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2W

讀《呼蘭河傳》這本書,看着作者小時候的身影,我彷彿回想到了小時候的我自己。本書裏的作者天真無邪,生活處處充滿了童趣,讓我認識了一個純真無邪的“小蕭紅”。本文的地點是呼蘭河城,這是一個封建城市,裏面的人貪圖名利,卑鄙無恥,整天過着平淡的生活,顯得枯燥乏味,缺乏有趣的色彩。

呼蘭河傳讀後感

跟隨作者的腳步,我也走進了這個封建落後的小城市,灰色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到處張燈結綵,賣糖的人面帶微笑,到處招攬顧客,生怕自己的糖賣不出去。賣豆腐的似乎天生就深受大家的親睞,不費吹灰之力就賣了四五塊,生意興隆,一眨眼,一車豆腐就被顧客一掃而空,賣豆腐的便喜滋滋地推着車揚長而去。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了,這肯定是過節時候的情形。平常,街道上的人寥寥無幾,只有幾個小孩你追我趕,在街道上奔跑,其他地方空無一人,所有的房子大門緊閉,像是城裏來了強盜似的,顯得整個城十分淒涼,死氣沉沉。

呼蘭河城在作者眼中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小城,祖父的花園就是她的娛樂場所之一,她每天在花園裏嬉戲打鬧,一玩就是幾個鐘頭,樂此不疲,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寫這個令她十分快樂的花園,從中我可以看出作者對外祖父深深的喜愛,也反襯出她對祖父的思念之情,讓我很受感動,彷彿身臨那個童話般的美麗花園。

讀完《呼蘭河傳》,我不禁感嘆時間的千變萬化。它的腳步飛快,帶走了童年,在五彩斑斕的童年裏,有苦也有樂,有喜也有悲,酸甜苦辣我們都體驗過了,而現在,我們應該正視前方,懷着美好的憧憬,在接下來的大好時光中勇往直前,不給自己的人生留遺憾,在自己的光輝歲月裏一站到底!



《呼蘭河傳》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爲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因爲我覺得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來充實!儘管作業很多,但就像魯迅說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是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後來又改名爲張廼瑩,1911年的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42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小城三月》《三個無聊的人》等。

《呼蘭河傳》中的某一章節《祖父和我》。我對這一章節也特別感興趣。在蕭紅家的後花園裏,種滿了許多她與祖父的美好回憶。祖父和她似乎成了好朋友,在一起打打鬧鬧。這個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溫馨!讓我感受到作者兒時時光是因爲祖父的陪伴而快樂有趣的!她在菜園裏幫祖父割草,結果把韭菜給割了;幫祖父澆水,結果把水往天上撒,還說:“下雨了,下雨了!”多麼可愛的小蕭紅啊!

在我的鄉下,祖父母也有一塊小的田。每次我去鄉下,爺爺奶奶總在地裏忙活。我也總是屁顛屁顛地跑到地裏去玩。那塊地彷彿是我的好朋友一樣,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陽光與色彩!

《呼蘭河傳》裏有很多令人發笑的故事,我看得也是津津樂道。蕭紅還介紹了當地的有趣好玩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還有一絲清甜留在我的嘴邊!讓我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一段真正的童年時光,因爲有她的祖父的陪伴,她的童年才這樣的多姿多彩!

《呼蘭河傳》讀後感2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在我的生活裏的確如此,每一次讀這本《呼蘭河傳》,我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假期我去新華書店買書時,碰到一位幼兒園的朋友,向我推薦了肖紅寫的《呼蘭河傳》。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文中優美的語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這些語句猶如吸鐵石,引得我一頁一頁往下讀,也讓我從中增長了不少知識,學習到了許多寫作用法,使我在之後的寫作之路上受益匪淺。

讀了書後,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道理。在讀到書中第七章有關“馮歪嘴子”時,他的老婆在生第二個孩子時死去,留下了他和兩個很小的孩子相依爲命,苦苦生。我替他感到傷心難過,可馮歪嘴子在肖紅筆下,卻十分堅強,一點不痛苦,依舊樂觀地面對生活。不像有些人面對一點挫折,就動不動“上吊”、“自刎”的,他總是說“日子會好的。”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令我敬佩啊。有一次,我考試考得很差,非常沮喪,覺得自己很沒用。回家看到書架上的《呼蘭河傳》,想起“馮歪嘴子”的故事,他的那句“日子會好的”,心想我只是這次考砸了,不表示我永遠不行啊。只要我努力,成績會上來的。這點挫折,打不倒我,要樂觀,要自信。

“閱讀使我們變得富有和強大,閱讀使人修身養性。”我們只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就一定會從中受益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3

今天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說來挺丟臉的,我很少讀近現代的文章,這還是老師要求讀的。因爲近現代的文章太過沉重吧,適逢戰亂,國家風雨飄搖,普通大衆也面臨着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困境,不同於古代士大夫的花團錦簇,也不同於現代的歌功頌德,那個年代的文章大多是真實的,鮮血淋漓的,作爲一個生活在新時代的人,真的不想看。

本來人生就未必是陽光明媚,看一篇這樣的東西要難受好多天,更何況,人還年輕,這些太過沉重而悲哀的東西有時候還真未必感覺得到,讀起來也是相對枯燥和晦澀。

有人說,《呼蘭河傳》描寫的都是悲劇,但我覺得那都是生活,我們就這麼出生,這麼活着,也這麼死亡,我們所遭遇的不幸,卻也不是不幸,因爲活着就有生死離別,就有“ 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 ”,就有生活困苦的可憐人。

這是人生常態,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用樂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些生活中的汲汲營營就是生活,用悲觀的眼光看就是在封建壓迫下的悲劇。其實,給過去的困苦生活打上階級標籤在我看來是牽強附會的,在那個時代,生產力就是如此,社會制度就是如此,真要說誰壓迫誰,自然界還有肉弱強食呢。我覺得,這些東西與其說是封建社會壓迫下導致的悲劇,還不如說是人性的悲哀。這也許是在生產力不高,沒有積極有效的社會制度來規範保障之下,長時間以來自然產生的社會結果。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寫了自己童年所看到的,內心所感受到的一些事。

我讀書,有時有這樣一個習慣,大致地翻看一下本書內容,然後先讀自己喜歡看的,讀《呼蘭河傳》,我就是先讀的團圓媳婦這一章節。讀完後的感受,用兩個字形容:痛心!對封建社會人們的麻木不仁感到可恨!可悲呀!一個活生生的正處於花季中的少女(在現在,可能還在媽媽跟前撒嬌),卻被封建迷信、被無知的人,被愚昧的人,被她的親婆婆活活虐待死了!把她扔進缸裏,往她身上澆熱水,卻說是驅趕病魔,然後醒後再潑。

我讀到了一個愛她的祖父,也感受到了她在祖父園子裏的快活,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了祖母對她的不喜歡,作者在這本書裏隻字未提到她的母親和父親,通篇每次都提到祖父帶他去什麼什麼,多寫到關於她和祖父的對話。我爲蕭紅能擁有這樣一位愛她的祖父而感到幸福和欣慰,如果沒有祖父對她的愛,她的童年該是多麼的孤獨和冷清。好偉大的祖父!好值得尊敬的祖父!

上帝是公平的,他把一個人送到人間,並不是把所有的苦難都強壓在這一個人身上,蕭紅是苦難的,但她擁有了這樣一位慈愛、可親可敬的祖父,這說明上帝又是善待她的。這使我想起了羅曼羅蘭的一句話:只要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爲生命而受苦。蕭紅的人生,苦難多於快樂,想起祖父,我想,她在屬於自己的沉靜時刻,也會認爲,這一生喜大於悲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近些天,我看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曾被稱爲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呼蘭河傳》是她客居香港期間創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

這本書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作者蕭紅兒時居住的地方——呼蘭河小城的布居,風土人情,人們平凡的生活,以及:祖父的園子,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馮歪嘴子的故事:馮歪嘴子是磨房的夥計,他本本分分,勤勤懇懇地工作,待人熱情。

起初人們都誇他勤勞,但當我無意間發現馮歪嘴子與隔壁王大姑娘私自結合並有了一個孩子之後,人們剛開始對馮歪嘴子的讚揚都成了冷嘲熱諷,並紛紛投去了責備的眼光,而馮歪嘴子一家仍然過着簡陋卻溫馨的生活。不幸的是王大姑娘在生完第二個孩子後病死了。人們都認爲馮歪嘴子要完了,可馮歪嘴子並沒有絕望,而是和自己的兩個孩子平靜地活在了世上。

文章並沒有講馮歪嘴子的結局,留給了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但這篇故事的字裏行間無不表達了馮歪嘴子樸實的品質:樂觀向上,積極面對生活。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蕭紅對此精神的讚美,對生活的無限希望,以及對馮歪嘴子一家的美好祝願。

在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其實生活待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就要看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有的人遇到一次挫折便倒下,再也沒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生活而有的人遇到挫折卻樂觀向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國小生也不正是如此嗎?遇到困難,不放棄,抱有不服輸的精神,就定能成功!

同學們,有句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們不斷努力,前方迎接我們的一定是美麗的彩虹!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原名張乃瑩,她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和縣的一個地主家庭。這篇《呼蘭河傳》曾被文學家茅盾評價爲“一篇記敘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其中《火燒雲》、《祖父的園子》是作者幼兒時的回憶。

本書講述了蕭紅幼兒時期所接觸的人物和事情,如“祖父、祖母、母親、有二伯、團圓媳婦”等。他從小被父母遺棄,只有祖父每天精心照顧她,教她念詩。我最喜歡作者描寫的園子。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裏邊,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重,種下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兒,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哪裏會溜得準,只是東一腳西腳的瞎鬧。有的菜種不但沒被蓋上,反而把菜籽踢飛了。”這段話寫得生動有趣,把蕭紅和祖父在後園種菜的經歷寫得活靈活現,有細節描寫,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當時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到了許多人,書中的團圓,媳婦就是一個例子。

書中團圓媳婦因爲婆婆打碎了一個碗,很想打人,於是,團圓媳婦就成了他唯一的發泄對象婆婆用烙鐵烙她的腳心,最終被折磨得生了病,幾天後便去世了。團圓媳婦的經歷是如此的悲慘啊!

作者的童年充滿苦難、悲涼與傷感,甚至絕望,但他以一顆包容的心,把一切不美的東西都包容了。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生活有苦難,但只要積極向上,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傳》是我這個寒假看的一本書。原來,我覺得很沒有意思,但是越看越起勁,不久我就被拉進書裏的情景了。

《呼蘭河傳》講的是一個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的風土人情裏以及發生的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是作者蕭紅記憶的碎片,她利用這些碎片編織成她記憶空間裏的夢幻,所以寫出了這本書。書寫着她溫暖的回憶,慰藉着自己孤獨的心靈。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泥坑。

泥坑在小鎮裏稱得上是一個又有福利又有危險的泥坑,福利有兩條--第一條:常常擡車擡馬,淹雞淹鴨,鬧得非常熱鬧,可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第二條:是豬肉的問題,若沒有這泥坑子,可怎麼吃瘟豬肉呢?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可怎麼說呢?真正說是吃的瘟豬肉,豈不太不講衛生了嗎?有這泥坑子可就好辦,可以使瘟豬肉變成淹豬,居民們買起肉來,第一經濟,第二也不算什麼衛生。說到危險,事情可多着了,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有時泥坑一些,就有些車伕去冒險過泥坑,可一個車伕的馬掉到泥坑裏去了,旁人全部來施救,要花好大力氣才救上來。如果有人吃了它(泥坑)的苦頭,衝得滿身都是泥。

這個小鎮不關心那些討飯的乞丐們,這點讓我感覺很不好。

有一次,一個人看見一羣狗在那裏咬什麼東西,便問僕人:"那羣狗在咬什麼啊?"僕人走過去回答:“它們在咬一個討飯的。”“哦,知道了。”那人說。說完也就咬完了。

《呼蘭河傳》讓我知道了那裏的風土人情。我愛呼蘭小鎮!

《呼蘭河傳》讀後感8

成年人在回顧童年之時,向來不是懷着輕 鬆的心情的。更何況,蕭紅童年生活的呼蘭河 畔,善良的勞動人民如此的貧苦、無望、愚昧、 麻木,不禁令人痛心。

不難發現,那許多藏在 表面平實甚至歡快的故事下的寂寞悽婉。風 景寂寞:蜂蝶在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不 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人更 寂寞:受不住風霜雨) 的,被自然拉着默默離 開人世,“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 ) ,仍舊在人間被吹打着”。

這些傷痛在作者 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一支寂 寞蒼涼的調子,在未來的生命中久久回放 ……在無數灰白的日子裏,祖父家的花園便是“我”生命中最亮麗的色彩。“蜻蜓是金的,螞 蚱是綠的”,“花園裏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 綠,新鮮漂亮”……祖父是最關心“我”的人,他 那笑盈盈的眼眸宛如照亮“我”童年夜空的新 月,給“我”帶來無盡的喜悅和幸福。祖父教詩, 祖父烤鴨子,祖父慈愛的話語,都是“我”心頭 最溫暖的感動。

“我”是多麼希望能和最愛的 祖父長久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時間在流逝, “我”在長大,祖父在變老,終於有一天,“祖父 幾乎抱不動我了”,幸福的時光原來也在漸漸 離我遠去。祖父家的後花園,就像一座象牙 塔,爲“我”的靈魂提供了一片美麗的棲息地。 然而園外的世界,終究是殘酷的——這就更 爲作品增添了一層無奈的感傷。

人,總是要走 出童年的精神家園 的。《呼蘭河傳》這 “回憶的詩學”,給 予了我們片刻的精 神的迴歸。回首童 年,確有千般滋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9

轉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我讀了一本蕭紅的長篇小說,名字叫《呼蘭河傳》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講的是蕭紅小時候在哈爾濱市的真實故事,一個個故事都讓我感動不已。

最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的祖父。她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60多歲了。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她和祖父經常在這個花園裏玩,花園裏有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蕭紅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和孩子一樣,祖父是個長得很高的人,身體很健康。手裏喜歡拿個手杖,遇到了小孩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看天空飛家雀。"趁孩子往天空上一看,伸出手把那個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面,有的時候放在袖口裏頭,他說:"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們都知道祖父有這麼一手了,並不以爲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祖父常常這樣做,也總是把帽子放在同一個地方,總是放在袖口,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沒有一次不是他在他袖口裏把帽子拿出來的。好像他和孩子們約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這,你來找吧!"

他的祖父是多麼慈祥呀!他的祖父是多麼有童心童趣呀!他的祖父是多麼和藹可親啊!希望我也有一個這樣的祖父,那我是多麼的幸福啊!可以安慰我,可以陪我玩,可以帶我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感受深刻,令我難忘。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蕭紅。本書寫了作者對自己幼年的生活以及生活的地方進行回憶。《呼蘭河傳》共七章,並不連續,大致可以分爲三部分。一、二章爲第一部分,主要講了小城的風光。第三、四章爲第二部分,主要講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自己的家。五、六、七章爲第三部分主要講了小城的三個故事。讀過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城裏的人雖然善良,但非常無知、迷信,整天過着死水般的生活,小城裏一代又一代人,能挺的就在風霜雨雪中硬挺下去,挺不住的就默默的離開了世界。雖然那時的生活如此殘酷,但作者對自己的童年還是難以忘卻。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最後一章馮歪嘴子的故事。馮歪嘴子住在作者家裏多出的一間屋子裏,靠做黏糕來維持生活。沒過多久,馮歪嘴子有了孩子,當第二個孩子出生時,孩子的媽媽卻產後去世了。人們都以爲馮歪嘴子完蛋了,而他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雖然落淚過,但決沒有放棄過,奇蹟般的活了下來。

這個奇蹟有三個因素。一個因素是馮歪嘴子的決心,他的決心非常強烈,在別人一個勁兒瞎說之時,他心裏很堅決:我一定要把我的孩子照顧好!一個因素是愛,只有馮歪嘴子這個父親對兩個孩子深深的愛,纔會使他產生強大的決心。還有一個是馮歪嘴子的樂觀,別人再怎麼瞎說他,可他還是和別人笑眯眯的;他的孩子七八個月了,只會拍拍手,可他見了還高興的笑起來。正因他做到了,他成功了,他成功養活了兩個孩子,他成功創造了一個奇蹟!

《呼蘭河傳》讀完了,可我的心卻久久還未平靜,那些人、那些事還在我心中迴盪。有感動、有傷心、有溫暖、有幸福……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每當我一拿起《呼蘭河傳》,就再也放不下了。它像磁石一樣吸引着我,讓我融入“呼蘭河”的世界。

書中講了“我”從小出生在呼蘭河。因爲父母和祖母對我的十分冷淡,所以我從小就喜歡跟祖父在一起,直至祖父去世。

當我讀到“以上我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不由得使“我”想起我的童年的魂牽夢繞,在童年美好的記憶中還包含着幾絲對祖父的去世的傷心,還有一些牽掛。

當我讀到“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任舊在人間被吹打着。”我十分同情他們,那時候科技不好,取暖工具沒有。有很多人凍死在路邊。而我們的衣服多得一個衣櫃都裝不下了,還要每個季節都買好幾套新衣服。

法國的安德烈·莫羅阿曾經說過:怎樣是幸福的童年?是父母之間毫無間隙,在溫柔地愛你的孩子時,同時維持着堅固的紀律,且在兒童之間保持着絕對一視同仁的平等態度。而作者的童年是多麼的不幸,只有祖父相陪。我們身邊有着那麼多愛我們的人,我們還身在福中不知福,抱怨對生活的不滿,作者蕭紅這麼艱辛的童年又何曾抱怨過呢?我曾經抱怨父母的嘮叨,可不知這父母的嘮叨含有多少的愛一,小時候不聽父母勸告,貪圖一時的快樂,只顧自己玩樂,不珍惜這美好的學習時光。這真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1

這一週我閱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共分爲七個章節,主要講了蕭紅小時候生活在呼蘭河小鎮上發生的童年趣事,主要人物有祖父、馮歪嘴子、小團圓媳婦、有二伯。每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像是在看一幕幕的小話劇。

呼蘭河小鎮裏的人們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醜惡的一面。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時,內心十分氣憤,爲她感到惋惜。我十分痛恨那些把小團圓媳婦壓下水,使她不停掙扎、生不如死的人。小團圓媳婦僅僅12歲就被買去當老胡家的童養媳,沒有家人疼,甚至還要遭受那些無緣無故的打罵。12歲,這本是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可小團圓媳婦卻要拼命幹活,最終還被跳大神的謊言害死了。真是讓人覺得可憐啊!

看完此書,我聯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三毛流浪記》。在呼蘭河小鎮裏,也有不少與三毛一樣的社會最底層人物,飽受了那些高階人物的折磨,真讓人揪心啊!

作者蕭紅細緻地把那個本不熱鬧卻有趣的呼蘭河小鎮描繪了出來,還介紹了很多東北民俗。這裏有放河燈,有跳大神,還有逛廟會,每一個場景都描寫得那麼鮮活,那麼有趣,展示了呼蘭河小鎮多彩的一面。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2

著名女作家蕭紅所寫的《呼蘭河傳》我已經看過很多次,每一次閱讀都讓我品嚐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苦味,書中所展露的各幅畫面,又讓我想起羅。勃朗寧說過的那句話——無知不是無辜,而是有罪。

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路上坑坑窪窪。二十世紀初期,人們似乎都很愚昧:路上有一個大坑,可是人們從沒想過去填平它,而是種樹、拆牆。在他們眼裏,要聽天由命,絕不隨意改變命運;人們生病了,他們也從不想辦法解決,不求醫不治病,而是跳大神、捉“妖”,這是多麼愚蠢的舉動啊!

“祖父總是以那一種方式抓掉孩子們的帽子,而每一次孩子和祖母總會笑得不得了,好像那戲還是第一次演的一樣。”書中的“祖父”似乎從來都很孤獨,“幸虧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祖父”作爲一家之主,書中的馮歪嘴子對他只有下等人對上等人的尊敬,老廚子對他只有吹捧,而二伯對他也只是敬畏,但他始終無法抹去人們之間隱形但隔閡,因此他只能寂寞着。看啊,這個時代是多麼無情又冷漠。

在當時的社會,人們實在令人同情,“我”家隔壁的鄰居常常跳大神,那是因爲小團圓媳婦生病了,既然生病,應該求醫治病纔對,可當時的封建社會,卻要求神信鬼,幹抽貼的傻事兒來,真是愚蠢、可笑。與其說小說中的小團圓媳婦是病死的,還不如說她是被庸醫、封建迷信和所謂的“雲遊真人”給折磨死的!

《呼蘭河傳》諷刺了人們的無知、迷信,在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的善良似乎對許多事都無能爲力。小說的開頭語調輕鬆,可越往下讀就越發感覺悲涼。尾聲中,作者說祖父去世了,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一片淒涼。這不僅是對親人離開的嘆息,也是爲了時代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首淒涼對歌,一段悲涼的詩,實在值得回味。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3

打開《呼蘭河傳》,灰暗的色彩,平靜的敘述,把我們帶到了20世紀初的呼蘭城。

走進小城,在灰色的天空下,人們日復一日平靜地生活着,春去,秋來,循環往復。唯一飄出笑聲的地方,就是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後院。作者的童年生活快樂,卻也寂寞,從祖父這裏她獲得裏唯一的家庭溫暖,祖父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愛,是作者心底最溫暖最美好的回憶。除此之外,在《呼蘭河傳》中,作者通過所見所聞,描寫了呼蘭人的聖湖和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小城種的人們,大部分都是看客,他們愚昧無知,冷酷無情,對生命漠視。

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見人一點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大漠大樣的,兩個眼睛骨碌骨碌地轉”……這一切都表明了這個女孩子並不像謹小慎微的團圓媳婦。於是,婆婆開始“好心”地教導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了。卻沒想到出了事,小團圓媳婦“病”了。然後,“熱心”的各位鄰居帶來了各種偏方,請胡仙、跳大神、鬧神鬧鬼、畫符、用開水燙……一一試過後,小團圓媳婦終於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終於“回家”了。

讓人毛骨悚然的治病過程,就是在各個“熱心腸”的鄰居的圍觀下完成的,人命在他們眼裏算什麼!也許還比不上幾塊豆腐。這是什麼樣的吃人規矩!這就是打得小團圓媳婦丟了半條命的規矩,這就是呼蘭人守着的老祖宗留下的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它吃掉了小團圓媳婦的生命,更吃掉了千千萬萬呼蘭人的心。他們像是沒有知覺一樣,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真是可惡,可嘆!

萬幸,在馮歪嘴子身上,我們看到了些許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後,一個人獨自帶着兩個孩子,生活雖是艱辛,但他並沒有放棄,他“改擔水,擔水,該拉磨,拉磨”。馮歪嘴子堅強地過着自己的日子,“他雖然也常常滿滿含着眼淚,但是他一看見他的大兒子會拉着小毛驢飲水了,他就立刻那含着眼淚的眼睛笑了起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只要有希望,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而這,我想也是作者蕭紅的期待吧。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4

放假了,我開始迷上了閱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

打開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着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在那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裏,因爲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着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

看完第一章,其中有一個情景令我感到悲憤,在那個小鎮的一個大泥坑,七尺來深,就因爲它。淹死過豬,悶死過貓,將很多家畜給害死,人們說拆牆、種樹,但爲什麼不把大坑填上,是因爲天意如此,讓這裏有一個大坑我們就該順應天意!

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爲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剛開始活潑、開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沒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讓親人傷心的並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們做了一個賠本的買賣。

在舊社會中,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那樣,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爲舊觀念,舊思想,我慶幸現代的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也沒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與祖父在那座大花園裏充滿快樂。而我憶起我的童年,是溫馨的,童年在每個人心裏,如詩、如酒、如畫,我們可以自由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爭論,相比之下我們是幸福的。所以我更可以體會出蕭紅在離開香港後對故鄉的深刻懷念,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自己童年的過往,這裏沒有優美的故事,而處處是令人心動的故事。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5

俗話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充分體現了讀書的益處,書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到許多知識,學到不少的東西進而開拓我們的視野。因此,我們需要多讀書。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閱讀《呼蘭河傳》時產生的感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書的世界吧!

《呼蘭河傳》講述了作家蕭紅幼年居住在呼蘭河時經歷或者目睹的各種事情,順帶展示出了呼蘭河地區的風土人情。從文中一些事件的敘述可以看出那裏的人熱情、喜歡幫助他人。此外,還有那裏的大泥坑,那裏的田地等等都被蕭紅在書中描繪出。可以說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勾畫出。

在書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祖父的園子》,因爲裏面充滿了美好、歡樂和溫暖。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擁有各種昆蟲如蝴蝶、蜻蜓、螞蚱等和各種各樣的植物蔬菜,我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通過文字已經可以想到這園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童年時祖父的陪伴以及他們相處時的種種歡樂場面,因爲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對我的好了。

不難看出,祖父的這個園子中埋藏着蕭紅生命裏一個無形寶藏,而這個寶藏就是快樂的童年。試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園子裏嬉戲,該是多麼地快樂啊!五彩繽紛的蝴蝶繞着你飛,玩累了還可以隨手摘一根黃瓜吃。呀,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遺憾的是,這個園子只存在於蕭紅的筆下,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書可以記事並且記載無限的內容,只要你願意讀就可以知道無數的事情,感受到許多不同的東西,通過閱讀《呼蘭河傳》,我知道了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以及那裏的民風民俗,還有一個充滿美好的祖父的園子,收穫豐富,感受也頗豐。以上就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些感想。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6

一本我從開始讀就覺得作者寫作沒用什麼技巧的書,很多句子我覺得就是她心裏想便寫上去了,就是你乍一看覺得可以更好措辭,回味看又覺得莫名契合,也許下一次看我又會覺得這樣用不喜歡。感覺像是想到哪寫到哪,經常會脫離原來的軌跡聊到另外一件事上,最終又回過來點題才能醒悟過來寓意。最喜歡的片段是祖母過世時她第一次離開後花園,望着家門外車水馬龍的街道,她想的是“是不是我以後也可以一個人走很遠?”

很多人認爲她童年的悲苦造就了她成年後的思想新潮及對舊時禮法的反叛精神。

我也不知道這個觀點是不是太想當然了,悲苦的童年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唯唯諾諾的順從,毫無自我意志的臣服。當然我也不能百分百的咬死一定是這樣,但至少從她的文字中我看出的是她放大了自己前期的苦難,衆所周知她不喜歡祖母是因爲祖母曾經用針刺她。但前提是她愛用手戳祖母心儀的窗戶紙,一個不夠還要戳上一整排。所以即使之後祖母給她糖、豬腰、川貝吃,縱容她把家裏庫房裏的陳年舊物一件件翻出來把把玩到壞掉,可她還是不喜歡祖母。

她並不是一個容易被討好滿足的孩子。

對於祖父的愛,更多是因爲這個老人對她的溺愛吧。街上泥坑淹死的小豬仔、鴨子,總是會拿回來裹黃泥烤給她先吃。“別光是吃肉,裹點鹽粒,再裹點韭菜花,要不容易膩。”祖父時時刻刻盯着她,怕她吃不夠,又怕她吃撐了。以至於在不相信鴨子不掉進泥坑也能吃的年紀,就明白了鴨肉比豬肉好吃,不那麼肥。

祖母過世後她更是每日跟着祖父,彼時祖父給她讀詩,從清晨要一直拖沓半晌,米粥不願意喝,要祖父掰回苞米讓廚子烤來吃,烤制過程中喝了兩碗米粥,苞米倒是吃了兩口就餵了大黃狗。

所以我並不認爲她的童年很悲慘,也並不認爲她只得到了來自祖父一絲絲的愛。只能說,比起祖父對她全神貫注的愛,其他人對她太漠視,太束縛。

甚至覺得文章中,她的行爲和她的文字是不一樣的。她的文字顯得更像是一個旁觀者,故事裏那個小女孩與她相距甚遠。童年時的她其實是天真活潑的,更因爲天生聰慧所以能敏銳地發現祖父對自己的疼愛以至於提出很多要求。那些感悟彷彿更像是氣息奄奄時的回溯感悟,是因爲祖父離世後的反思與蛻變。

她的文字中無數次提到“悲苦”和“悲涼”,所以武斷地表示她並不苦那就是我無知了。但我並不認爲她的苦是來自於幼時生活,更多應該是來自於天生的敏感——所以對於所處時代的痛苦感知更加深刻。

對於盂蘭盆節的放河燈,她看到的是盡頭的蒼涼。熱鬧的院子,她看到的是人羣吵鬧聲後的默默不語。第一次面對車水馬龍的街道,她想的是今後是不是會一個人去更遠的地方。咿咿呀呀的戲臺,唱得不入流的戲詞,着實要問起來,卻是不知所答了。

我曾經寫過一段話:“小鎮裏平日戰戰兢兢的女教師厭倦了家鄉的生活,決心搭上凌晨的火車去往寒冷無垠的北方一座無人識她的城市重新生活。車廂裏零星的乘客中有一人一直執着地與她攀談,不知如何拒絕的她絞盡腦汁也無法拒絕,突然心生絕望。這個乘客的存在讓她意識到那座陌生的城市毫無意義,懦弱和善良將永遠禁錮住她的自由。”

這段話九分適應蕭紅,爲什麼是九分呢,因爲她多了一分叛逆。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光,她其實還是想逃脫的,她想離開香港去新加坡,不僅僅是害怕香港遭到戰火波及,更多的是因爲她在香港也十分孤獨,期望去到新加坡能夠重新開始,草草結束她的人生於她是不甘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Alice的故事,就是那隻頻率和其他鯨魚不一樣的灰鯨。這就是我的答案,我覺得,即使去了新加坡她也不會解脫,因爲活在那個時代,對於她來說自由早已被禁錮,悲哀無人傾聽。

關於團圓姑娘,那是另一個故事,一個邪靈狂歡的故事,只是我暫時不想再說了,太困了。關於她的那些愛情,我也不想說,男人在這樣一個故事裏出現的意義不大,有的人天生悲傷孤單!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7

沒有打五顆星是因爲,這本書讀着蠻沉重的。說文采吧,幾乎沒有。因爲通篇作者的用詞都特別樸實無華,就是像聊天拉家常一樣的敘述,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所見所聞所感。文字真的特別平淡,沒有什麼修飾和華麗詞藻。但是讀來就是覺得特別悲涼。充滿了諷刺和拷問,人心也特別受到震動。因爲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代。但是某些場景,某些社會現狀,我們還是能有感觸的。比如文中講述的迷信場景。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過一些封建迷信。比如孩子生病了,就覺得是不是有小鬼上身了?然後治療的偏方就是在牀底下豎起一個雞蛋。總之也聽聞過一些情況。

但是沒有作者描寫的那樣恐怖,因爲活生生弄死了人命。這是很殘酷的。文中的小團圓媳婦,真的讓人覺得很揪心。一個活蹦亂跳開朗活潑的小女孩,十二三歲,花樣年華。但是不幸的成爲了童養媳。然後開始了她的悲慘命運。不想重複講述,只是覺得無可奈何的悲痛。我作爲看客,是覺得很殘忍的,很無力。然後只有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樣恐怖可怕無知又愚昧的社會。看這樣的文章,會心生悲涼,又會特別慶幸。文中提到的兩個讓人感覺溫暖的人物,一個是作者寫的祖父,還有一個就是拉磨的馮歪嘴子了。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刻畫任何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是日常瑣事中的簡短交流中,透露出這個人物的特徵。在那樣一個黑暗的社會,還有那樣溫情的人存在。只是這份溫情,在整體的冷漠無知中,顯得特別微不足道。文中有一段火燒雲的描寫,應該算是整篇文章中比較有色彩的描寫了。然後跟隨作者一起感受她那充滿童趣的童年生活,也是讓人懷念和回味的。到了後面的文風,就開始顯得有些刺傷人心了。特別對於女性的悲慘命運的敘述,想來女性讀者讀完會更有感觸吧。男女平等,或者是人權的提升,在我們的社會,還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但是也比以前的社會要進步很多。所以看完這樣沉重的書,不應該沉溺在那樣無助的情緒裏。還是要反思目前的現實生活。如果可以,我們不要做一個冷漠無情的人,如果可以,我們要做一個自尊自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要學習,成長進步,擺脫落後和愚昧。活着,在什麼年代都是一件難事,但是我們總有活着的責任和義務,然後還有夢想和存在的意義。所以,努力的去生活吧,就像不曾受到傷害過一樣。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8

已經很久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書了,一本非功利性、純粹是爲了讀書而讀的書了。

越長大而離文學越發地遠,從前孩子式特有的好奇和打量世界的目光都快記不清、學不來了。

想到之前看《蘇菲的世界》,雖然只看了寥寥幾章,但是確實有一種仿若當頭一棒、大夢初醒了的被驚異了的感覺。它說,當我們逐漸長大,學會如何得體講話,如何成熟思考時,意味着我們早已習慣這個世界,也就意味着不再時刻好奇而把它當作理所當然了。用書裏的話說, a pity thig 。

當時讀完覺得似醍醐灌頂,但又有幾分落不着邊。現在看完《呼蘭河傳》,倒是有所感卻覺得難過。

書中關於植物的、氣象的、細節性的物品等等的描述,要麼讓我覺得耳目一新,要麼讓我不知所云。因爲我早不用好奇的、細心的眼光觀察世界了。我不知道黃瓜如何長在蔓上,蔓又如何延伸,又各有什麼形態;我不會想到書裏描述的六月的黑天、七月的紅天,八月則空蕩蕩一片;原來下雨了會有煙冒出樹頂,冬天大地被凍裂了。

早遠離了真正的文學,那些描述、那些美的動人的話都看不見了。能造成美的修辭,我眼裏的樣子卻只能是幼稚的寫作方法,狹隘不堪。用那麼多的事物搭配上顏色,看到“黃金的太陽,雪白的月亮”都叫我覺得很好,只能讓我害怕驚懼。

方言是很有趣味的,也是不能摒棄了的。之前學古代漢語,就慶幸自己是個南方人,現在讀完呼蘭河,也更覺如此。方言是個多幽默、多親切,又多麼貼切的東西。

最後慨嘆一下蕭紅真的很厲害,過去看到這個名字只想到那些後人給加的名頭和風傳的情事,真正靜下來讀她之後,只覺得她是一本真該讀的書。

《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9

今年假期,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開始的時候,只覺得平鋪直敘的描繪着作者家鄉的點點滴滴,甚至感到有些瑣碎,而等我靜下心來一遍遍的品味,才發現裏面的特別之處。

伴隨着作者小時候的身影,我也跟着走進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東北一個封建落後的小城——呼蘭河。那個小城沒有半點顏色,那裏的人們更沒有顏色,他們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有時甚至是爲了死去而活着。

那裏的“盛舉”在我看來是十分新鮮的,更是荒唐可笑的,然而那卻是祖祖輩輩代代相傳下來的封建習俗,從沒有人想過去改變。在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驅使下,人們做出了很多自以爲是“積德”事實上極端殘酷的事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12歲本該是一個健康活潑,無憂無慮的年齡,而她卻過早地嚐遍了人間心酸。小小年紀被賣作了童養媳,失去家人的呵護與疼愛已經足夠可憐,她還要拼命的幹活,忍受婆家無端地打罵,甚至以“治病”爲由遭到慘不忍睹的非人折磨。這不是僅僅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整呼蘭河的問題。一羣對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提不起勁的人還會被別人的生死觸動靈魂嗎?我想,扼殺了團圓媳婦的,就是所有呼蘭河人這種消極愚昧,麻木無知的生存態度吧!

封建迷信的可怕,麻木不仁的可怕,“順其自然”的可怕,“不反抗”可怕,就是《呼蘭河傳》爲後人敲響的警鐘。

呼蘭河傳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爲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1

那野臺子戲也很有趣:臺上的戲子扯着嗓門喊,臺下街坊鄰里拉家常,如果一人嫌太吵說出來,立刻就還嘴說這又不是你家的戲臺!如果還還嘴就打起來了。因爲有習俗的約束(娶親不能告訴女方),姑娘們都帶上最漂亮的首飾。

一到了晚上,親戚纔可以送禮物。更有趣的是,問看戲的人演的什麼戲,卻一問三不知。

跳大神是最古老的習俗了:大神(和祭祀差不多)先請神,如果不上身(或二仙(他助手)對錯了),就燒香點酒,再鬧要上紅布,再鬧就殺雞(再鬧就不行了)。之後跳完後跳神者就拿了酒,染了布,煮了雞。

從中我體會到了小城呼蘭河那濃郁的習俗。

呼蘭河傳讀後感2

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是美好的,人們常說童年是人生長河裏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在蕭紅眼裏也應該是這樣吧!

《呼蘭河傳》就是講的作家蕭紅把自己記憶中的童年生活符號像一串紅辣椒一的把它掛在我們的眼前,抒發了她溫暖的回憶,來慰籍着自己孤獨的心靈。

她寫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媽媽對她很兇,很冷淡,祖母也對她不好,但祖父對她很好,她喜歡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呆在小院子裏,和祖父、昆蟲一起來玩,祖父還經常教她念詩,學知識,在祖父的院子裏是快樂的,自由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祖父也是由着她的。在祖父院子裏的這段時光也許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吧!

還有團圓媳婦,她的命就太苦了,她十二歲被送進了名聲挺好的老胡家,但就是這,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嫁進去,天天做這個,做那個,天天拉車,還得受婆婆嚴刑打罵,天天身上有傷有痕,一開始還挺樂觀,後來生了病,治不了,最終年紀輕輕的死了,後來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被人慢慢忘掉了。

在她筆下一個個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從小沒有父母愛,雖然有祖父愛,但祖父死後,也就沒有人愛了,一直孤獨寂寞。看看我們現在的美好時光,有家人疼,有家人愛,還可以學習,和蕭紅比,我們太幸福了,但有時還不珍惜。懂不懂和父母吵架,不認真學習,太不應該啊!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珍惜我們眼前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以自傳體小說爲題,曲折的回憶起在呼蘭河城和祖父的點點滴滴,思念和祖父在後花園裏,一起種黃瓜、倭瓜、玫瑰等等。這本書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祖父在拔雜草,小蕭紅就摘了一些玫瑰花戴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還說今年雨水多,玫瑰花十里飄香。等到祖父發現的時候大家已經笑得前仰後舍,一個個都長着大嘴巴,哈哈大笑。

這本書展現了當時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荼毒了的人們的靈魂作了深刻的提示。作者在字裏行間控訴了傳統封建禮教給人們帶來的迫害,並深感勞動人民深入骨髓之中的麻木、愚昧與落後。

小團圓媳婦的遭遇使我心有不服,好好地一個姑娘被老胡家給活活折磨死了,當衆脫掉衣服,擡入滾燙的熱水中,人們用手按住她的頭,用熱水往頭上澆,這樣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最後小團圓媳婦被折磨的生病,最終因病而死了。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多麼一件讓人心急如焚的事啊,寧可出事也沒有人想填平它,可見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愚昧!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4

“真正的作家,是稀有的。在本世紀,蕭紅算一個。”這是我國當代女詩人王小妮在她傾注心血的作品《人鳥低飛——蕭紅流離的一生》後記中以凝重的筆墨寫下的一句。我不知道何謂“真正”,可能那些但凡肯客觀地展現生活、抒發情感的作家都可以稱的上吧。而對於蕭紅的認識,以及她是否是真正的作家,我們應該從她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說起。

最初接觸《呼蘭河傳》,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呼蘭河”,該是一個多美的地方啊!腦海裏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幅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風情畫。

如若真像我想的那樣,小說只是一些司空見慣的藝術形式與平淡寡味的思想內容。那麼,《呼蘭河傳》便不會得到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巨匠魯迅、茅盾的激賞了,自然也很難有其流傳於世的文學價值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5

蕭紅那時只是一個孩子,有着短短的頭髮,總是在陌生和驚恐的認識整個世界,小時候她經歷了他人的死亡,和困惑,她保守着自己的價值觀天真的以爲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看到的。如今小紅在成人後,帶着懷念和思念,來回憶這一切的,翻開呼蘭河傳,眼前出現了那個二十世紀的那位孩子有關發生的人和事,馮柺子,有二伯,備受折磨卻依然樂觀地團圓媳婦,他們在呼蘭河這個小地方備受苦難,卻依然堅持快樂的的仰望。

這本語言樸實的書,文字就像孩子稚嫩的童聲,不加一絲一毫修飾,就像把自己心裏話說出來一樣,平白的語言蘊含了無數的場景,我好像墜入了長河,回到了蕭紅的童年。蕭紅的家是荒涼的,但她也感到了人間的溫暖,帶給他快樂的是她那七十多歲,已經年老身體卻依然壯實的老小子祖父,祖父帶他種花,種白菜,還給它教詩,在她尚未播種的心田裏種下溫暖和關懷。祖父是這樣,但是她那同樣年老的祖母和和祖父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是典型的從舊社會走出來的,祖母總是對蕭紅惡言相對,當他和祖母玩的時候,祖母卻狠心的那紙砸他手指,所以童年的她對祖母毫不喜歡,當祖母去世時,蕭紅也不是特別關心,也許長大後會對自己童年產生後悔,但童年的小紅顯然沒有這樣做。

除了祖父和祖母外,有二伯就是一個很奇怪的人,說他奇怪吧,總是一個正常人,但是不奇怪的話,有二伯喜歡和大黃狗說話,和天空的雀鳥說話,他挺喜歡蕭紅,卻又不善於表露,有二伯也喜歡偷東西,當被發現時,總央求他,可在生活中有二伯對小紅並不好,小紅也對有二伯這個人迷惑不解,長大的小紅,對有二伯留下了懷念。

馮柺子是蕭家大院租憑人家中的一戶,他一拉磨字爲生,當自己的妻子去世時,他獨自承擔了撫養孩子的的任務,他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從來沒有煩惱,至少在表面上。

最可憐的就是團員小媳婦,聽他的婆婆說,小媳婦是從很遠的地方買過來的,花了幾吊銀子。初來到胡家,就一口氣吃了三碗飯,滿園子的人都議論紛紛,可是小紅卻和小媳婦非常合得來,從在他初來打水的時候,和他說上幾句話。可是漸漸地,小媳婦的腳上多出了幾個又大又紅的疤,這都是他的婆婆用鐵烙出來的,但他還是很樂觀,小紅長湊到小媳婦一旁,和他小聲的說話,他們本可以成爲朋友的,蕭紅卻在大人們的口中聽到了小媳婦病死的消息。原因是這樣的,小媳婦常常捱打,到了最後竟在半夜哭起來了,封建和迷信害了她,又是拿開水燙又是抽貼,原本大大咧咧,快樂的小媳婦就這樣死了。小紅很是悲傷。我猜,成年後的蕭紅寫這本書就是爲了紀念她吧。

除了這幾位,呼蘭河傳還有幾個讓人樂得發笑的地方,比如,街上的大泥塘子,自古以來就沒有然人好受過,每年發大水的季節,行人都要和猴子學,在牆頭盪來盪去,才能過,竹馬成天爹在泥塘裏,都是路人把這些牲口救上去。呼蘭河雖是一個小地方,但他的樂趣卻很多。

在這幾位人中,我每個都很喜歡,他們都是對命運作鬥爭的好手,沒有抱怨,沒有哀嘆,只有對樂觀的支持!

呼蘭河傳讀後感6

蕭紅啊!蕭紅,呼蘭河水把您養大。您是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優秀的女作家,是愛國文學青年的典範。您珍貴的文學作品,是黑土地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令人永不能忘卻的一段歷史篇章。是呼蘭河的驕傲,是呼蘭人民的驕傲。您熱戀着這片黑土地,熱戀着呼蘭河,熱戀着鄉親們。

《呼蘭河傳》就充分體現了您的心靈。您還有很多作品沒有來得及寫完。如:反映東北開荒史的長篇小說《泥河》、反映哈爾濱女學生抗日鬥爭的長篇小說《晚鐘》、《呼蘭河傳》的第二部,另外還有《還鄉人》、《採菱船》、《珠子姐》等十個短篇小說題目都擬好了;可是殘酷的戰爭缺醫少藥,奪去了您青春年華。人民爲您惋惜,爲您憐憫……

蕭紅啊!蕭紅,您放棄了安逸舒適的生活;歷盡磨難、飢寒交迫、貧病交加、坎坷曲折。生活的漂泊,愛情婚姻的不幸,戰爭的災禍,您無不飽嘗。爲的是推翻黑暗的封建社會,爲的是不當亡國奴,爲的是讓廣大勞苦人民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您懷着對祖國對黑土地的'一片赤誠,蘸着自己的血液和膽汁,不足十年的創作生涯卻留下了近百萬字的珍貴文學作品。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民族危機嚴重的動盪時期,在國將不國的劇烈變動中您寫盡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以抗日作家之譽蜚聲中國文壇,名揚海內外。報效祖國的熱血在您胸中奔騰,鞭撻吃人世界日寇鐵蹄暴行。您是現代史上巾幗英雄,文壇巨星。萬古流芳!永放光芒!

您的短暫人生卻綻放出晶瑩閃亮的文學火花。您在廣州珠江畔銀河的英靈,我們莊嚴向您告慰:我們踏着您的步履繼續奮鬥。今天您的願望實現了:祖國已陽光普照,盛世隆興,東方巨人,錦繡前程。請您望一望家鄉的鉅變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7

這個星期,我們整個班都在讀《呼蘭河傳》。這本書頗好看,這是作者蕭紅記錄她美好的童年。

蕭紅住在呼蘭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鋤草,學詩……,就連花園裏的植物也是自由的,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它們。蕭紅就這樣快樂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裏一天比一天荒涼,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朗讀聲,花園裏的植物也乾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馮歪嘴子,他是靠賣年糕爲生,生活很艱難。他娶了一個妻子,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從那以後,每次馮歪嘴子去吃飯,人們多會諷刺他說:“少吃些吧,把饅頭留給兒子吃吧!”又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產後不久便死去。雖然生活更爲艱辛,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放棄兒子,他堅強的維持着一家人。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呼蘭河城的民間風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呼蘭河城是個特色濃郁,熱鬧的地方。

這本書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豐富的情感,全部表達的是作者的心裏話,真實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8

有一本書,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漫爛的童年時光中;有一本書,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得想站住了,看着那個淘氣的小女孩在陰涼的地下睡着了。同時這本書也被著名的大作家茅盾稱爲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他三十一歲的時候便離開了人間。在一九四零年十二月——正是蕭紅逝世的前年,她寫她最後的鉅著——《呼蘭河傳》。這本書有幽默,也有諷刺,開始讀的時候會有輕鬆之感,而然,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點沉重下去。

呼蘭河這條小城,除了平平常常的事以外還有一些不少的慶聚如:跳大神、放河燈、四月十八日娘娘大廟會……除了呼蘭河這條小城以外講的最多的就是和祖父一起的故事了,她小時雖然有一個完完整整的家,但是真正愛她的卻只有祖父,而祖父經常去的後花園也許就成爲了她最懷念的地方了。後花園就是她的天堂,她在那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呼蘭河傳》上的陰暗不但見之對全書的情調,也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如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肺腑之作,寫了作者童年住在呼蘭河小鎮時所聽、所見、所經歷的往事。文中,從一個人的善良或愚昧到一件事的意義和影響,而且每一篇故事都以趣事的方法爲讀者呈現出了呼蘭河小城的美麗,讓人身臨其境,受益匪淺,更讓人回憶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

蕭紅的童年並不怎麼美好,但也有不少歡樂。她最喜歡在祖父的院子裏玩耍。看她在鮮花遍地開,蝴蝶滿天飛的後院中,歡笑不斷,“栽”白菜卻將白菜踢飛,“拔”野草卻誤拔穀穗,給祖父頭頂插花院中各種趣事連連,令讀者也歡笑連連。

院外,她和最疼她的祖父逛街,只要聽到有剛掉入井中溺死的動物時,祖父便將其買下,回到家中後,用黃泥將溺死的動物包起,扔到火中燒了起來,蕭紅便將燒熟的肉風捲殘雲般地吃下。因此養成一種吃肉就吃溺死的“烤”肉的愛好。

蕭紅還寫出了她們家以及門口街市中的熱鬧情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上廟會時的場景。那時,好多大人、小孩都從各個臨近村鎮涌來,廟會場面十分熱鬧。有人邊啃着糖葫蘆邊四處張望;有人領着孩子和商販討價錢;還有人在小吃攤坐下邊吃邊聊

文中一句“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令我震撼!作者連最簡單、最起碼的自由都如此嚮往!可見她童年處境的悲慘,但她卻並沒有對生活絕望,而是記錄了自己唯一的和祖父玩時的快樂時光。因此,啓發我從中領悟:明天的生活無人知曉是好是壞?是悲是喜?只能你親自體驗,所以不要對自己的明天失去信心!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它是一篇敘事詩,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是一串悽婉的歌謠。”著名的文學家矛盾這樣評價過《呼蘭河傳》這本書。最近,我也認真地品味了這本書,不由得嘖嘖讚歎。

《呼蘭河傳》是作者蕭紅的回憶錄。她用孩子的角度記敘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蘭河這個小鎮的各種事。這本書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寫,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對祖父和菜園子的喜愛及對當時封建社會的絕望。

《呼蘭河傳》裏寫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園子。這裏,用了許多擬人的手法把動物、植物都寫得栩栩如生,同時也特別突出“自由”的意思。看着“祖父種菜,我就種菜”,“玉米想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人管”等句子,心裏不覺“看”到了一些場景“菜園子很大很大,到處種滿了植物,青一大片,黃一大片。哇,真令人大開眼界呀!院子裏的昆蟲也不少,東邊幾隻蝴蝶,西邊幾個螞蚱,整個園子都活了。”看到那些句子,聯想到那些畫面,我不禁羨慕起蕭紅來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會,很少有像蕭紅那樣擁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與淒涼。《呼蘭河傳》中也寫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對封建時代的痛恨,主要寫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團圓媳婦,然後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後,一下子覺得可怕,畢竟,一個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麼的可伶、可悲的。我想,封建社會中,這樣的事情舉不勝數吧。

《呼蘭河傳》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後人去研究的書,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好好地讀一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