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香的由來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9W
蚊香的由來

宋代的蚊香在清代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一個近代來華採集茶種的英國人福瓊的著作居住在華人之間中有關記載。1849年,這個英國園藝學者在從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中,由於氣候炎熱潮溼,他和隨從都被蚊子叮得整夜無法閤眼。後來他的隨從購買了一些當地人使用的一種蚊香,這種蚊香對驅殺蚊蟲很有效。後來他把這一信息帶回歐洲後,引起西方昆蟲學家和化學家的極大興趣,紛紛詢問他這種蚊香是由何種物質所合成。後來,他在浙江定海瞭解該蚊香的配方,發現此種蚊香由松香粉、艾蒿粉、菸葉粉、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而成。

儘管中國古代已經有蚊香,但進行技術革新並使之進行工業化商品生產卻是由外國人首先進行的,這說起來不免讓人遺憾。

1885年,和歌山縣有田市號稱橘子王的上山家(和歌山盛產橘子),有位畢業於慶應大學的上山英一郎(當時24歲),一八八八年,上山英一郎請來線香製造工匠,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出全球首創的棒狀蚊香。但是,這種外型類似線香的蚊香,頂多只能持續一個鐘頭,若是要加長長度,又容易折斷。上山的妻子便建議改爲漩渦狀。反覆試驗之後,上山才摸索出以一支圓棒爲中心,再將兩條粗蚊香捲成漩渦狀的製造方法,這種手卷製造法一直持續到一九五五年左右,才全面機械化。形狀問題雖然解決了,卻仍有個乾燥問題在等著。因爲若是把卷好的蚊香放在木板上乾燥,兩條蚊香會黏貼在一起,無法分成兩個漩渦狀蚊香;若是要吊起來乾燥的話,蚊香又會失去原形。所幸這回也是妻子的建議奏了效,改爲在鐵絲網上進行乾燥過程。這個方式一直持續到今日。一九○二年,效力能夠持續七小時以上、漩渦狀的蚊香終於正式上市。一九一零年,上山英一郎將商標設計爲公雞頭,並命名爲金鳥蚊香。一九五四年,上山在蚊香內加入比除蟲菊的成份更有效果之後,除蟲菊便成爲只是增添香味的附加品。雖然現代都會家庭大半都是使用液體電蚊香,不過線香蚊香的需求量依然存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