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什麼意思是入伏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5W
夏至是什麼意思是入伏嗎

夏至:

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於公曆6月21~22日交節,不是入伏。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入伏:

是指進入三伏”的意思。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高溫季節就此開始。伏”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公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

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我國位於北迴歸線以北地區來說,夏至過後,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於我國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地區來說,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過後經南返,太陽再次直射後纔開始逐日降低。

氣溫高、溼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後的天氣特點。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民間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習俗。此外,夏至後,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三伏天:

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入伏”後,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

傳統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裏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伏天的長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別上。因爲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導致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於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兩種情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