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經典作品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5W

在文學方面,林徽因代表作有很多,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詩集》(1985年)、《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裏聽到樂聲》、《情願》、《窘》、《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窗子以外》和《一片陽光》等。

林徽因的經典作品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祖籍福建閩縣(福州),生於浙江杭州,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作家、建築學家樑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樑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爲該領域的開拓者。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爲廣爲傳誦。

人物貢獻建築

東北大學校徽設計

20世紀20年代末期,時任東北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參加了由張學良出資發起的徵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大獎賽,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一舉奪魁,拿下本次比賽的最高獎金。

保護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戰行將結束時,時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軍邀請,在即將執行的奈良轟炸圖上爲其標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蹟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與1939年1月兩次險些於日軍的轟炸中喪命,三弟林恆也於1941年在對日戰爭中陣亡。

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

八寶山革命公墓創建於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遵照周恩來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羣衆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晗受命建設革命公墓。在吳晗的領導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籌備組,吳晗親自率人勘察,最終選址在八寶山的護國寺興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八寶山的護國寺改建爲公墓,並遵照周恩來的意見,將公墓定名爲“北京市革命公墓”,作爲革命烈士的安葬之處。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由中國著名建築師林徽因設計,分爲墓區和骨灰堂兩部分。公墓內遍植蒼松翠柏,莊嚴肅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後的安棲之所。走在公墓裏,弔唁那些於民族於國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猶如在和歷史對話,感嘆滄海桑田,體會人間正道。

論文著作

林徽因協助樑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築史圖錄》稿,初步實現了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懷有的心願。應解放軍的請求,編寫《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還與樑思成合作寫了《城市規劃大綱》、《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等學術論文。爲《新觀察》等刊物撰寫了10幾篇介紹中國古建築的通俗讀物。

她發表有關建築的論文主要有《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與樑思成合著)、《清式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署名林徽因、樑思成)、《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的鑑別問題》(署名林徽因、樑思成)、《中國建築史》(遼、宋部分)、《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與樑思成、莫宗江合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