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簡短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3W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爲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又正好們於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稱爲“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爲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爲了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簡短

擴展資料

中秋節的習俗祭月、賞月、拜月中秋祭月、賞月、拜月由來以久,在古時人們每逢中秋則會在香案上擺上供品以祭拜月神。

賞月之風在唐朝宋朝十分盛行,因此出現了大量文人騷客以月爲內容的詩詞,流傳至今膾炙人口。到了明清,各地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

中秋節的來歷簡短 第2張

月餅古代,月餅被作爲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傳到民間,只是當時還不叫“月餅”,而是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月餅成爲中秋節節令食品,這一習俗也在民間徹底流傳開來。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做成圖案印在月餅上,更加惹人喜愛。

江南一些地方還有“卜狀元”的習俗。簡單說來,就是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放,最大的放在下面,爲“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爲“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爲“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按照點數大小分別爲“狀元”、“榜眼”、“探花”,取相應的月餅吃掉,其樂融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