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屬於哪個省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3W

吳江屬於哪個省的答案是:江蘇。

吳江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北緯30°45′36″—31°13′41″,東經120°21′4″—120°53′59″。東接上海市青浦區,西瀕太湖,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北靠蘇州市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善縣毗鄰,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東北和崑山市接壤。

吳江屬於哪個省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吳江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接上海市青浦區,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和桐鄉市,西臨太湖,北靠蘇州市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善縣毗鄰,東北與崑山市接壤,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介於北緯30°45′36″~31°13′41″,東經120°21′04″~120°53′59″之間,全區總面積1176平方千米 (不包括東太湖水域約85平方千米),東西寬52.67千米,南北長52.07千米。

地質

吳江區地處太湖——錢塘褶皺帶,是揚子古陸的一部分,境內原有構造幾乎全部沉陷,均為第四系地層覆蓋,據鑽探資料,下優基岩主要有震旦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等地層。在新構造作用下,沉積較厚的第四紀鬆散層,最大厚度為220.8米(蘆墟鎮),一般厚度150米~200米,由於受地形地貌和基底構造影響,具有東北厚西南薄的變化規律,總體上地質環境較為簡單。境內均為粘性土與砂性土交替堆積的疏鬆土層,深度在50米以上普遍分佈著軟土層。軟土地質在境內大部分地段均有分佈,鬆陵、平望、盛澤等地的軟土厚度大於3米,其餘地區斷續分佈,厚度小於3米。

吳江區境內對地質環境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過度開採地下水,誘發地面沉降。根據境內不同時期的水準高程測量資料,2003年形成以盛澤為中心的沉降漏斗,累計地面沉降566毫米,面積46.67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大於20毫米。鬆陵、平望、黎裡、桃源等地區地面沉降300毫米~400毫米,面積291.57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15毫米~20毫米。震澤、青雲、八都地面沉降200毫米~300毫米,面積349.65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10毫米~15毫米。其餘地區地面沉降小於200毫米,面積485.69平方千米,沉降速率每年小於10毫米。

區域地質條件比較穩定,歷史上雖發生多起地震,但震級低,破壞性小,地震震中分佈於湖蘇斷裂兩側及北西向系列斷層附近。據地質和衛星資料,吳江區地下隱伏兩組斷裂帶,即:湖州—蘇州斷裂:位於菱湖、湖州東、吳江、蘇州、支塘一線,呈北東30°~40°方向展布;南潯—蘆墟斷裂:在善璉、南潯、震澤、黎裡、蘆墟、松江、川沙一線,大體上保持東西方向。根據GB18306—2001《中國地震區劃烈度區劃圖1990》和江蘇省地震局資料,吳江地區地震動值加速度為0.05克,相應地震烈度為VI度區。

地形地貌

吳江境內無山,是一片大小湖泊眾多、碟形窪地廣佈的平原。地勢低平,自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南北高差2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在3.2~4米(吳淞高程,下同),最高處5.5米,極低處1米以下,大多數農田田面高程處於汛期高水位以下,普遍修建河堤以防水侵,稱為圩田。

吳江屬太湖沼澤平原區,分為兩種型別,西北部太湖沿岸為湖濱圩田平原,其餘地區為湖蕩平原。湖濱圩田平原面積198.4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16.9%,主要分佈在臨太湖的鬆陵、橫扇、七都等鎮,田面高程2.2~3.5米,河道密度大,呈向太湖的網格狀分佈;區內湖蕩平原面積978.2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83.1%,田面高程3.2~4米。

氣候

吳江區地處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1151.3毫米,平均氣溫16.3℃,無霜期221天。

水文

吳江區

吳江區內河渠縱橫交叉,湖蕩星羅棋佈,河湖交織相通,組成密如蛛網的水道系統,既有利於船運與灌溉,又有利於調節水位。全區50畝以上的湖泊盪漾351個,除太湖外,較大的湖泊有元蕩、長漾、北麻漾等。湖蕩一般多呈圓形或長圓形,水深2米~3米,湖岸平齊,湖底平坦硬實。主要河道有江南運河、太浦河、頔塘、爛溪塘等。

太湖水位一般比境內其他河、湖高。吳漊站多年平均水位比平望站高0.28米,豐水年汛水位相差更大,一般平均水位相差0.4米以上,如1987年、1991年、1999年平均水位分別相差0.47米、0.43米、0.46米。枯水年乾旱季節有時太湖水位極低,出現河水倒流入湖的現象。

土壤

吳江區境內土壤大部分屬沼澤土起源,受不同水系的影響,形成以壤質為主,沙壤、粘質為輔,壤、沙、粘交叉沉積、混合澱積和間隔出現的母質組合。在太湖沿岸塘邊,流速較快的上水處,沙粒先沉積,形成通氣排水良好的黃泥土和小粉土類土壤,到湖心圩心,水速減緩,粘粒沉積,形成青紫泥和白土類土壤。由於水土成因的不同,境內的土壤分佈基本為“東壤、西沙、北黃、南青、中間雜”。

植被

吳江境內的自然植被以溼地植被為主,旱地自然植被除荒蕪土地的野草外,少見其他天然植物。溼地植被包括沼澤和水生植被。60年代圍湖造田,境內大量小型湖泊被改造成糧田或魚池,東太湖有近萬畝水面和沼澤被改造成魚池,自然植被急劇減少。90年代後,東太湖圍網養蟹迅速發展,佔全湖總植被面積25.6%的沼澤植物菰群叢及其佔40%的微齒眼子菜群叢被大量清除,外來種伊樂藻和無根植物金魚藻分佈面積達湖區的90%。

自然災害

吳江區的自然災害,以水災、風災為甚,旱災較少。由於受全球性氣溫回升的影響,近100年來,冬季嚴寒天氣見少,春季的“倒春寒”天氣見多,對夏熟農作物危害較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