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前一句

來源:趣味百科館 4.03K

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前一句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最早出自《增廣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前一句

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忠言逆耳利於行,上一句是什麼?

據上網搜索,【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最早出自《史記·留侯世家》: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爲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爲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爲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爲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 ,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在《孔子家語·六本》中也有此句。孔子曰:「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在《增廣賢文》中有“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忠言逆耳利於行上一句

上一句:良藥苦口利於病。

原文: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爲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爲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爲資。

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爲虐’。且‘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白話譯文:

沛公進入秦宮,那裏的宮室、帳幕、狗馬、貴重的寶物、美女數以千計,沛公的意圖是想留下住在宮裏。樊噲勸諫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聽。張良說:“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夠來到這裏。替天下剷除兇殘的暴政,應該以清廉樸素爲本。

現在剛剛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說的‘助桀爲虐’。況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希望沛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沛公這纔回車駐在霸上。

此文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譭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譭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在西漢即使諸侯都沒有全版的《太史公書》,東平王曾向朝廷要求賞賜宮廷中的《太史公書》也遭到拒絕。因爲《史記》中有大量宮廷祕事,西漢嚴禁泄露宮廷語,因此只有宮廷人員才能接觸到該書。

漢宣帝時褚少孫在宮廷中閱讀該書,其中已經有些篇幅不對宮廷官員開放,到班固父子時,宣稱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賜予《太史公書》副本,其中也少了十篇。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爲是中國史書的典範,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全詩是什麼?

這兩句話不是出自於詩,而是出自《孔子家語·六本》,原文爲: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應該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或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

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這句賢文旨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地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強調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

"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前一句是什麼? 知道的快回答.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思是,苦口的藥雖然很倒胃口,但卻有利於自己的病,逆耳的話雖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一個人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及時改正就無大礙,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從而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不可救藥.

出處 《孔子家語·六本》

忠言逆耳利於行的上一句是什麼?

01 良藥苦口利於病

這句話的上一句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出自於《孔子家語·六本》,意思是:藥雖然是苦的,但是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喜歡聽的,但是卻對行動有好處。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出自於《孔子家語·六本》,意思是:藥雖然是苦的,但是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喜歡聽的,但是卻對行動有好處。 第二種的意思是:好藥大多是苦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自身的缺點。這句話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

有些話雖然說得刺耳,有些批評可能火辣辣地燒心,但只要是中肯有益的,也不應該挑剔提意見者的話是否順耳、方法是否得體。這二者說出的從治病到治身,從治身到治國的道理,是非常正確的,並且通過前後語言上的對比和哲理上的互補把主題表達得一清二楚。

縱觀中國歷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於接受批評意見。他們能夠從善如流,所以能夠吸取衆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誤,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