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後三宮分別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2W

故宮後三宮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其相關區域的總稱,包括南起乾清門前的廣場,北至坤寧門,以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爲主的位於中軸線上的大宮殿院落。這裏座落着紫禁城的主人——皇帝和皇后的正寢宮殿。

後三宮位於前三殿後中軸線上,是內廷中心建築。以門廡相圍,平面呈矩形,南北長約220m,東西寬約120m,佔地面積26000㎡,房屋420餘間。

故宮後三宮分別是什麼

1、乾清宮

始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燬而重建,現有建築爲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爲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檐角置脊獸9個,檐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窗。

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樑架結構爲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後檐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

東西兩梢間爲暖閣,後檐設仙樓,兩盡間爲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臺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臺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2、交泰殿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與坤寧宮的中間,取《易經》中乾坤交泰之意。這裏不僅是皇后在節慶時接受禮賀的地方,也是清代象徵皇權的二十五方寶璽的貯存之地 。

交泰殿平面爲方形,深、廣各3間,單檐四角攢尖頂,銅鍍金寶頂,黃琉璃瓦,雙昂五踩斗栱,樑枋飾龍鳳和璽彩畫。四面明間開門,三交六椀菱花,龍鳳裙板隔扇門各4扇,南面次間爲檻窗,其餘三面次間均爲牆。殿內頂部爲盤龍銜珠藻井,地面鋪墁金磚。

明間設寶座,上懸康熙帝御書“無爲”匾,寶座後有板屏一面,上書乾隆帝御製《交泰殿銘》。東次間設銅壺滴漏,乾隆年後不再使用。西次間設大自鳴鐘,宮內時間以此爲準。

交泰殿爲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清代,於此殿貯清二十五寶璽。每年正月,由欽天監選擇吉日吉時,設案開封陳寶,皇帝來此拈香行禮。清世祖所立“內宮不許干預政事”的鐵牌曾立於此殿。皇帝大婚時,皇后的冊、寶安設殿內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閱採桑的用具。

3、坤寧宮

坤寧宮是皇后的正寢宮殿,但清代的坤寧宮按滿洲風俗做了改制,東暖閣做爲皇帝大婚的洞房,但皇后平日不再居住在此,坤寧宮每日主要是作爲薩滿教祭祀的場所。

後三宮區最北端爲通往御花園的坤寧門。坤寧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兩次毀於火,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瀋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延燒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寧宮座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明代是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爲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

改原明間開門爲東次間開門,原槅扇門改爲雙扇板門,其餘各間的櫺花槅扇窗均改爲直櫺吊搭式窗。

室內東側兩間隔出爲暖閣,作爲居住的寢室,門的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作爲祭神的場所。與門相對後檐設鍋竈,作殺牲煮肉之用。由於是皇家所用,竈間設櫺花扇門,渾金毗盧罩,裝飾考究華麗。

坤寧宮改建後,即成爲清宮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其中宮的地位並未改變。康熙四年(1665年)玄燁大婚時,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寧宮行合巹禮。

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雍正以後,皇帝移住養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寧宮,坤寧宮實際上已作爲專供薩滿教祭神的場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