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鮸

來源:趣味百科館 4.38K

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鮸屬。又名敏魚、米魚。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朝鮮和日本沿海。中國近海經濟魚類之一。

特徵

體側扁。上下頜約等長。兩頜具大牙。頦部有4個小孔。體被櫛鱗,各鰭基部具小圓鱗。背鰭具9~10鰭棘,28~30鰭條。臀鰭第2鰭棘較長,爲眼徑1~1.3 倍。尾鰭楔形。體灰褐帶紫綠色,腹部灰白色。背鰭鰭棘部上緣黑色,鰭條部中央具一行行黑色條紋。胸鰭腋部上方具一暗斑;其餘各鰭灰黑色。鰾大,圓錐形,兩側具34對側枝,每一側枝的背分枝分出細密小支,交叉成網狀。耳石長圓形。

什麼是鮸

生物學特性

爲暖溫性底層魚類,棲息於水深15~70米,底質爲泥、泥沙或沙礫的海區,或近岸礁石、島嶼附近和河口。喜分散活動。有晝夜垂直移動習性,白天下沉,夜晚上浮。主要攝食小型魚類、蝦類和蝦蛄。生殖時常集結較大羣體,並伴有叫聲,一般午後4時至晚10時叫聲最響。性成熟個體的體長約爲 500毫米,重2~3千克,懷卵量70~200萬粒。生長迅速,大者可達1米以上,重達25千克。

鮸具洄游習性,其洄游路線是:渤海羣於春季從渤海方面向濟州島西南洄游,其中一支在4月間遊向朝鮮半島西岸,多系小型魚;另一支在4~5月間遊至黃海海州灣,多系大型魚。黃海羣在長江口外海水域作圓周洄游,越冬場在濟州島西南,4月開始西進,5~6月抵達海礁附近,7~8月在長江口外海產卵,10月向越冬場洄游,爲小型魚,漁獲量較大。東海羣在浙江台山、舟山、福建平潭、兄弟嶼、牛山及馬祖附近洄游,越冬場在上海外海、浙江至閩東的海域內,每年3~4月從深水遊向近岸作生殖洄游,多系大型魚,羣體不大。4~5月在福建,5~6月在浙江產卵,產卵後分散索餌,一部分向較深海區移動,一部分向閩東、浙江一帶索餌洄游,8~9月到達江蘇沿岸,10月南返,12月到達福建牛山島外海深水區。以上 3個魚羣在越冬場進行小規模移動,常相混而不易區分。南海羣在海南島沿岸、雷州半島東岸、硇洲島、陽江縣沿海一帶,每年3月從西向東集中於海陵頭至白石角附近進行索餌、產卵,至4月底繼續東遊,5月魚羣基本離去。

生產

中國和日本是鮸的主要生產國。用底拖網、圍繒、拖網、底刺網、延繩釣捕撈。鮸主要供鮮銷,部分制罐或製成幹品。鰾可制鮸魚膠,是一種高級海產品,供食用或藥用。耳石研末後可作藥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