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天之功以爲己有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8W

意思是:貪:把別人的東西佔爲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爲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貪天之功以爲己有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貪天之功以爲己有

成語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

成語解釋:貪:把別人的東西佔爲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爲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成語出處:宋·王禹偁《霍光論》:“然則光貪天之功以爲己有,與夫日僤之割愛,邴吉之讓位,德不侔矣。”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貪天之功以爲己力 查看更多貪天之功以爲己有的近義詞>>



貪天之功,以爲己力成語解釋

【成語】:貪天之功,以爲己力

【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yǐ wéi jǐ lì

【簡拼】:ttzgywjl

【解釋】: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羣衆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

【示例】:這數語是言清廷必亡,袁項城只~耳。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回

貪天之功,以爲己力 成語接龍

【順接】:力不從心 力不從願 力不副心 力不同科 力不勝任 力不能及 力不能支 力不自勝

【順接】:愛日惜力 蒼白無力 熬心費力 比權量力 不自量力 不遺餘力 殘年餘力 揣時度力

【逆接】:滌私愧貪 羊很狼貪 羊狠狼貪 厲濁激貪

【逆接】:貪人敗類 貪位取容 貪位慕祿 貪冒無厭 貪冒榮寵 貪利忘義 貪功啓釁 貪功起釁

貪天之功以爲己力的意思 怎麼理解貪天之功以爲己力的意思

1、“貪天之功,以爲己力”,諺語,意思是指把別人的成就或功勞歸於自己。

2、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

《史記·晉世家》:“竊人之財,猶日是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

貪天功爲己有是成語嗎?

貪天功爲己有,不是成語。貪天之功是成語

貪天之功tān tiān zhī gōng

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羣衆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

另外,與其相似的還有“貪天之功以爲己有”

貪天之功以爲己有

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

釋義】貪:把別人的東西佔爲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爲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出處】宋·王禹偁《霍光論》:“然則光貪天之功以爲己有,與夫日僤之割愛,邴吉之讓位,德不侔矣。”

近義詞】貪天之功以爲己力  

貪天之功的意思

貪天之功的意思是: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羣衆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

該成語出自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經過一番顛沛流離,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爲了報答有功之臣,他將跟隨自己流亡的人列爲一等功,給過幫助的爲二等功,迎接歸來的爲三等功。趙衰、狐偃等因跟隨流亡有功,無采地的封采地,有采地的加封。

其他幫助的、迎歸的一一有賞,連一般的小臣奴僕也賞錢幣,皆大歡喜。

晉侯又貼出詔令:“如果有誰被遺漏了,請自己來報。”有個叫介子推的被遺漏了。他的鄰居看見詔令,便來找介子推。見他正在家裏編草鞋,便說:“你以後不用再幹這一行了,晉侯出了詔令找有功之人。你只要一露面,晉侯就想到你的好處,按功行賞。”

介子推笑着沒有回答。他的母親說:“你跟着晉侯流亡十九年,晉侯飢不擇食時,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他熬湯喝,沒有功勞還有苦勞,你爲什麼不去見一見呢?”子推說:“孩兒沒有什麼要求晉侯的,爲什麼要去呢?”

鄰居說:“你去見一見,封個一官半職,也領一些布和米,省得天天打草鞋了。”子推說:“晉獻公有九個兒子,只有主公最賢能。

晉國屬於主公,這是天意,有些人卻誤以爲是自己的功勞。”“偷盜別人財產的人,被人叫盜賊。到晉侯那兒居功求賞等於貪天之功爲己有,更加可恥。我願意終生編草鞋,不願意去爭這份功勞。”鄰居走後,

他的母親說:“你是廉潔的人,我是廉潔的人的母親,我們爲什麼不去隱居呢?”當晚,介子推揹着母親躲到綿山裏去了。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的意思?

意思是:偷別人的財物,還被稱爲盜,何況竊取上天的功勞當作自己的功勞呢?

出自春秋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原文節選: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譯文:

介之推說:“獻公之子九人,只有君侯在世了。惠公、懷公沒有親近之人,國內外都厭棄他們。天不斷絕晉國的後嗣,一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又是誰呢?

實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幾個人以爲是自己的力量,不是騙人嗎?偷別人的財物,還被稱爲盜,何況竊取上天的功勞當作自己的功勞呢?下面的人贊同他們的罪過,上面的人獎賞他們的欺詐,上下相互欺騙,就難以和他們相處了。”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晉獻公時,晉國宮廷發生內訌,公子重耳出逃至衛國,衛國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齊國,途中沒有吃的,侍從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

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平定了叛亂並當上國君。重耳對跟隨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賞,唯獨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認爲自己無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樣會當上國君,於是帶着老母歸隱山林。此文即爲記敘介之推決定隱居時與母親的一段對話。

主旨賞析

此文講介之推跟着晉文公在外流亡回國後,晉文公酬勞功臣,獨獨遺漏了他,他不誇功,不求賞,反而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終老的故事,記敘了介之推在決定歸隱時與母親的對話,深刻批判了爭功請賞、獵取名利的不齒行徑,頌揚了介之推母子不貪求名利福祿的高潔品行。

全篇富於故事情節性與戲劇衝突性,結構完整,人物形象刻畫十分到位,通讀此篇後,介之推藐視富貴、正氣凜然和母親不動聲色、旁敲側擊,都一一躍然紙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介之推不言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