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二伏三伏吃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9W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暑熱當頭,人們往往食慾不振,疲乏無力,不注意還會發生中暑,百姓說的“苦夏”就是這個意思。“三伏天”各地食俗很多,這其中頗有講究。

頭伏二伏三伏吃什麼

爲何是“頭伏餃子”?

在古代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麪,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爲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頭伏要吃餛飩。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餛飩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

比起水餃,餛飩個小皮薄,煮熟後有透明感,另煮餛飩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蘸料,餛飩重湯料,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其實是爲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還有“頭伏火腿二伏雞”等說法

杭州一帶有“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認爲,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爲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慾不振,營養不足。火腿營養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慾,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又防暑祛病。

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可做到發散體內蘊寒,防止秋髮寒病。

“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

“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伏羊節”是徐州的傳統節日。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在之後的一個月裏,徐州百姓集聚在各個酒店、飯莊、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溼氣驅除,是以食爲療的大創舉。市民吃伏羊時,應多喝水避免排汗過量,還應多食用偏鹹一點的食物以補充電解質。

總之,三伏天吃飯的衆多講究,都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溼氣驅除爲目的的食療。這些講究都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實踐的結晶,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寶貴的一頁,值得我們弘揚和踐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