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的詩歌《遠方》屬於現代詩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4W

汪國真的詩歌《遠方》屬於現代詩嗎

汪國真的詩歌《遠方》屬於現代詩。遠方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詩歌。給我們的啓迪是深遠的,它激勵着人們奮發有爲,不甘於平庸,不甘於永遠的沉寂,人生苦短,往想去的地方去,既然目標是地平線,就把寒風苦雨拋在身後,人生,就應該這樣去追求。

詩歌《遠方》:

是男兒總要走向遠方,走向遠方是爲了讓生命更輝煌。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年輕的眼眸裏裝着夢更裝着思想。不論是孤獨地走着還是結伴同行,讓每一個腳印都堅實而有力量。我們學着承受痛苦。學着把眼淚像珍珠一樣收藏,把眼淚都貯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淌,那一天,哪怕流它個大海汪洋。我們學着對待誤解。學着把生活的苦酒當成飲料一樣慢慢品嚐,不論生命經過多少委屈和艱辛,我們總是以一個朝氣蓬勃的面孔,醒來在每一個早上。

我們學着對待流言。學着從容而冷靜地面對世事滄桑,“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便是我們的大勇,我們的修養。我們學着只爭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長,我們走向並珍愛每一處風光,我們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們也成了一處風光。走向遠方,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我們從星星走成了夕陽。


汪國真經典現代詩歌《走向遠方》

《走向遠方》這是一首寓意深刻,哲理深透的詩歌。給我們的啓迪是深遠的',它激勵着人們奮發有爲,不甘於平庸,不甘於永遠的沉寂,人生苦短,想奮鬥...下面是其原文,歡迎閱讀:

《走向遠方》

是男兒總要走向遠方,

走向遠方是爲了讓生命更輝煌。

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

年輕的眼眸裏裝着夢更裝着思想。

不論是孤獨地走着還是結伴同行,

讓每一個腳印都堅實而有力量。

我們學着承受痛苦。

學着把眼淚像珍珠一樣收藏,

把眼淚都貯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淌,

那一天,

哪怕流它個大海汪洋。

我們學着對待誤解。

學着把生活的苦酒當成飲料一樣慢慢品嚐,

不論生命經過多少委屈和艱辛,

我們總是以一個朝氣蓬勃的面孔,

醒來在每一個早上。

我們學着對待流言。

學着從容而冷靜地面對世事滄桑,

“猝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

這便是我們的大勇,

我們的修養。

我們學着只爭朝夕。

人生苦短,

道路漫長,

我們走向並珍愛每一處風光,

我們不停地走着,

不停地走着的我們也成了一處風光。

走向遠方,

從少年到青年,

從青年到老年,

我們從星星走成了夕陽。

作者簡介:

汪國真(1956-2015),1956年6月22日出生,中學畢業以後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198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在學校時,喜讀寫詩歌,1985年起將業餘時間集中於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畢業後,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後任《中國文藝年鑑》編輯部副主任。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2015年4月26日因肝癌不治,於凌晨兩點十分去世,享年59歲。

《遠方》現代詩歌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吧,詩歌語言言簡義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究竟什麼樣的詩歌纔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遠方》現代詩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遠方》

作者:鳴飛

每一次懷念

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頓

甚至連五月的遐想,都佈滿了憂傷

是誰按捺住心跳

去聆聽一朵花遠走季節的聲音

將最瘦最輕的夢

悄然失落在孤獨的夜裏

歲月給了我們與整個世界的疼痛

與生俱來的虛弱,混跡其中

在這浮華的年代

喘息

蒼白

心傷,不堪一擊

而天空中遠去的一行飛鳥

那聲聲鳴叫

已然正把昨日的溫暖輕輕遺忘

今天,我不再爲五月

以及五月裏的雨水而傷感

只是穿過池塘

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蓮,呼喚

疼痛的人,是否能夠相信遠方

還在————————

賞析

《遠方》是一首借景抒懷的詩,詩人以詩心慧眼來透視生活,用生花妙筆來點化情感,通過情、景的交互變換再現詩人心中的感傷,展示了詩人對人生的徹心感悟,也反映出詩人滿懷信心的念頭。

人們談論人生、歲月習慣於稱道於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奈,而忽視了歲月帶給我們豐滿和成熟。沒有歲月的經歷就不會有歲月的感悟,沒有人生的坎坷何談人生的成熟。

而“遠方”恰恰是詩人給我們最好的忠告。

我們常說“相見不如懷念”。那懷念就會更好嗎?“每一次懷念,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頓,甚至連五月的遐想,都佈滿了憂傷。”

整個詩的第一、二節表達了詩人一種悲涼。這種悲涼表現的最淋漓盡致的'就是:“去聆聽一朵花遠走季節的聲音”。真的我們有時候很無奈,每個人都有過內心的悲涼,那是一種無法表達的心境,都會感到了無助和無奈。日子就如水般地流淌,從快樂到憂傷。

可是在生命中,某一時刻,某一瞬間,我們都會陷在某種情節裏做旁觀的閒人,想用緘默代表坦然自若。在浮華的年代裏,我們都是卑微的塵埃,歲月留給我們的痛深埋在了心底。“喘息‘、”蒼白“無疑是作者勾勒出來的衆生相。即使還可以聆聽到遠走的鳥鳴,一切都在冷卻。

第三節,詩人給了讀者營造了一個現實的情境,生動的說明了我們的困惑和彷徨。詩人也把讀者深深的拉進了詩裏,這樣情感的共鳴使得讀者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歲月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是這些傷痛嗎?是這些挫折嗎?顯然不是。

遠方,到底有多遠?遠方,到底有什麼?沒有人告訴過我。

但是詩人告訴了我們。”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蓮,呼喚,疼痛的人,是否能夠相信遠方,還在——“ 相信此時詩人的潛臺詞就是:相信。

詩人用一朵”蓮“來安撫那些傷痛和悲涼。在淡淡的荷香中,讓心靈釋放。生命的意義在於尋找真我、尋找快樂,生命纔有色彩。而那”遠方“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只有痛過,才知道珍惜,珍惜心中的遠方。人生裏有了遠方,生命就不再蒼白,不再無奈。

縱觀全詩,詩人留給讀者的不是無奈,不是失望而是希望。遠方,是希望。把心靈放飛,到遠方去流浪,在流浪中拂去陰霾。不是遠方有夢想,而是夢想就在並不遙遠的遠方。

最後我只想說:

也許,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會有一個美麗的遠方。

但遠方並不遙遠。

遠方,很近,就在你我心之盡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