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影評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4W

《廊橋遺夢》影評:一部講述中年人遇到婚外戀的的影片。

廊橋遺夢影評

這部影片上映於1995年,是根據同名小說所改編的。影片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大家認爲這個電影的主題是講述中年人遇到婚外戀,在內容方面有點三觀不正的感覺。其實是大家把導演的目的給曲解了,真正表達的主旨是中年人的煩惱以及倫理方面的問題。這是一部類似於文藝片的電影,無論從取景還是主人公的對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暢的感覺,讓那些即將跨入婚姻殿堂或者是已經在婚姻瓶頸期的人們,可以對自身做出深深的反省,給他們很多啓發。



《廊橋遺夢》影評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結婚後遇到一生摯愛,你會不會離婚?”,在裏面大S用這部影片做爲論據來辯論。《廊橋遺夢》我看了三遍,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說她把婚內出軌拍出了愛情的唯美感,並且當時在美國也引起了一大片離婚潮。但是這部電影真的是想表達如果結婚後遇到一生摯愛,你要不要離婚這個觀點嗎?

如果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戀”的電影是粗俗的,但是將它看作一部“爲了責任迴歸家庭”的電影又是膚淺的,它更多表現主人公對關係的處理細節,對丈夫的關係,對愛人的關係,對子女的關係,還有最主要的是對自己的關係。

影片中,弗朗西斯卡本來是一個有着自己夢想的教師職業,但爲了愛情跟着丈夫從意大利來到了美國,爲了婚姻繼而又放棄了自己的教師職業。遇到了羅伯特,看似喚醒了愛情,其實是喚醒了她自己,羅伯特過了她想要的生活,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束縛和壓力,只有自由自在的任性的追求着自己的夢想。

是的,她把羅伯特幻想成了曾經被她遺忘的少女,曾經那個有着生活激情,對生活有着美好憧憬的少女。20年的家庭主婦生活讓她對這個她追尋愛情所來到的美國小鎮產生了厭倦,覺得每一天都是在重複的,每個人的生活標準也是重複的,並且重複的遺傳給一代又一代,這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糟糕透了。

電影中有一幕,是弗朗西斯卡邀請羅伯特6點到家做客,在準備做飯時,羅伯特給她打電話說,今天的光線很好,但是還沒有拍到自己想要的,可能會到9點鐘纔過去。然後補了一句,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過來一起拍攝?——這裏羅伯特並沒有把她當作家庭主婦,只把她當作了她,而這也正是她想要的。

沒有家庭主婦的身份,沒有孩子母親的身份,沒有丈夫妻子的身份,我就是我。而當下生活裏,又有多少人在婚姻中丟失了自己,或者在工作中丟失了自己呢?

影評︱《廊橋遺夢》愛而不得,才刻骨銘心

題記:

得不到的,才倍感美好。

正因爲得不到,在我們的想象中,那纔是大海白帆,是璀璨星空,是春暖花開,是朝陽彩霞,是明月天涯,是永遠的天堂…

擁有魅力的原因,最大的祕密之一,就是得不到。

(一)

覺醒,是一種遲早會來的“禮物”。分別只是,早晚而已。

而,人到中年了,一個女人才忽然覺醒,這是愉悅呢還是悲哀?

經典影片《廊橋遺夢》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把一個女人的一生,濃聚在最精彩的四天裏,集中呈現出來,讓人百感叢生。

妮可*基德曼,安妮*海瑟薇,還有梅麗爾*斯特里普(梅姨),都是我喜歡的女明星。

記得,最早看過梅姨的電影是《穿普拉達的女王》,那種驚豔的感覺,讓我一次就記住了她。

後來,陸續看過她主演的《走出非洲》、《朱麗和朱麗婭》以及《狂野之河》等。

才知道她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女皇。

而,這部電影中的女一號,就是梅姨。把一個覺醒了的家庭主婦的心理,展示的淋漓盡致。

這中間,有真愛,有責任,有懊悔,有遺憾,有不捨,更有奉獻。

故事甫一開始,就交代了某寧靜小鎮上,有一家人。

老母親去世。子女料理後事,因骨灰處理方式,發生爭執。

在翻看母親遺物之時,發現了母親的“驚人祕密”。

就這樣,現實和往事,交叉剪輯,鏡頭倒推,時光倒流,緩緩講述了母親弗朗西斯卡的一生。

而,女主是梅姨飾演的弗朗西斯卡。

他的丈夫是農場主,有一兒一女,都是青春期的孩子。

這天,丈夫開車帶着孩子遠行,去參加頒獎典禮。大約四天才能回來。

這四天,對弗朗西斯卡來說,是寂寞的、清閒的,也可以想想自己的人生。

驚喜,總是會來,或許,就在你寂寞的時候。

你的意中人(或說真愛),不是踩着七彩祥雲來,不是騎着白馬來,也不是駕駛着飛機來,可能會開着汽車來。

緣分,就是這樣的莫名其妙,不需要理由,來了,就是來了。

這天,弗朗西斯卡正在門口,從遠處來了一輛汽車,在她的家門口停下。

從車上下來一個長頭髮的男子,胸前掛着攝像機,微笑問路。

這個男子是著名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爲《國家地理》雜誌工作。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演,他是這部電影的主演男一號,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電影界響噹噹的人物。

之前,我介紹過的電影《百萬美元寶貝》和《薩利機長》都是由他執導。

這部電影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至今都27個年頭了。

雖說是老電影了,可,看了依舊有直擊靈魂的力量。

(二)

或許,婚姻就如同旅行,走着走着就會出現岔路。

所有的激情與浪漫,甚至夢想,最後都會被一天天的平庸、重複,瑣碎,消磨殆盡。

就如電影中弗朗西斯卡說的:

職場女性,還有一份工作,這種失落感會輕一些。

對一個家庭主婦,則,完全不同。青春歲月不在,只剩柴米油鹽,只剩下日漸臃腫的身材與早已遠去的夢想。

她只有家,唯有這裏是舒服的、安全的。當然,也是無趣的。

好似,金光閃閃的牢籠。

而,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宛如田野清新的風,撩動了弗朗西斯卡沉寂已久的心。

如同,老電影《小城之春》中的女一號玉紋,被陽光、熱情,才華橫溢的章志忱撩動了沉寂已久的心一樣。

在接下來的四天裏,他們彼此試探,真情交流,送花,拍照到熱烈相愛。

攝影師羅伯特*金凱是單身,見識極廣,閱歷極其豐富。

這樣的人,對一個囿於一地的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來說,幾乎有致命吸引力。

儘管,從道義上說,這是婚外戀。

可,導演把這一切拍得非常唯美,沒有讓人覺得可恨,反而會自動帶入弗朗西斯卡的角色,對她有了些許同情。

“恨不相逢未嫁時”,在最美的年華,沒有遇到。

人到中年,她遇到了璀璨的他,她遇到了真愛。

只是遺憾,她已經成了別人的妻。

她分身無術,她不能隨自己的心,去浪跡天涯。

即便,如同某名女人說的,那個人:是微風,是晚霞,是心跳,是無可替代。

是一生中唯一確定的一次。可,又怎麼樣呢?

一個人到中年的婦女,真的能拋棄家庭,拋棄丈夫與子女,狠心離開?那種靈與肉的撕扯,多麼痛啊。

電影《小城之春》裏,玉紋因爲心牆,道德的牆,經濟的牆。最後,選擇迴歸家庭。

而,這部電影中,弗朗西斯卡,則因爲廊橋,時間的橋,空間的橋,情感的橋。最後,忍痛割愛,選擇放手。

這中間,有一個細節,值得琢磨。

在廊橋,攝影師羅伯特*金凱採了一束野花,送給了弗朗西斯卡。

在劉德華主演的電影《烽火佳人》中,當劉德華飾演的飛行員劉天偉落難在那個小村莊,遇到村姑小禾時,也曾給她送了一束野花。

不管任何時代,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送花給女子。似乎,都是獲取芳心的不二法門。

玫瑰,買得那麼貴,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

(三)

電影有兩條敘事線,一是弗朗西斯卡的子女的現實婚姻。一個弗朗西斯卡隱藏的往日愛情。

當她的兒女理解了母親的人生,也同時解決了兒女的婚姻問題。可謂,一石兩鳥。

電影結尾,兒女成全了弗朗西斯卡的遺願。把她的骨灰撒在廊橋下。那裏,也是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的歸宿。

如果,有天堂,兩個相愛的人,在天堂應該能見面吧。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影片中所隱射的婚姻問題,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也有。

都說:經典永流傳!

這或許,就是原因。

《廊橋遺夢》給了我們什麼啓示?

我是文學曲線,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廊橋遺夢》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我每一次看都會痛哭。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三觀不太正的故事:一對姐弟的母親去世了,遺願是將自己的骨灰灑入廊橋之下。姐弟們對已故的母親非常不理解,直到他們發現了母親留給她們的一封信,裏面藏着母親守護多年的祕密……

那天丈夫和孩子都不在家,只有Francesca一人,出於好心,Francesca爲陌生人引路去廊橋,又邀請他共進晚餐。

愛情的火焰在兩個人的心中熊熊燃燒,她們無法剋制自己地發生了關係。Kincaid邀請Francesca和他一起離開,但Francesca的內心幾經掙扎後爲了孩子選擇留在家庭。

這段豔情史最後只能無疾而終。

從敘述中來看,這可以概括爲一個婚內出軌的女人和誘惑已婚婦女的男人故事,這麼一個故事怎麼可能成爲經典呢?

可《廊橋遺夢》做到了,而且不是作爲一部倫理片,而是愛情片。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相信我,這是一部如果願意找一個安靜的晚上,靜下心來認真地去看,一定會使你感動落淚的電影。

好!安利結束,迴歸正題!

題主的問題是:《廊橋遺夢》給了我們什麼啓示?

我想,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回答,一方面是這部電影的內容給了我們什麼啓示?一方面是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什麼啓示?

電影內容的啓示:愛的兩難

《廊橋遺夢》雖然是一個講出軌的故事,但與一般的倫理片不同,影片並沒有將這個行爲描述成純粹的慾望,而強調了男女主之間的“愛情”。

Kincaid說:“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這裏必須說一句,男女主的演技都太好了,他們把這些臺詞演得特別真摯,所以沉浸在電影中可以體會到他們愛的熾熱。

但這份愛發生在了不該發生的時間。Francesca已爲人婦,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Francesca面對這份感情是非常矛盾的,這份矛盾並不是因爲畏懼道德倫理,而是因爲愛。她愛上了Kincaid,所以她難以割捨這段婚外戀,但同時,她深愛她的兩個孩子,她也沒辦法毅然捨棄家庭。

Francesca的爲難不是因爲別的,而是因爲愛。她愛所有人,她不願意傷害任何一個人,所以她才痛苦。

如果Francesca是個自私的女人,她多愛自己一點,這就是一個表現慾望的倫理片。可她不是,她只是一個在錯誤的時間遇見美妙愛情的可憐女人,她只是碰到了命運的難題手足無措的女人。

Francesca和Kincaid的愛情,是很多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的愛情。他們知道有重重阻礙還是無法自已地相愛了,可是迴歸現實後,他們又能體諒對方的困境,理解和尊重對方的選擇。

而且他們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長長久久地將對方深埋心裏。Francesca在去世三年前收到了Kincaid的死訊,他將他的全部都留給了她,並埋葬於他們緣分的初始地——廊橋。

而將全部生命奉獻給了她的家庭的Francesca,決定死後長伴Kincaid,一同掩埋於廊橋之下。

電影的啓示:愛與美是藝術的真諦

藝術的真諦是什麼?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爭論不休。是爲了教化人嗎?是爲了 娛樂 大衆嗎?還是爲了表現美呢?

這幾個觀點裏,我私以爲表現美更接近於藝術的真諦。美是不包含任何私利的,也沒有任何侷限。

《廊橋遺夢》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如果站在這個角度看,而不是在教化人的角度看,拋棄掉倫理上的觀點來看,《廊橋遺夢》成爲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並不奇怪。

前文中已經提到,這部作品一直圍繞着“愛”展開。Francesca面臨的困境就是愛的困境,這種困境也出現在沈從文的《邊城》中。

《邊城》描繪的是一個只有“愛”,沒有功利,沒有世俗的純美世界。儺送和天保兩兄弟都愛上了天真善良的翠翠,天保爲了弟弟的幸福主動放手,外出闖灘,卻意外遇難。

儺送得知天保的死訊,十分自責,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漂泊到什麼地方。

《邊城》中的每一個人都十分善良,他們心中都裝着滿滿的愛,可即便這樣,也沒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Francesca也是一個善良的女人,一位負責任的母親和妻子,她愛她的孩子,也意外地愛上了Kincaid,可就是如此,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導演很會運用鏡頭,他將美國鄉村景色的美好表現得恰到好處,充滿情色誘惑的性愛場景也被他拍得如詩一般。緩緩推進的節奏很容易就讓觀衆沉浸進去。

美與愛是影片展現和討論的重點,也是因此,這部講出軌的電影確實成了藝術,它讓每個人在裏面都看到了許多。

Francesca這個名字曾出現在但丁的《神曲》中,那個女人被利慾薰心的父親許配醜陋跛足的喬凡尼,Francesca愛上了代丈夫行婚禮的弟弟保羅,兩人暗中幽會,喬凡尼得知此事後,將妻子與弟弟殺死。

這同樣是一個關於出軌的故事,這個故事讓但丁落淚。

《廊橋遺夢》裏的Francesca和Kincaid的離別也同樣讓我落淚。

《廊橋遺夢》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愛情片,值得一看!

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入骨。我愛你。

很多人把《廊橋遺夢》,都當做一部唯美的愛情作品。特別是女主人公死後將骨灰灑在他們當年相識的地方——曼迪遜橋。

似乎不但證實兩情若是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更是不求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

但由於本大官人看待事情方面觀點與主流認知始終有差距,所以下面所說的5個血淋淋的事實以及給我們的啓示,請大家酌情觀看,省得因爲我們三觀不同還互罵了起來:

第二條 :男主人公羅伯特,在睡了人家的老婆之後,貌似痛苦,實則開心的離開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完成了工作,得到了美人,一舉兩得。

第三條 :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將這個祕密一直保守到了她死後。而她那可憐的丈夫從1965年到1989年,整整帶了24年的綠帽子。

第四條 :女人永遠是情愛爲上的感性動物。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在死後並沒有與她的丈夫合葬,而是將骨灰撒到了她與情夫相識的橋邊。什麼白頭到老,什麼舉案齊眉,什麼廝守終生,都不如兩天兩夜的極致性愛。

我相信看完這5條,很多人都要罵大官人不解風情,好好的一部世界性作品,竟然被我描述的如此不堪,這應該也反映了我內心陰暗齷齪的心理。 但是大官人 想說的是:我相信他們之間的愛情,我比任何人都相信。我所描寫的一切血淋淋的事實,皆出於我對這愛而不得結局的憤怒。很多人會去講責任。可爲什麼不爲自己活一次呢?!

我相信兩個相愛的人就算此生不能在一起,死後骨灰也一定會撒在一起。

《廊橋遺夢》的啓示如下:

時間與愛情的關係

日子久的一定是真愛嗎?一見鍾情一定只是荷爾蒙在作祟嗎?兩位人到中年,有足夠多生活經驗和感情經歷,他們不同於飽滿青春的少年,可是在感情面前他們卻如少年一般炙熱。

或許人終其一生有幸福的婚姻卻未必有幸逢着真正的愛情。 當發現不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或者纔是人生的大不幸。

激情與家庭

激情不完全等同於愛情 ,它比愛情更炙熱、更絢麗,同時也更短暫。當來得太快時,去的也快。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三分鐘熱度。

一邊是朝夕相處日漸平淡如水的婚姻,一邊是激情燃燒讓生命重現精彩的情人。走還是留這個問題是女主內心最爲掙扎的事情。

責任與愛情

無論什麼樣的愛情,見得光的纔是美好的。 四天的時間,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總會走。面對男主的盛情邀請,女主焦灼、艱難的抉擇着。

最終作她出了大多數人都認可的選擇,掩飾情絲繼續做她的家庭主婦,做她的好媽媽。一切彷彿從未發生,只是從此郊外那座廊橋成爲她愛情的標籤,成爲心底一處最隱祕的角落。

有影評者一針見血地說到,假如兩人真的私奔,不出一個月這份新奇和激情就會褪去,平淡再次成爲生活的主流。我們的主人公還會繼續譜寫他們的愛情傳奇嗎?

短短四天的相處就成爲一生獨飲的苦,能勝過幾十年的耳鬢廝磨的婚姻嗎? 這份感情因爲沒有結果所以才一直被惦念,因爲得不到所以才美好。這部電影唯一讓人信服的是女主角的選擇, 迴歸,家永遠是最後的港灣。

婚姻不是生活的保險槓,生活中處處存在着誘惑,這些誘惑會以各種名義撩撥着平淡。能經受住誘惑,堅守婚姻纔是生活的智者。愛情永遠不只是花前月下,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用細水長流的體貼爲愛情披上溫暖的外衣。

《廊橋遺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翁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她們的行爲衝破了道德觀的底線,卻又被家庭觀念所禁錮。在愛情與親情之間的痛苦的抉擇。留下了終身刻骨之愛。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

我認爲,在這部影片中,婚外戀並不值得歌頌,而值得讓人感動的是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對這份感情的成全。

有時候,真正的相愛並不一定要相守,更是一種相互理解,相互守護,相互成全。

男女主人公在四天的時間裏相遇,相識,相愛,但是在度過了四天的美好時光以後就分別了。男主人從此沒有去打擾過他一生中深愛的那個女人。再見面,是男主人公的朋友帶着他的骨灰揮灑在了他們第一次相識的廊橋上。

男女主人公深情相戀,至死不渝,爲什麼他們在渡過四天愉快時光以後,卻一輩子不再見面呢?那是因爲女主人公有家庭、有孩子,有一個雖不怎麼浪漫,但是還是給了她一個家的丈夫。所以他們理智戰勝了感情,最終選擇將這份婚外戀情深深地藏在心底。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遺憾,都會有不完美,感情當中更是這樣。如果不顧一切強求在一起,最後換來的也許是疲憊,也許是傷害。就算最不捨,該放下的時候還是要放下,該離開的時候還是要轉身離開。因爲離開,或許對兩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成全。等過了多年以後,你翻開回憶,那依舊是你們最美的戀愛。

一個不該來的愛情

《廊橋遺夢》是美國好萊塢影片中較爲優秀的一部影片。它給人們講述了這麼一個關愛情的故事。

這是一個不該來的愛情,是一個愛的悲劇,這裏有一種撕心裂肺的悲劇美。

這種撕心裂肺的力量在烤煉着西箇中年男女:一面是激烈的愛,一面是巨大的剋制。

這也許是他們:這麼肯定的事情一生只有一次的愛情。女主角爲了不傷害家人,寧可永失這種愛,最絡留在日復一日死水般的婚姻裏。男主角認爲“愛就是尊重”,從此獨自漂泊天涯,把這次愛化作抑鬱存在記憶裏。

男女主角都用餘生來做這四天的激情而作一生的煎烤,他們雖然完成了一段神話一樣的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但對於他們的一生來說這真是一場不該來的愛情。

羅伯特說:“我終於明白我爲什麼要攝影。攝影之於我的意義,是使我越來越走向你。這麼一輩子就一次。”這是愛的宣言:我爲你而生,此生只你一人。這是一個無法考證的宣言。

弗朗西斯卡說:“他(她老公)一輩子沒做壞事,他不該受這樣的遭遇。”這是道德的宣言: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人若不負我,我絕不負人。這是銘刻在心的烤問。

兩個不顧一切的愛,把兩顆不在同一軌跡的心碰出火花,而且燃燒去他們心靈的那個潔淨,讓兩個錯愛的心成爲終生的遺憾。

任何經典的悲劇不是隨便就能複製。短暫感情發展太突兀了,羅伯特無牽無掛孑然一身四海爲家浪跡天涯,弗朗西斯卡纔敢在封閉的小鎮豁出去瘋狂地愛一場;弗朗西斯卡還得拖家帶口爲人妻爲人母,還有個沉重的家束縛着她,她無論如何走不掉的。

兩個擦出火花的人是根本走不上同一條道的,只能終生地埋在心裏。一個當作浪跡天涯的故事;一個當心裏無望的回憶。

當一個人在愛情與親情,倫理與道德,責任與自我之間進退兩難時,我們該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是隨着心去生活,還是根據自己擔任的 社會 角色去生活?弗朗西斯卡內心的掙扎、矛盾是許多人面臨這種決擇時深有同感。

隨風飄灑廊橋,永遠成爲了遺夢。他們分離時,沒有過這樣那樣的約定,是一種無言的結局。這種無言的約定,使我們認爲他們之間所發生的就是一場不該來的愛情。

這段突發的激情註定的會消融在日常的具體的生活之中,而她在黑夜裏的幻想永遠只能是幻想,她對生命的激情也只能是個幻想。

這便道出了真理,生命的最大激情只能落在幻想上,一旦回到現實的軌道中,現實生活的輪子會把這個夢碾壓的粉碎粉碎。到頭來終將的是一個沒有邊際的遺夢。

曾經滄海難爲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古老的廊橋,

寧靜的鄉間小屋記下了他們刻骨銘心的愛,兩顆壓抑的心相撞,

迸發出愛的火花,

尋覓已久的靈魂,

終於找到永恆的歸宿。

四天之後,一個繼續漂泊,流浪,

一個依舊平靜地過着乏味的生活,

只留下永遠不能相守的回憶與思念。

大雨膀沱中,弗朗西斯卡目送着

那個自己深愛的男人從生活中消失,

壓抑着內心翻江倒海的波瀾。

羅伯特·金凱任風吹雨打,

把刻骨銘心的女人送回生活的正軌,

怎樣能忍受 情感 和良知的雙重摺磨。

分離永遠是作品最完美的結局,

羅伯特·金凱從此再也沒有

打擾過弗朗西斯卡的生活,

只是在遠方他鄉靜靜地思念那個深愛的女主人。

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這樣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請不要隨意用自己狹隘的理解試圖去解讀那份唯美,那份執着,那份堅守,請不要任意用世俗的道德去綁架,去抨擊,去惡語相加,人生中有太多美好的 情感 ,請不要肆意去破壞我們內心僅存的那份柔情,那份溫柔!!

當年轟動一時的電影《廊橋遺夢》,曾以家庭責任放棄所謂愛情的主題意義而大受追捧,觀衆朋友們爲男女主角的理性選擇而感動得唏噓不已,更有甚者將這對中年男女的邂逅激情美其名曰偉大的愛情,如果短短兩天就能迸發出愛情的話,那麼愛情也太廉價了。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在選擇婚姻中的配偶時絕不會草率行事。真正的幸福婚姻應該是男女雙方彼此有情有義, 情感 達到愛情的高度,想要給對方更多而水到渠成的婚姻。當然,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婚姻,就是雙方覺得彼此適合在一起而步入婚姻生活,這種婚姻似乎與愛情無關。但是,無論你的初衷,只要走入了婚姻生活,就要有擔當負起爲人夫爲人父爲人妻爲人母的責任,用心經營婚姻中的感情,盡力將配偶式的 情感 提升到接近愛情的高度,規避婚姻以外的 情感 發生,更不要將一夜情或邂逅激情美化成愛情。也許,這纔是《廊橋遺夢》想給觀衆們的更深層次的啓示呢。

這部小說很短,小開本,很薄,我第一次看到它是在高中的圖書館裏。

我記得我很快就看完了。

當時,除是書中不可描述的部分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他走了,給她留了紙條,

她害怕自己忍不住會衝上去跟他走,

這讓她一整天都魂不守舍,

但最終她沒有走。

現在,隨着我年齡增長,《廊橋遺夢》裏最讓我觸動的,不是女主角重燃起的夢想火花,不是兩人的婚外激情之戀,也不是兩人至死時還相互牽掛,最讓我觸動的是,他們做出的 選擇 本身。

如果女主跟着男主走了,那就是個普通的出軌故事了,

如果男主忍不住回來找女主,那就該是個因情生變的懸疑劇了。

而且,誰又能保證,如果兩人後來在其他地方相遇,他們還能如此被相互吸引呢。

但沒有那麼多如果。

因爲家庭,因爲責任,因爲尊重,他們都做出了各自的選擇。

我並不贊同他們的婚外戀,但我覺得他們最後的選擇,值得我們去深思。

如何評價電影《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現在看,和以前看,感受很不一樣。這映射的,何嘗不是自己不同時期的心境。

弗朗西絲卡,是一位有丈夫、有兒女的家庭主婦。當年,她懷揣着少女時期的夢想,從意大利小鎮來到了美國,在短暫的教書經歷後,卻不得不遵從習俗,在丈夫祖傳的農場裏操持家務、生兒育女。

羅伯特向弗朗西絲卡講述他在世界各地的有趣見聞和冒險經歷,他理解弗朗西絲卡的夢想和感受,他們一起談論葉芝的詩歌、欣賞藍調音樂……他們情投意合,感覺彼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彷彿融化成一個生命”。

第四天,丈夫與兒女就將從市集回家,弗朗西絲卡面臨着艱難的選擇。她深切、熱烈地愛着羅伯特,但在明瞭羅伯特的真情後,卻無法說服自己與他私奔。

因爲弗朗西絲卡不想傷害勤勞厚道的丈夫和無辜的孩子們,不想讓他們承受小鎮上的流言蜚語,更不忍心親手毀了這個家。如果自私離開,那她一輩子都會陷入內疚和自責之中,她和羅伯特也不會幸福的,還不如珍藏這段感情。

就算想得如此透徹,當弗朗西絲卡在鎮上,遇到雨中等候的羅伯特時,那種肝腸欲斷的痛徹心扉,讓屏幕前的我們都能深深感受到。弗朗西絲卡非常想奔向她的幸福,但終究未能邁出那一步。

弗朗西絲卡會後悔嗎?我想是的。在此後的22年裏,她想必無數次地後悔過,又無數次地隱忍下來,最終,在圍困她的農場裏,生活了一輩子。

正如羅伯特所言“這種感情,一輩子只可能有一次,有人一輩子也沒找到”,錯過了,那就是一輩子。

弗朗西絲卡最後在遺書上也坦言“年紀越大,顧慮越少”,“我沒有一天不在思念他”,所以她決定將這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告訴兒女,所以她決定生前屬於這個家,身後追隨羅伯特火化,和他一樣將骨灰散在他們結緣的羅斯曼橋。

丈夫理查德在臨終前,對沒有支持妻子追尋人生夢想表示歉意;兒子邁可在得知母親的故事後,想到要去改變自己和妻子冷漠的關係,要讓她幸福;女兒卡洛琳也終於意識到,結束自己痛苦、乏味的婚姻,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我可能終究不是一個浪漫的人,看到弗朗西絲卡當時沒有立即與羅伯特私奔,說實話我鬆了一口氣。但原因並不是弗朗西絲卡所說的那樣,女人結了婚有了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

恰恰相反,我覺得,弗朗西絲卡並沒有想清楚,自己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年輕的時候,因爲嚮往美國,她與在意大利服役的美國大兵理查德結了婚;

到了美國,她雖然很喜歡自己的教師職業,在有孩子後卻遵從小鎮的習俗當了家庭主婦。那段很美好的教書經歷,她從來不願去回憶,更別提日後再去爭取;

被乏味生活消磨得近乎麻木的時候,在鮮見陌生人的小鎮上、她的家門口,竟然偶遇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體貼善良的羅伯特,她怎麼不會一下子陷進去?

短短四天的相處,弗朗西絲卡就想放棄近二十年的婚姻,這是一種非常衝動的行爲,在她的潛意識裏難免會有一點把羅伯特當成擺脫枯燥生活救生圈的成份,而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羅伯特的不公平。

但之後,弗朗西絲卡有充足的時間,來考慮她與羅伯特的感情,他們還曾經通過信。就算仍然放不下家庭,弗朗西絲卡也可以和丈夫理查德商量,尋求些改變,找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做,讓一家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睦。

丈夫理查德很愛妻子,他能支持妻子與衆人孤立、名聲不好的雷太太交往,就說明他並不是一個固執守舊、無法溝通的人;兒子邁可也說過“覺得媽媽不是欺騙的爸爸,而是我”,因爲一家人都以爲弗朗西絲卡安於現狀。

所以,與其說弗朗西絲卡放棄了羅伯特,不如說她放棄了自己。

當年去電影院看過這個電影,記憶深刻的是男主要離開了,請求女主跟他一起走,兩人的車子一直在雨裏跟隨,女主在車內十分的糾結,最後終於責任戰勝 情感 ,兩輛車分道揚鑣。

《廊橋遺夢》電影看過三遍,流淚感動。演員演的很如,自然生活氣息濃;不再相見,永不忘記,刻骨銘心。

餘生再也不會愛,亦永遠不見,彼此祝福好好愛惜。記得你曾爲了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驅車幾千公里狂奔而來,而我亦爲你瘋狂過,愛過。餘生好好愛,珍惜自己,當我終老的那天,回憶,再也不會有遺憾。

劇中女主角的丈夫其實知道一切,但卻默默承受和原諒了她,臨死前的眼神觸痛了我的心,難道這不是深愛嗎?難道還有比這個故事更深沉感人嗎?

就好比在生活混混沌沌不知所措的那刻遇到了一個點燃了你靈魂的那個閃耀的火花,照亮了並讓你有種信念勇氣坦然淡定地走完餘生的路。

這可能就是真愛吧,沒有太多世俗的東西,純靈魂的愛戀。但往往是沒有得到的總以爲是最好的,得到了不見得就那麼美了,所謂缺憾也是一種美。

或許愛情跟家庭,一開始就是互相矛盾的存在。有人說正是遺憾讓這故事完美,他們不一定能抵住生活的茶米油鹽,相互間保持着激情時的感覺才能使得他們一生只愛一個人,但是我寧願相信如果他們有機會在一起,生活得也會很幸福。當找到一生的最愛時,錯過將是一生最大的遺憾,沒有任何完美可言。

“婚外情”題材的電影是最難評價的,認爲它是一生摯愛還是道德敗壞,都沒有對錯。

每個觀衆都有不同的價值體系。我只能說,能超過文學的電影不多,但《廊橋遺夢》算一部。

本片故事的精髓,在於“遇到愛,不敢愛”,它道出了中年人矛盾的 情感 世界。

先回顧一下《廊橋夜夢》的劇情。

故事發生在一個安寧平靜,甚至乏味的小鎮上。

女主弗朗西斯科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做飯、打掃屋子、照顧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女主的丈夫帶着孩子出門比賽四天,家裏只有她一個人。原本只是問路,卻慢慢的多了交際。

片名中的“廊橋”是指麥迪遜橋,正是在這座橋上,兩人開始了僅有四天的相識相愛。

事實上,他們的感情漣漪並沒有在初次相遇時就開始盪漾,弗朗西斯科帶着些許防備,儘可能的避免與羅伯特有身體上的接觸。

她算得上是一個保守傳統的女性,她珍視家庭,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家人過的開心。

就這樣,一張邀請金凱到她家做客的紙條,一頓久違的相談甚歡的晚餐終於點燃了愛意。

在這四天裏,他們一起做飯吃飯,一起逛街,仿若愛人。

只是在1965年,正處於上升時期的美國,新教倫理統治下的小鎮,通姦與偷情需要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這將會毀掉她和親人的生活。

或許她並不是懼怕這些,或許她是捨不得丈夫和孩子,又或許,她明白愛情不過是一場轉瞬即逝的消耗,這四天或許已經是這段愛情所能達到的最高點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弗朗西斯科最後沒有跟隨金凱離開,而是選擇了家庭,即使只是需要打開車門那一瞬間的勇氣。

疑惑於《廊橋遺夢》是否美化婚外情就有點太淺薄了,它表現的是一場衝擊靈魂的愛與家庭之間的抉擇,一種個人幸福與道德枷鎖下的掙扎。

女主人公選擇迴歸家庭的腳步是被動又無奈的;男主人公尊重愛人的選擇是剋制而撕心的。

這增加了愛情的悲劇性和觀衆的 情感 帶入。

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這樣隱忍、又這樣蕩氣迴腸的愛情。

他們愛到那樣劇烈而撞擊靈魂,彼此無限地進入對方的最深處,又因爲家庭而忍耐餘生無盡的心痛。

只有高貴的靈魂,才能上演這種偉大剋制的奇情。

你們已對得起此生,惟願來世造化別再弄人,相逢於未娶未嫁,來一世只有你只有我的圓滿。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毛姐)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的經典電影《廊橋遺夢》雖說影片描寫的是一段中年婚外情,但劇情不老套,不拖沓,不糾結。

人物真實而生活化。短短几日之間,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兩位老戲骨,把中年人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倫理道德的掙扎,把握得非常到位。從初見的美好、相處的愉快,分手的痛楚,表達得淋漓盡致。

雖說這部電影是描寫婚外情的一部影片,但說到底還是把婚外情視爲了不倫戀,最終兩個人還是回到了世俗倫理的束縛之中,度過了餘生。

也正因爲他們把對彼此的尊重和珍愛超越了彼此擁有,所以讓這部影片也超越了那些亡命天涯的眷侶,成爲了經典和永恆。

該影片曾斬獲諸多國際大獎的提名,據說當年曾一度引發離婚熱潮。影片主題曲《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流傳至今風靡全球。

《廊橋遺夢》是一部美國倫理電影,看過之後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感覺自己也上了一堂愛情課,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兩個理智爲愛痛苦到老的人。

後來,費朗西斯卡的丈夫孩子回來了,他們的愛情不得不終止,兩個人捨不得分開,無比痛苦,最終,費朗西斯卡還是選擇了家庭與責任,放棄了與羅伯特遠走高飛。而羅伯特也帶着無比的痛苦的心離開了。

他們的愛情是婚外情的典型感情,男女主角兩個人追求的是情愛與性愛合一的愛情,最終沒有做出更殘忍的決定,但兩個人分開後,再無見面,卻相互思念對方到老,到生命終止。我爲他們的愛情震驚,震驚他們的愛情境界,又震驚他們爲愛思念持續到生命終止時候。

看完這影片我感動到哭了,不知是爲他們的愛情真摯還是爲他們的理智的痛苦,總之,這部婚外情爲主題的影片也較受大衆評議的。

《廊橋遺夢》是百轉柔腸的愛情,還是魂牽夢繞的外遇。

女主弗朗西斯卡是個理智的人,她清楚激情過後終會歸於平淡,比愛情重要的是道義和責任!

也許只有這樣的愛才能感人至深,刻骨銘心!

題主說的很對,這其實是一個好的結局不用去譴責他們什麼!

實際上,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戀”的電影是粗俗的,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和諧 社會 ,迴歸家庭”的電影又是膚淺的。 在我看來《廊橋遺夢》更多表現的是一種抉擇,一種人生幸福與道德枷鎖下的掙扎。

影片中已經成年了的兒女在複雜的心情中讀完了母親的遺書,他們意識到:因爲母愛,因爲母親的責任,使他們沒有在年少時失去媽媽;與此同時,他們也意識到:媽媽是因爲他們,而放棄了與自己所真正愛的人長相伴、長相守的機會。

影片道出了人們生活中的真諦:愛情不管怎樣,都是有責任和義務的,每個人都不可能在愛情中自私地只爲了自己;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點不過是其中的點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克林特伊斯特主演的《廊橋遺夢》我看過兩遍。第一次看是在上高一那一年,大概是2004年,我租來的VCD,只記得它講的是一段婚外戀,但是出軌的女人爲了家庭,選擇留下,而沒有跟情人走。第二次看是在2009年春節期間,當時爲了寫影評,又把這部電影重看了一遍,這一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一些。

不知道爲什麼,90年代那陣子的電影特別喜歡錶現婚外情,從外國到中國皆是如此,比如奧斯卡拿獎的的《英國病人》,中國的《一聲嘆息》等等,但是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出軌的一方並不能得到真愛,要麼生離死別,要麼迴歸家庭,像去年的《我的前半生》那樣跟情人結合的情況,在那個時候還都是極其罕見的。

羅伯特年紀明顯要大一些,但是很有才華,而且很善於玩浪漫,他爲弗朗西斯科在麥迪遜橋邊拍了一張照片,還送給她一束花,原本只是問路,但卻因此打開了話題。起初弗朗西斯科還有些防備,儘可能減少與他近距離的甚至是身體上的接觸,但這似乎也說明了她對羅伯特的在意。而當他們發現彼此聊得來、很投緣的時候,那種久違的愛意就此敲開了弗朗西斯科緊閉依舊的心門。

正所謂發乎情止乎禮,弗朗西斯科還是保持了理智。因爲她明白儘管她非常想要逃離當下沉悶乏味的生活,但是也可能會在一時衝動之下做出錯事,畢竟她在愛情和責任面前她更看重後者,一旦她離開這個家,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將被徹底粉碎,因此她做出了艱難的抉擇,她要留下來。

片中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羅伯特的車就停在前面,而弗朗西斯科正和丈夫坐在自己的車裏,如果此時弗朗西斯科推開車門跑向羅伯特,就會開啓新的生活。但是她百般糾結,手在車門上遲遲不能推開,痛苦至極、淚流滿面,窗外的瓢潑大雨彷彿就是她內心煎熬的寫照。

這段愛情她始終保持緘默,丈夫和孩子都不曾察覺。一段僅有4天的愛情到底算不算愛情呢?我覺得愛情並無長短之分,但它必須要在心中鐫刻出印跡才能算是真正愛過。就像羅伯特說的那樣:“這樣真實的愛,一輩子只能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前的漂泊就是爲了找到你。”而佛朗西斯卡則說:“我希望永遠保留着份愛,終生都能這樣的愛你。”

(鯨魚君)

電影《廊橋遺夢》,是我這麼多年唯一癡迷,甚至癲狂的一部電影。雖然後來看了成龍和金喜善主演的《神話》,也是鍾愛不已,但《廊橋遺夢》在我心中第一的位置,是任何影片也無法撼動的。

對於《廊橋遺夢》, 社會 上也有尖銳的批評,但我並不認同。它沒有被所謂的道德和價值觀所綁架,真性情地、純粹地演繹了一段經久不衰的愛情故事。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世間是否真的曾有過這樣美麗而傷感的愛情,至少,它是每個鍾於它的人心存的一份期翼和美好。

我經常在一個人空閒時,驅車到空無生靈的戈壁大漠深處,聽着《廊橋遺夢》信的錄音,漫無目的地行走、駐留,不爲遇見,只爲感受那份對愛的執着和刻骨銘心。甚至,我將一棵白蠟比作加拿大鵝,久久凝望它們的孤寂、守護和等待。曾爲了一本紀念版的《廊橋遺夢》書籍,我奔波了很多書店。對着密密麻麻的地圖,找尋美國西部的麥迪遜,以及麥迪遜橋……

十多年前看《廊橋遺夢》,與十多年後再度重溫,又是不同感悟。那時打動我的,是愛可以如此奇妙,而又撕心裂肺。如今在更多的也是嘆息和無奈,是的,我們已經走入同樣的境地,同樣的重任在肩,我們也想找回迷失在生活的自己,尋一份沒有沾染塵埃的情愛……可我們不能,也許,那些擦肩而過的,恰恰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廊橋遺夢,而它,一生只有一次。

“我知道,在那個炎熱的星期五從你的小巷開車出來,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艱難的事,以後也絕不會再有……”這是羅伯特說給弗朗西絲卡的,不僅僅對於羅伯特是最艱難的事,對弗朗西絲卡,甚至於我們,都是艱難不已、痛徹心扉的事。

信,握在手中,橋、小巷、田地、院落……已是物是人非。那個身處現實、心裏卻永遠只裝着羅伯特的她,已經將那段只有四天的時光,鐫刻成了晶瑩剔透的永恆……

我看過兩遍。

很吸眼球!

女主人公偶然的機會,婚外戀了!

她是個家庭主婦,不管她把家裏經營多麼好,她認爲丈夫女子們都沒有在乎她的努力,很失落!

給她一個家!他們理性分手!永不聯繫!這個作品,如果單純的評論是婚外戀,是有些浮淺!

這個家庭相安無事!

剛好:主人公幾個孩子都鬧婚變,看到媽媽的故事深有感觸,都和解!理解媽媽的一段婚外戀情,沒有責怪!好作品,都應觀賞!

厚德載物浮理解這些!

影評|一個60秒的紅燈,用多少年去等一個人

文 | 靜語流光

編輯 | 清韻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

《廊橋遺夢》,一個與《魂斷藍橋》一樣有着絕佳中文譯名的美國電影。女主人Francesca在家人出差的4天裏結識了四處漂泊的攝影家Robert,並在她枯乏生活裏有了一段美好甜蜜的記憶。雖然厭倦了平素乏味的生活,但出於對家庭的責任,女主人公選擇了與Robert 分別,卻把這份愛延續了一生,最終要求將自己的骨灰撒在麥迪遜之橋下。這之中的雨中泣別,60秒紅燈下的等待,讓多少人動容落淚。

也許是對於Waterloo Bridge 深刻主題的後知後覺,也許更因爲不相信一見鍾情,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廊橋遺夢》展現給人們的衝突感,理想生活與責任的衝突,任性與理智的抗衡,這是最爲真實的生活。它以普通人的視角去展現了人類具有的複雜情感。

有人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戀”的電影,也有人認爲《廊橋遺夢》表達了滅人慾的思想觀念,在我來看它更多表現的是一種抉擇,一種感性與理性的較量。在《廊橋遺夢》中,我們看到,女主Francesca回憶起當初答應丈夫的愛情時,也是一臉幸福。去到一個寧靜的小鎮,帶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而當熱情消磨殆盡後她漸漸成了一個爲瑣事煩惱的家庭主婦,她的枯燥、無聊、無奈無法與丈夫分享,因爲婚姻“不是就該這樣嗎?”,而攝影師Robert的出現恰好點燃了她長久的壓抑,經歷失敗婚姻的他長期四處漂泊,見多識廣,風趣幽默,給長期生活在小鎮的Francesca帶來了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兩人也從投機到曖昧,直到相戀。

淡淡的情愫蔓延,在女主走與不走的抉擇時電影迎來了高潮。她與丈夫同坐在車裏,窗外大雨滂沱,在60秒紅燈的十字路口,前面停着的是Robert的車子,她看到他將她送給他的項鍊掛在後視鏡上。項鍊隨着汽車引擎的抖動而顫抖着,一如她顫抖的心。她的手握着車內的拉手,感到從未有過的惶恐和無助,幾度似乎就要打開車門而去卻終是沒有。就在此刻,綠燈亮了,前面的車卻沒有開動,身旁的丈夫一邊埋怨着一邊按着喇叭。終於,羅伯特的車開動了,他和她駛向了相反的方向。

是啊,哪怕厭倦了當下的生活,但是對善良的丈夫她並不忍心傷害,更不忍心拋棄自己的孩子,不忍心因自己的離去而讓家人蒙受恥辱。也許婚姻本來就是熱情退卻後的平淡,而Robert帶給自己的震撼和另一種幸福的可能會有怎樣的結果也不得而知,不如就定格在當下的明朗之中吧。

很佩服Francesca最終能做出這樣的選擇,她把一切都看得很明白,如她所言:“儘管愛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一旦放棄了責任,這種魔力就會消失,愛情就會蒙上一層陰影。”勇敢的追求愛情並沒有什麼錯,而那些憑着一時的衝動與熱情而盲目抉擇的故事上演者大概便是少了一份理性與責任感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