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5W

意思是: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衆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於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成語發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

成語解釋: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衆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於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衆口鑠金  積毀銷骨 查看更多衆口鑠金,積毀銷骨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唐弢《硝憶》:“中國有句成語,叫做‘衆口鑠金,積毀銷骨’,一次一次的造謠毀謗,也可以將真理埋沒。”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什麼意思呢?

衆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是以使骨骸銷蝕啊。

一、出自:《獄中上樑王書》兩漢:鄒陽

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衆口鑠金,積毀銷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強威、宣。此二國豈繫於俗,牽於世,系奇偏之浮辭哉?公聽並觀,垂明當世。故意合則胡越爲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爲仇敵,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後宋、魯之聽,則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爲也。

二、譯文:

憑孔子、墨翟的口才,還免不了受到讒言諛語的中傷,而魯、宋兩國則陷於危險的境地。爲什麼?衆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是以使骨骸銷蝕啊。秦國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稱霸於中原,齊國用了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兩代強盛一時。這兩個國家難道受俗見的束縛,被世人所牽制,爲奇邪偏頗的不實之辭所左右嗎?

聽各種意見,看各個方面,爲當時留下一個明智的榜樣。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視爲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親骨肉也可以成爲仇敵,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現在人主要是真能採取齊國、秦國的明智立場,置宋國、魯國的偏聽偏信於腦後,那麼五霸將難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擴展資料

一、賞析

鄒陽被囚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並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諫諍,字裏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苟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主人喜歡阿諛奉承那麼危險,一定要任信忠臣國家才能興旺的道理。

二、創作背景

鄒陽是西漢前期的辭賦家,早年在吳王劉濞手下任職。漢景帝時,吳王蓄謀反叛朝廷,他上書以諫,勸誡吳王勿,不見用,乃改投樑孝王門下。樑孝王劉武是景帝的同母弟,有嗣位之意,母親竇太后也希望景帝能將帝位傳給孝王,但是西漢的帝位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所以遭到大臣們的極力反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獄中上樑王書》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中國有句俗話:“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意思是指衆口所責,雖堅如鐵石之物,亦告熔化;毀謗不止,令人難以生存,而遭毀滅。這句話說出了嘴巴的厲害,道出了世上殺人不見血最兇狠的武器。

然而,在爲人處世中,許多人很容易犯這樣的一個錯誤,就是隨意指責別人,也許是自己情緒不佳,也或許是對自己有絕對自信。但不管如何,還是要提醒你,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是很難被原諒的一件事情。

有個非常有修養且能力不錯的老闆,因信任朋友卻慘遭騙錢,加上疫情,雪上加霜,資金斷裂,賣房抵債,仍於事無補,最終不得不宣佈破產。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爲了生活,爲了還債,他決定放下面子,去求有錢親戚幫忙。親戚家生意紅火,不但有貿易公司,還有工廠。親戚安排這個老闆去工廠做管理工作,工廠條件很艱苦,住集體宿舍,有時也得讓出自己的牀位給其他工友,自己中午不休息,晚上回家睡覺。上班時間早八晚九,有時洗機器,要到夜裏12點,或者凌晨1點才下班。但是他不嫌髒不嫌累,每天都非常賣力地幹活,並將他每天發現的問題告訴親戚,並提出相應的建議。提了幾次之後,親戚不高興了。有一次親戚當着所有工人的面指着他的鼻子厲聲罵道:“你是老闆還是我是老闆?一來就那麼多問題?我安排的工作你做了就好,你要是厲害,怎麼會失敗?你來這裏是過渡還是做事業?你說你想當工人還是想當叉車工?”聽完親戚的話,他無奈地苦笑着說:“既然你這麼說,那就不做了。”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就提出,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批評的目的是爲了讓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對其進行負面攻擊。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是什麼意思?

成語衆口鑠金,積毀銷骨:原指衆口所責,雖堅如鐵石之物,亦告熔化;毀謗不止,令人難以生存,而遭毀滅。後喻輿論作用極大,衆口一詞,積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顛倒是非,置人於死地。語見《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臣聞之,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闢魏。”《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昔者魯聽季孫之說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衆口鑠金,積毀銷骨’也。”張儀言於魏王曰:“臣聞羽毛量多,其重可使舟沉。物輕量大,亦可使軸斷。衆口一詞,雖金石亦可熔化;多人毀謗,縱骨肉亦遭毀滅。故望大王慎定策略,且允吾歸,助魏與秦善。”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是什麼意思

原指衆口所責,雖堅如鐵石之物,亦告熔化;毀謗不止,令人難以生存,而遭毀滅。

後喻輿論作用極大,衆口一詞,積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顛倒是非,置人於死地。大致是這個意思,希望可以幫到你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的意思

題庫內容:

鑠金:熔化 金屬 ;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 骨頭 。衆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 足以 致人於死地。 比喻 輿論力量的 強大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 遷《史記?張儀列傳》:“ 積羽沉舟 ,羣輕折軸,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成語例句: 唐弢《硝憶》:“ 中國 有句成語,叫做‘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的近義詞: 衆口鑠金鑠金:熔化金屬。衆口一詞,足能熔化金屬。比喻謠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積毀銷骨謂衆口不斷毀謗,會致人於死地。《史記·張儀列傳》:“臣聞之,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成語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