教育經典名篇。


杜甫被後世稱爲是什麼?

詩聖

杜甫被後世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杜甫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大致是說他寫的詩很樸實,真實反應當時的社會現象,像史書一樣。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被後世稱爲是什麼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世稱爲“詩聖”。

杜甫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青少年時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過着較爲安定富足的生活。後來,朝廷派他擔任河西尉,但杜甫不願意任此官職,朝廷就將他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之後杜甫棄官入川,躲避戰亂,在這期間,他創作了《登高》、《蜀相》《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作品。

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作品

1、《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杜甫被後人稱爲什麼?

杜甫被後人稱爲“詩聖”,杜甫的詩被譽爲詩史,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爲一代“詩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擴展資料:

杜甫的詩歌的內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爲詩史” 。

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爲杜詩爲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證史,所以稱爲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

有人認爲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虛美,不隱惡” ,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杜甫之詩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