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放風箏的意義

來源:趣味百科館 7K

在古代,清明節放風箏是一種民間流傳的習俗,它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氣”。

一、古時的放風箏

人們在風箏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斷牽線讓風箏飛走,認爲這樣就可以放走“晦氣”交上好運,達到“消災去難”的目的。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

清明節放風箏的意義

二、風箏的歷史

風箏的來歷是相傳在五代時,有個叫李鄴的人,在風箏上拴上竹笛,微風吹動,嗡嗡有聲,很像箏鳴,因而得名風箏。風箏在我國的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相傳魯班大師曾用木、竹做風箏。

清明節放風箏的意義 第2張

三、現在的放風箏

隨着時光的流逝,現代的放風箏早已衝破舊時的迷信色彩。現今的放風箏成爲一項頗受大衆喜愛的娛樂活動,人們在放風箏的過程中既能調節情操消除苦悶,又能通過放線和調整風箏方向來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