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委地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3.14W

意思是: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斯文委地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斯文委地

成語發音:sī wén wěi dì

成語解釋: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成語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來,四百餘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傑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文人自甘墮落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斯文掃地 查看更多斯文委地的近義詞>>



斯文委地什麼意思?有什麼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麼?

編號 4388 成語 斯文委地 注音 ㄙ ㄨㄣˊ ㄨㄟˇ ㄉㄧˋ 漢語拼音 sī wén wěi dì 釋義 義參「斯文掃地」。

見「斯文掃地」條。

典源 此處所列爲「斯文掃地」之典源,提供參考。

1、「斯文」:《論語.子罕》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1>也,後死者2>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3>人其如予何?」〔註解〕(1)斯文:指有關禮樂教化的典章制度。

「斯」,此、這些。

(2)後死者:孔子自謂。

(3)匡:地名,春秋時宋國之地,今約在河南省。

2、「掃地」:《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贊曰:「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秦1>滅六國2>,而上古遺烈3>埽地盡矣。

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爲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

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註解〕(1)秦:國名。

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

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裏城。

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

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

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

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六國:指戰國時代函谷關以東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大國。

(3)遺烈:前人遺留的功業。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爲「斯文掃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斯文掃地」系由「斯文」及「掃地」組合而成。

「斯文」見於《論語.子罕》。

斯,這、此的意思。

文,指禮樂教化有關的典章制度。

春秋時代,陽虎曾經在匡地施暴爲害匡人,因此匡人都很憎恨他。

孔子周遊列國時,途經匡地,因爲孔子長相很像陽虎,匡人認爲是陽虎又來了,便不由分說地將他包圍起來。

弟子們見到這種情形都很害怕,孔子卻十分鎮靜地說道:「自文王去世之後,有關禮樂教化的典章制度不都在我這兒嗎?上天如果要滅絕這些典章制度,我這後生晚輩就沒機會認識瞭解這些典章制度了;上天既然並未滅絕這些典章制度,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掃地」則見於《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

魏豹,故魏諸公子。

田儋,故齊王田氏後代。

韓信,故韓襄王庶出的子孫。

班固在爲三人寫完傳記後深深感嘆:秦滅六國之後,將六國固有文化和前人功業完全摧毀;至楚漢爭霸之時,豪傑並起,爭奪天下,只有魏豹、田儋和韓信是六國王室之後,然而他們尚未達成復興故國、延續文化的使命,就相繼身亡,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斯文掃地」,用來指禮樂教化的典章制度被毀壞廢棄或文人不受尊重。

亦借指文人不顧操守,自甘墮落。

書證 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來,四百餘年,斯文委地。」

用法說明近義詞:

反義詞:辨識 參考語詞 斯文掃地

形容人斯文的成語

【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文人自甘墮落。

【斯文委地】:猶斯文掃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文人自甘墮落。

【斯斯文文】:形容舉目文雅。作定語、狀語;指人的舉止。

【斯文一派】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學者或學問歸屬同一流派。

形容很斯文,穿戴齊的詞語

斯文

知書達理

溫文爾雅

文質彬彬

彬彬有禮

談吐不俗

柔聲細語

穿戴整齊

衣着大方,美麗動人,高貴典雅,綾羅綢緞

,五光十色

,

光彩照人

,絢麗多彩

,眉青目秀

.濃眉打眼.

明眸皓齒.

眉梢細長

.火眼金睛

.炯炯有神、玉樹臨風、瀟灑倜儻、

雍容華貴、儀表偏偏

錦衣華服

面料上成

配色得體

獨到設計

韻味十足

精工裁剪

修身版型

霓裳羽衣

綺羅珠履

華裾鶴氅

緩帶輕裘

峨冠博帶

衣冠楚楚

衣香鬢影

大方得體

風韻猶存

量身定做

氣質如蘭

落落大方

亭亭玉立

完美無缺

美觀大方

美若天仙

“斯文”的反義詞是什麼?

【反義詞】:

1、粗魯

【拼音】:cū lǔ

【釋義】:不文明,魯莽。

【例句】:魯智深的性格看起來很粗魯,可是他粗中有細。

2、魯莽

【拼音】: lǔ mǎng

【釋義】:言行不仔細考慮,輕率從事。

【例句】:小剛做事太魯莽,經常受到父母的批評。

3、野蠻

【拼音】: yě mán

【釋義】:不文明;蠻橫殘暴。

【例句】:人類的現代文明是從野蠻進化而來的。

4、粗獷

【拼音】:cū guǎng

【釋義】:豪放;豪壯。

【例句】:春天的雨細膩柔媚,夏天的雨粗獷熱烈。

5、兇惡

【拼音】:xiōng è

【釋義】:兇狠惡毒。

【例句】:在羣衆的幫助下,警察抓住了一個兇惡的歹徒。

斯文 [ sī wén ], [ sī wen ]。

【釋義】:指文化或文人;溫文爾雅。

【成語組詞】:

1、斯文掃地 [ sī wén sǎo dì ]

【釋義】: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那位少爺話也收了;接過卷子來;倒給人家斯文掃地的請了個安。”

【例句】:你作爲一位演員,竟作出如此下流的事,真是斯文掃地。

2、斯斯文文 [ sī sī wén wén ]

【釋義】:形容舉目文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慣了,乍見了你這破落戶,還被人笑話死了呢。”

【例句】: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八成兒是個識文斷字的人。

3、斯文一脈 [ sī wén yī mài ]

【釋義】: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學者或學問歸屬同一流派。

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學者或學問歸屬同一流派。

【出處】:清 ·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趙世兄他目前雖說是新中舉,總是我們斯文一派,將來昌明聖教,繼往開來,捨我其誰?”

【例句】:研討會上,學者們斯文一派,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4、斯文委地 [ sī wén wěi dì ]

【釋義】:猶斯文掃地。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來,四百餘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傑出時輩,末有升子美之堂者,況室家之好邪!”

【例句】:他寫的稿子被無數次退回,從此他就斯文委地,不願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