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95W
行省是什麼意思

行省:

指行中書省,元朝(中統、至元年間)開始實施的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民間簡稱行省”或省”。

元朝從至治(1321年-1323年)到至正(1341年-1369年)。元朝全國四級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裏地區(今河北、山東、山西及河南,內蒙古部分地區)則由中書省直接管轄,吐蕃(今西藏)由宣政院管轄。行中書省在當時主要作爲軍事管理,掌管所轄省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政事務。

根據學者錢穆的說法,元朝政府所設的行中書省意爲行動的中書省”,即中央政府爲維護其統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全權機關,而與具有一定自治權力的地方政府有權力來源上的不同。

產生背景:

行省制度,不始於漢代、明代,這是從元代開始的。也可說金代先已有行省了。但正式成爲制度的是元代。我們今天俗稱江蘇省、浙江省,省像是地域名。但歷史上省字原始是衙門名,非地域名。

在金元兩代,開始有行中書省。中書省是當時中央的宰相府,一般稱爲都省。行中書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個機關駐紮在外面。

這因蒙古人征服中國,不敢把政權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兩個人去管控,行省是一個行動的中書省。過去御史臺派人考察地方行政,今天在這裏,明天到那裏,所以有行臺。

後世意義:

元代行省制度、土司制度的確立,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明滅元后,改行省爲承宣布政使司,但習慣上仍稱行省,一般簡稱省。省作爲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到現代。

元代中書省是中央的宰相府,蒙元爲了控制漢人,不使地方掌權起事,中書省便往各個區域分派中央官員,稱爲行中書省(簡稱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嶺北、雲南則採用分封羈縻制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