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這句話出自哪本書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4W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這句話出自哪本書的答案是:《天論》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是一種名詞、成語。出自荀子《天論》,意思爲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爲三皇五帝堯的聖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變。

我們從近年頗受關注的睡虎地秦簡《日書》中就可以窺見當時人們多如牛毛的禁忌和繁雜的避邪驅鬼法術。作爲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思想家,荀子對於祈神求鬼以致福的禨祥之事和迷信習俗進行了深入的批判。他所著的《天論》就是最具這種思想光芒的篇章。

《天論》節選自《荀子·天論》,有刪節。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運動變化有其客觀規律,和人事沒有什麼關係。其主要思想是,社會是清明富足還是動盪飄搖,也全是人事的結果,和自然界(所謂的“天”)也沒有什麼關係。荀子的這種思想,有力地否定了當時的各種迷信,強調了人力的作用,放到戰國時期看,具有很強的進步意義。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這句話出自哪本書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爲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說’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爲“卿”,趙國猗氏(今運城臨猗)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且“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改稱孫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爲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於五十年始來遊學於齊,至襄王時代“最爲老師”,“三爲祭酒”。後來被逸而適楚,春申君以爲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在此期間,他曾入秦,稱秦國“治之至也”。又到過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面前。最後老死於楚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