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蘡薁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3W

概況

異名:山蒲桃(《本草拾遺》),山紅草、山苦瓜(《泉州本草》),山葡萄,野葡萄,山苦瓜(《福建藥物志》)。

基源:爲葡萄科葡萄屬植物蘡薁的莖、葉、果。

原植物:蘡薁Vitis adstricta Hance

歷史:蘡薁一名,首見於《山海經、中山經》謂:“……少陘之山之崗草,實如蘡薁”。其形態特徵未予描述。《詩經:幽風》有:“六月食

什麼是蘡薁
及薁”,
什麼是蘡薁 第2張
與薁究爲何種植物?薁是否即蘡薁,歷來說法不一。就歷代本草新載蘡薁,所指也不一致。如《唐本草》:“蘡薁蔓生、苗葉與葡萄相似而小,亦有莖大如碗者,冬月惟葉凋,而藤不死,藤汁味甘,子味甘酸,即千步蘽也。”根據藤汁味甘,莖大如碗,子味甘酸等特徵來看,很難認爲是葡萄屬植物。《本草拾遺》謂:“蘇恭注,千步蘽即蘡薁,妄言也,千步蘽藤如葛,而葉背白,子赤可食,蘡薁藤斫斷通氣,更無甘汁”。《開寶本草》注:“蘡薁爲山葡萄,亦堪作酒”。《圖經本草》亦謂:“蘡薁,子生江東,實似葡萄,小而味酸,亦堪爲酒。”李時珍謂:“蘡薁野生林野間,亦可插枝,蔓葉花實與葡萄無異,其實小而圓,色不甚紫也。《詩經》雲,六月食薁即此,其莖吹之,氣通草也。”根據以上四家本草新載蘡薁特性與現代蘡薁基本相符,但《唐本草》所載究爲何種植物,還有待研究。李時珍將《詩經》的薁與蘡薁等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形態:木質藤本,髓部棕色,無皮孔,表皮呈片狀脫落;嫩枝、花序、葉柄均被鏽色或灰白色絨毛,後漸脫落;卷鬚與葉對生,有1分枝或不分枝。葉寬卵形,長4~8cm,寬3~5cm,3深裂直達葉片中部,裂片基部收縮,凹缺較大,菱形,3裂或有缺刻狀粗齒,側生裂片2裂或不裂;上面疏生短毛,下面被鏽色或灰色絨毛,葉柄長1~3cm。圓錐花序,長5~8cm,與葉對生,軸和分枝被短柔毛;花萼盤狀,全緣;花瓣5,頂端粘合成帽狀脫落;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漿果暗紫色,直徑8~10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71頁.3271圖)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路邊,溝邊,坡地及丘陵地灌叢中。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廣東、四川、雲南諸省區。

生藥

採集:7~8月採收莖葉,曬乾或鮮用。

化學性質

果實含糖分10%、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鞣質、脂肪、蠟、色素、維生素。

參考文獻

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53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