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7W

端午節來源於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的由來主要有以下說法:1、紀念屈原;2、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3、紀念孝女曹娥。1、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詩人及政治家,因主張政治改革,觸犯到貴族大臣們的利益,遭到排擠和流放,最後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悲憤難耐,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老百姓爲了紀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2、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相傳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帶領吳軍殺入楚國首都,將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屍三百,報殺父殺兄之仇。後又帶領吳軍滅越國,越國國王勾踐將自身作爲人質押在吳國,伍子胥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後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吳王夫差聽後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將伍子胥的屍體沉於錢塘江中。當地百姓爲了紀念他,便在這一天包糉子、賽龍舟。3、紀念孝女曹娥:相傳東漢上虞人,曹娥的父親溺於江中,曹娥尋找多日後,仍未找到其父,於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14歲的曹娥投江尋父,幾天後,曹娥抱着父親的屍體走出江。後人爲了紀念曹娥的孝道,於是便將每年的五月五日作爲節日紀念曹娥。

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

端午節的來歷有四種說法流傳較廣,不過端午節的習俗還蠻多的,順便在介紹三個端午節習俗,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