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過則喜的聞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1W
聞過則喜的聞是什麼意思

聞過則喜”的聞”意思是:聽見。

聞過則喜:原義是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義。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孟軻《孟子·公孫醜上》。

近義詞:知過必改、從諫如流。

反義詞:文過飾非、怙惡不悛。

例句:

1、對待批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是聞過則喜,一是聞過則怒。

2、對於羣衆的批評意見,領導幹部應當抱着聞過則喜的態度。

3、是聞過則喜,勇於自我批評,還是諱疾忌醫,堅持錯誤,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相關故事:

春秋時代有一個叫高繚的人,爲人謹慎,在齊國的宰相晏子手裏做了三年官,從來也沒有辦錯過什麼事。一天,晏子卻突然把他辭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說:我是一個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頭,必須用墨斗來彈,用斧頭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毛病和缺點,但如果別人不給予提示的話,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繚呢,他在我身邊待了三年,看見我的過錯,卻從來不說,這對我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把他罷免了。”

故事寓意:

晏子喜歡傾聽別人的批評,也非常善於批評。他能夠根據不同的場合採取不同的勸諫方式。他的語言或鋒芒畢露,或非常含蓄,或嚴肅莊重,或滑稽幽默。他認爲能指出過失其實是對別人最大的幫助。事實上,無論爲人還是爲政,均患自矜其能。因爲自矜者無不自認高明,因此不能容人、不能納物,甚至目中無人、諱過飾非,從而導致裹足不前。

歷史給了人們很好的借鑑,聞過,就要敢於正視,聞過,就要有虛懷雅量。聽其言,納其說,方能集他人智慧。常自省,方能使自己日臻成熟。無論是修行,還是做事,一個人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又沒有人指出,別人指出後又不願意正視和接受,這種人又怎能獲得進步和提高呢,因此,人要讓聞過則喜成爲一種自覺、一種風氣、一種自信、一種風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