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以及風俗

來源:趣味百科館 7.16K

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以及風俗

1、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廣義農曆正月七年級至正月十五。習俗: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爲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遊神賽會、年例、押舟、祈福、廟會、遊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習俗: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爲“燈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龍擡頭:農曆二月二日。習俗:農曆“二月二”,既是“龍擡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於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擡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古時爲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爲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4、社日節:農曆二月八年級。習俗: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5、上巳(sì)節:農曆三月九年級。習俗: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爲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爲“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6、寒食節:清明節前1~2天。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

7、清明節:公曆(陽曆)4月5日後。習俗: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8、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習俗:扒龍舟、祭龍、放紙龍等,壓邪攘災類習俗主要有掛艾草、浸龍舟水、洗草藥水、拴五色彩線等,節慶食品主要有糉子、五黃等。

9、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習俗: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

10、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習俗: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11、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習俗: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

12、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13、寒衣節:農曆十月七年級。習俗: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

14、冬至:12月22日左右。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15、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

16、小年: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爲“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竈等。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竈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

17、除夕: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清掃庭舍,除舊佈新,張燈結綵,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除夕主要有貼年紅、年夜飯、壓歲錢、辭歲、守歲等習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