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介紹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9W

客家文化,指的是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其包括方言、民俗、民居、山歌、流行音樂、童謠、民歌、人物、山水、詩文、歷史、飲食、海內外客家分佈等方面。客家文化主要分佈在我國廣東、福建、江西、廣西等地區。

客家文化介紹

客家文化介紹 關於客家文化介紹

1、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客家流行音樂、客家童謠、客家民歌、客家人物、客家山水、客家詩文、客家歷史、客家飲食、海內外客家分佈等多方面。

2、客家人是歷史上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中原漢民族逐漸南下,其中一部分進入贛閩粵三角區,與當地畲族等土著居民發生血緣上和經濟文化上的交融,最終形成一個獨特而穩定的漢族支系。他們具有獨特的客家方言,獨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態。因此客家文化概括地說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爲主體,融合了畲、瑤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

什麼是客家文化

問題一:客家文化具體有哪些?客家是中國漢族的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形成歷史悠久,人數衆多,有關方面介紹,客家人現有總人數5500萬,其中中國約4500萬,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度尼西亞約40萬、泰國約37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佈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對分佈如此寬廣的客家歷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紀才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葉。

綜合諸家對客家的研究,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可喜現象,他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見解,安發表時間爲序,粗略地歸納一下,有以下幾種觀點:

1.“中原最純正的 *** 後裔”說

2.“土著(古越族)”說

3.“源於整個古中原地區”說

4.“南方各民族融合”說

5.“漢族與土著融合”說

客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具有顯著特性的漢族民系,是漢民族中的一個地緣性羣體。而客家文化是這個羣體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爲適應和改造生存條件而創造出來的全部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一旦這種文化產生,它就成了該羣體的識別標誌及維繫該羣體生存與發展的最核心的力量。換句話說,沒有客家羣體,就不會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沒有客家文化長期穩定的發展,客家羣體也是不可能具有那麼強在的生命力,以至於經過數百上千年之久,還能維繫到現在。

客家民系分佈很廣,其中粵閩贛邊三角地區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國外以東南亞爲主。據學術界估計,客家人現約 有4000至5000萬左右。 客家文化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以移民爲代表的地域性文化。爲什麼說它是地域性文化呢?因爲這種文化的產生有非常明確的地域範圍,它只產生於贛、閩、粵三角地區,而不產生於其它地方。

客家歷史

爲什麼在這裏會產生具有如此強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呢?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這裏是一塊四周被大山包圍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羅霄山脈,東面是武夷山與九連山脈,南面是南嶺,在羅霄山脈的中段還有一條雩山山脈與武夷山相連結,從而把江西的南部與中部隔開,形成一個對外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生活在這裏的原始居民是與贛、閩、粵、浙等南方地區同一族屬的百越民,他們“各有種姓,互不統屬”。秦漢以後,由於北方漢子不斷進入該地區,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漢化,有的被強制遷往江淮地區,有的則退出平原,進入深山老林,成了歷史上曾經名藻一時的“山越”民,所以,從總的方面看,這裏早已是一塊人煙稀少的地方。兩晉之際,尤其是唐宋之際,由於北方不斷遭受戰爭的摧殘,農村經濟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難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計。在經過不斷輾轉遷徙之後,部分移民來到了這塊被大山屏蔽的贛、閩、粵三角地區,與當地土著相互雜居,並在相對封閉的社會與自然條件下,與土著民相互融合,從而創造出一支以漢文化爲主導的、與周邊文化相區別的地域文化,這就是客家文化。所以,組成該文化的原始基礎是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漢唐風韻的中原漢文化,而推動該文化產生與發展的巨大動力是唐宋以來大批進入贛、閩、粵三角地區的北方移民。故有學者稱其爲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亦不爲過。

正是由於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漢文化爲主體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蘊,而且還具有作爲移民這一特殊羣體所具有的文化面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強烈的尋根意識與鄉土意識,正是移民在離開祖居地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對原有文化的眷戀。同時,也正是由客家人有很長一段漂泊流離的經歷及到達定居地以後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從而錘鍊出客家人堅忍不拔的意志、勇於開拓的精神、勤勞樸實的品格及善於......>>

問題二:什麼叫客家人):“客家”,英文稱“Hakka”,屬於漢民族的一個分支民系,也是歷史上中原 *** 南遷及其語言、風俗、文化演變歷程的一個縮影。關於“客家”稱謂的由來,中外學者衆說紛紜。如王力《漢語音韻學》第四十七節“客家話”引文中說:“‘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他們的語言、風俗、譜系,都足以證明。”還有不少其他觀點,比如:客家稱呼是由於客家人對自己祖先“夏家人”的崇拜觀念而產生;客家人應該是從“客戶―主戶”這個相對的稱呼而來;客家人是由於當地居民將其作爲外來種族而加以排斥纔出現的稱法;客家“Hakka”的讀音是從“河洛”二字古音的音變而來,“客家人”即“河洛人”,等等。

迄今爲止,對哪裏是“純客家住地”,哪裏是“非純客家住地”,事實上並無公認的確切的界定標準,只能相對而言。羅香林《客家源流考》一書中,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對國內客家人的分佈區域作了大致劃分。國內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廣東、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臺灣等地,其中純客家縣有33個,非純客家縣有144個。在國外,客家人的分佈就更爲廣泛,所謂“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客家人重本,有濃厚的“慎終追遠”,“崇本報先,啓裕後昆”的意識

安國樓:客家者,客而家焉。有學者深刻指出,其形式與其歷史條件、地理環境、生存背景及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是“外壓內聚”的結果,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民俗風格。在千年歷史潮流中,北方民族不斷動態融合,而客家則相對靜止,在保持中原古文化原態風貌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精華,成爲具有新特質文化的獨特族羣,而且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培育提供了文化養分,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個不止的音符。

客家人重本溯源,“慎終追遠”,“崇本報先,啓裕後昆”的意識根深蒂固。這種崇古的價值取向與濃厚的宗族觀念相結合,形成了敬拜祖先、尋根報本的濃厚感情。此特徵在諸多譜牒皆有明顯反映,例如:鄭氏,堂號滎陽;堂聯:滎陽世澤,詩禮家聲。類此不勝枚舉。每逢佳節,客家人掛上標示自己姓氏堂號的燈籠,貼上標示自己家族郡望的堂聯,以寄託對祖先的懷念、故土的牽掛。“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如若客家人終老他鄉,不能魂歸故土,也要再三叮囑子孫後輩,在其長眠之地標明祖籍地或宗族的郡望、堂號。

客歸故里尤是客,家居四海斯爲家。客家先民傳承“剛健奮進、自強不息”的精神,披荊斬棘,輾轉遷徙,歷經飢餓、疾病、離散、死亡等苦難的威脅,磨鍊了堅忍不拔的意志,積澱了創新涉險的文化因子。遷居地閩粵贛交界區,山多田少,土地貧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生存環境極其艱難。然而,正是大自然的吝嗇,鑄就了客家人堅忍卓絕的品性和愛鄉不戀故土、勇於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

客家人這一族羣愛國愛家的情感特別強烈

安國樓:學者夏德峯先生曾指出,客家先民多因異族入侵、國破家散而逃離故土,流移轉徙他鄉,因此愛國愛家精神比其他族羣都強,這充分地體現在歷史上那些客家仁人志士身上。

宋末,客家人文天祥在贛州、嘉應州(今梅州)徵集義軍,起兵勤王。明末清兵入關南下,客家人竭力抗清護明,降服最遲,並且一再起兵反抗。

近現代,愛國愛家精神在諸多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比如抗日保臺的民族英雄丘逢甲、劉永福,領導辛亥革命的孫中山與其助手廖仲愷、鄧仲元、姚雨平等,北伐名將葉挺、張發奎,抗日烈士謝晉元,中國 *** 的著名將領朱德、 *** 、劉亞樓、蕭華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都是客家人精忠報國的典範。在海外,崇先敬祖的客家人十分關注中國近現代革命事業和祖國各地的建設。謝逸橋、謝良牧兄弟積極支持孫......>>

問題三:何爲客家人?“客家人” 指 原來因爲古代中原因爲戰亂和饑荒等災難遷徙到南方的漢族人 所以 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不是所有南遷的漢族人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有自己獨特的方言 習俗 建築 客家山歌 第一:客家人最爲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 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有專家研究 客家話跟古代漢語特別像 有古漢語的活化石的稱呼 客家祖訓“寧賣祖宗田 不忘祖宗言” 可能這個原因 客家話保留了古漢語的很多詞語 客家人有自己的方言 叫 客家話(廣東的東部、北部和福建、江西被稱爲客話、客家話;在廣東的西部和廣西被稱爲涯話、麻介話、新民話;在湖南的一些地方被稱爲客姓話;在四川被稱爲土廣東話。其中“客家話”是最通稱的一個稱謂) 第二:客家人主要分佈在廣東 福建 江西 三省 另外湖南 四川 廣西 浙江 等地 香港 臺灣 等海外有大量的客家人 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 中國廣播電臺都有客家話對外廣播 主要爲祖國統一服務 人口大概在 八千萬左右 第三:客家民居 圍龍屋揚名中外 據說在70年代 美國把客家圍龍屋當成中國的核武器發射場 嚇了一跳 說中國怎麼有那麼 祕密武器研發地 你有空可以到我們客家地方來 福建和廣東有大量的圍龍屋 一個 圍龍屋 就象一錯城 堅固 因爲客居他鄉的原因吧 建那麼牢固 第四:客家婦女不纏腳,這是區別於傳統漢族婦女的顯著特徵 客家人揚名中外的好名聲 女性的貢獻應該超出了男性 和平年代 養家育兒 戰時可以上戰場 相傳南宋末趙 帝被元軍追逐,爲梅縣一羣上山砍柴的客家婦女所救,南宋末趙 帝因此賜封客家女性死後爲“孺人”。“孺人”本是五品知府以上官員夫人死後的稱謂,普通客家女性故後稱爲“孺人”,可見其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宋景炎二年(1277)元兵南侵,文天祥率勤王師起兵抗元,客家男女“男執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清代太平天國運動,大量客家婦女投身太平軍女兵營,勇猛抗清,被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稱爲“大腳蠻婆”。中央蘇區時期,客家婦女更是擴紅宣傳的主力軍,她們唱着山歌把丈夫、兄弟、兒孫送上前線,挑着擔子幫助紅軍募鹽籌糧,獨持家務支持丈夫安心殺敵。客家女性堅韌不拔、剛毅自強的精神,在蘇區革命鬥爭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五:客家人的忠貞愛國 在宋抗元 明代抗清 抗倭寇 特別在近百年來 客家人領導和主要由客家人組成的 太平天國運動 推動中國革命 在新中國建立時候 江西瑞金和興國的客家子弟 是中央紅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長征路上每公里倒下一個江西興國的客家兒女 客家兒女爲建立新中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 朱德 葉挺 等的貢獻 還有無數的 客家兒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第六:客家人在海外雖然受盡磨難 也生存下了 曾經在海外建立一個國家叫 蘭芳共和國(1777年―1884年), 全稱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亦有說是南方共和國, 是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 其他客家後裔像 泰國總理他信 新加坡總理等 當然也有很多敗類 比如現在的 臺灣領導 李登輝 *** 之類的 第七:客家人遷徙路 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着渡過黃河南下。爲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爲“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黃巢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

問題四:“客家人”究竟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客家人呢?

可以這麼說,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漢民系的獨特而穩定的羣體;客家人的聚集地爲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區(這裏有二十九個純客縣,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客家話是客家人的獨特語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習俗;客家人具有獨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說,客家人是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漢民族的獨特穩定的一個民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獨特穩定的客家語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態(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穩定特徵的人,可以稱爲客家人。我就是客家人正宗客家人

問題五:客家人是什麼意思?客家人,又稱爲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爲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爲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爲榜樣,啓發教育兒孫,向功勳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裏有陽光,哪裏就有客家人;哪裏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裏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答案補充 一、概述 客從何來?客家民系是在中國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漢民族內一個特別民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擴展。中國自秦漢以後一千多年間,由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災戰禍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 *** 向南遷徙,數量超百萬之衆。南下 *** 形成若干支系,其中進入贛南、閩西、粵東北山區的中原 *** ,與古越族後裔畲、瑤等土著居民雜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創造出一支與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稱爲“客家文化”。這些南遷 *** ,操一種濃厚中原古音,並雜夾江淮官話的語言,稱爲“客家話”,講這種話者稱 “客家人”。 如今,海內外客家人約有一億二千萬之衆,其中客家人在香港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臺灣佔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國內、除閩、贛、粵三省外,湖南、廣西、四川等省都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在海外如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都有很多客家人。梅州是客家人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地,現有人口500多萬,號稱 “世界客都”。

問題六:客家人是什麼民族,主要分別在哪的由來

什麼是客家民系

在過去千百年的漫長曆史歲月裏,客家先民 總是處於流動的狀態。遷移,再遷移,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特徵,而且當其它民系基本上定居下來的時候,客家民系依然輾轉遷徙,爲尋找理想家園而腳步不停。正是揹負中原文明的大遷徙,形成了一個獨特而優秀的民系。

那麼,什麼是客家民系呢?所謂客家民系,就是漢民族共同體內部的一支,經過長期的遷移,最後到達並定居在閩、粵、贛交界地區,並形成有別於周邊其他民系的獨特的方言、習俗和其他文化事象的羣體。

客家民系形成的標準。其一,客家方言。客家人之所以區別於非客家,其中一個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語言。客家方言不僅是客家之成爲客家的標誌,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認同的內聚紐帶。具體來說,一個客家人之所以把另外一個客家人認同爲自己的屬羣,其最直接也最簡單的道理是因爲雙方都講一樣的客家話,而不是因爲共同的地域、血緣之類的東西。其二,大本營地區的重要文化現象。所謂文化現象,是指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直接或間接體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爲之中的那種深層性的文化事物。如民俗、宗教、生活理念、價值取向、心理情感等等。當代的文化人類學研究成果表明,人類不同團體(羣體、屬羣等)之間的自我認同,除了種族、血統等這些先天性的因素之外,主要的就是文化現象。

客家人的大本營

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是客家人的大本營。大本營地區交通阻塞,滿 三角地帶 目丘陵、山脈,是東南丘陵的集中地。這裏武夷山脈和南嶺山脈相交接,形成中原大地與東南沿海相隔離的天然屏障。正是在這天然屏障的心臟裏,孕育出養育東南大地人民的贛江、汀江和梅江三條大江。在這三條江及其衆多支流的兩岸,小盆地星羅棋佈。客家先民由北而南遷移,終於找到了較爲理想的落腳地。這裏一個個小盆地,經過客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開發、建設,形成了一連串車水馬龍的集鎮和炊煙裊裊的村莊。

客家稱謂的由來

客家民系在贛、閩、粵三角地帶的形成,使赤縣東南一隅光華炫目,生機盎然。充滿神奇奧妙、多彩多姿的客家大本營驕傲地向世人宣告:這裏有一羣血脈裏奔流着炎黃熱血的人,在辛勤播種、耕耘着華夏文明,這一羣人的名字叫“客家人”。

那麼,客家的稱謂怎麼來的呢?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漢語韻學》中認爲,“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可見,客家是相對於“主”(土著)而言的一種對稱,客家的“客”,即外來人的意思。“客而家焉”,作客他鄉,並以之爲家者,即謂客家。

“客家”一詞在總體上反映了客家民系時時爲客、處處爲客的歷史際遇和“以客自謂”的大度和豁達。“人稟乾坤志四方,任君隨處立常綱。年深異境猶吾境,身入他鄉即故鄉。”這是一首在客家地區流傳很久的歌謠。這首歌謠反映了客家人遠離故土、遠走他鄉的歷史際遇,表現了客家人隨遇而安、心胸寬廣的精神面貌。“人稟乾坤志四方”的大度,“身叮他鄉即故鄉”的氣概,表現出客家人“客吾所客、以客自謂”的豪邁氣概。如果沒有這種豪邁氣概,客家人怎麼可能會因被稱或自稱爲“客”而自豪呢?

客家人,這個響亮的名字,讓客家子孫後代爲之驕傲和自豪。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客家人身上的客家精神文化,折射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明光彩。神奇多彩的客家精神文化,需要我們去繼承、發揚和光大

客家文化

客家傳統文化的根基 “客系何來?本黃裔漢胄(zhplainu),三代遺民,世居河洛,自晉初、戰亂兵兇,衣冠南下,經唐災、歷宋劫,籍寄遐荒,篳路藍縷創四業,溯淵源、千年稱客實非客;家鄉哪處?數遠祖先賢、中原舊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