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W
失之東隅是什麼意思

1、“收之桑榆,失之東隅”的正確順序爲“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義是早晨丟失了,傍晚得到了;後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

2、拼音爲: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3、註釋:東隅:指日出處,借指早晨。

4、桑榆:日將落時餘光在桑榆之間,因用以指日落處,借指傍晚。

5、出處:南宋范曄《後漢書·馮異傳》: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7、”譯文:光武璽書慰勞馮異說:“赤眉被攻破平定,士吏勞苦,開始時雖敗走回奚谷阪,最後終成大功於黽池,可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8、正在論功行賞,以酬謝你的大功勞。

9、”用法: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分句;多含褒義。

10、例句:他雖然賽場失利,但在大賽中積累了臨陣經驗,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11、近義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禍得福。

12、反義詞:賠了夫人又折兵、人財兩空。

13、成語故事:馮異,字公孫,原本是王莽的手下,後來被劉秀手下說服成功,便跟隨了劉秀。

14、他爲人非常謙和,爲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15、有一次,劉秀率幾百人從河北往東南進發,走到無簍亭時,天寒地凍。

16、劉秀一行人飢寒交迫,馮異及時送來豆粥,使劉秀等解除了飢寒。

17、行至濾淪河時,劉秀等人又遇上了大風雨,衣服被淋溼,腹中又飢餓難忍,馮異就用早已準備好的柴草爲劉秀烘乾衣服,又做好麥飯給劉秀吃,劉秀非常感動。

18、馮異爲人謙和,每次戰鬥結束,諸將爭先恐後誇耀自己的戰功,只有馮異一個人安靜地坐在樹下默默不語。

19、有人開玩笑地稱他爲“大樹將軍”。

10、漢光武帝二年,馮異被封爲陽夏侯。

21、當時赤眉軍逼近京城,鄰縣的豪門大族雖擁兵數萬,卻不聽號令。

22、大司徒鄧禹統兵征剿,但奈何不了赤眉軍。

23、馮異奉命接替鄧禹,指揮作戰。

24、他統軍西行,號令嚴明,戰士奮勇,很快收降弘農部十餘名將領,軍威大震。

25、後來在華陰與赤眉軍遭遇,雙方相持兩月有餘,交鋒十幾次,俘虜了很多赤眉軍。

26、第二年,馮異被封爲徵西大將軍。

27、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從另一戰場回軍浩陽,恰與馮異相遇。

28、他要求與馮異聯兵合擊赤眉軍,但馮異認爲時機尚不成熟,鄧禹卻態度堅決,馮異無奈只好冒險出征。

29、雙方交戰後,赤眉軍佯退,棄盡輜重。

30、當時漢軍正缺軍糧,士兵只顧爭先奪取糧草,不料赤眉軍回軍掩殺,馮異揮軍拼死奮戰,赤眉軍才稍稍退卻。

31、馮異見部下將士飢餓疲倦,建議休戰,鄧禹不聽,命令重新發起進攻,結果漢軍大敗,鄧禹狼狽逃回宜陽。

32、馮異棄馬步行回營寨堅守,很快又組織了數萬精兵,與赤眉軍約期決戰。

33、馮異命部分士兵化裝成赤眉軍,埋伏起來,而自領前部與赤眉軍交鋒。

34、赤眉軍見馮異前部勢力單薄,認爲有機可乘,遂出動萬餘人攻擊馮異前部,馮異奮勇抵抗,戰至黃昏,化裝成赤眉軍的漢軍伏兵一齊殺出,赤眉軍在暮色中難分敵我,頓時大敗,被生俘8萬餘人。

35、馮異大敗赤眉軍的事情,漢光武帝劉秀很快就知道了。

36、劉秀立即犒賞了馮異及其部下。

37、劉秀對馮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你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真可謂是失去了東方日出的陽光,卻在桑樹、榆樹上得到了落日的餘輝。

38、”寓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講的是事物在特定條件下相互轉換的辯證關係,對於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大有裨益。

39、這句古語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異曲同工之妙,講的都是不要因爲失去一些東西而灰心泄氣,而應當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變不利爲有利。

40、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總是不斷運動變化的,打仗沒有常勝將軍,做買賣也不能保證只盈利不虧損,做任何事都難以心想事成,一帆風順。

41、因此,既要有擁抱歡樂和勝利的思想準備,也要有敗走麥城、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的精氣神。

42、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得失觀,不因一時的良好政績而飄飄然,也不因一時工作上的失利而垂頭喪氣。

43、須知,退是爲了進,失也同時孕育着得。

44、人的一生就是在陽光與風雨中度過,工作和事業也是在得失交替的循環中不斷前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