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是罵人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9.14K

“物以類聚”是一箇中性詞,表達的意思需要具體看使用的語境,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場景下表貶義,形容不好的聚集。常用來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

物以類聚是罵人嗎

如果溯本求源看“物以類聚”的本義或者此語在《戰國策·齊策三》中的用法,那麼會看出此語並不是貶義詞語。“物以類聚”語出《易經·繫辭上》中的“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此中的“方”是辦法、做法、技巧;“物”是事物;全句話的意思是:各種方法辦法等因種類相同而歸爲一類,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自然形成分類的羣體,彼此利害的調和與衝突,產生吉與兇的現象。後來由《易經》中的這句話派生出“物以類聚”這個成語,表示“各種東西都按種類聚集在一起”。



物以類聚是罵人嗎

物以類聚的意思《周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意思是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後用“物以類聚”比喻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屬於一種貶義詞的,但是有時候,比較相熟的人亦或者長輩朋友,會以開玩笑的口氣來形容你和你朋友的,這時候表達是關係比較親近,而不是貶低你們的意思的。所以最終是看再什麼的樣的情景之下 誰說的這個詞 來確定的。

物以類聚是罵人嗎?

不是。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不是罵人的,該詞是中性詞,可以用於褒義也可貶義,要看當時的語境。意思是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羣,反之就分開,是朋友之間門當戶對、志同道合的統稱。

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尋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窪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樑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爲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

近義詞:

狼狽爲奸

【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

【解釋】狽:傳說中是一種野獸,前腿特別短,走路時要趴在狼身上,沒有狼,它就不能行動。狼和狽經常合夥傷害牲畜。奸:邪惡。比喻壞人互相勾結在一起幹壞事。

【近義詞】黨同伐異、同流合污、表裏爲奸、勾勾搭搭、朋比爲奸、沆瀣一氣、臭味相投、氣味相投、一丘之貉、同惡相濟、貓鼠同眠、官官相護、狐朋狗友、黨豺爲虐。

【反義詞】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同心協力、患難之交。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是罵人的嗎

本身是中性詞,可以用於褒義也可貶義,要看當時的語境。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意思是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羣,反之就分開,是朋友之間門當戶對、志同道合的統稱。出自《戰國策·齊策三》。

典故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爲齊國的大夫。他經常利用寓言故事、民間傳說、山野軼聞來勸諫齊王,而不是通過講大道理來說服他,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齊宣王想攻打魏國,積極調動軍隊,徵集糧草補充兵源,使得國庫空虛,民間窮困,有的百姓已經逃到其它國家去了。淳于髡對此十分憂慮,他就去求見齊宣王.齊宣王愛聽故事,淳于髡投其所好,說:“臣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想講給大王聽”,齊宣王說“好啊,寡人好久沒聽先生講故事了、”淳于髡說;“有一條叫韓子盧的黑狗,是普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有一隻叫東郭逡的兔子,是四海內最狡猾的兔子、有一天,韓子盧追逐東郭逡,繞着山跑了三圈,又翻山頂來回追了五趟,兔子在前面跑得精疲力盡,狗在後面追得力盡精疲,雙雙累死在山腰,一個農夫看見了,沒花一點力氣,就獨自得到了這個便宜、”齊宣王聽出淳于髡語中有話,就笑着說;“先生想教我什麼呢?”淳于髡說;“現在齊、魏兩國相持不下,雙方的軍隊都很疲憊,兩國的百姓深受其害,恐怕秦、楚等強國正在後面等着,像老農一樣準備撿便宜呢。”齊宣公聽了,認爲很有道理,就下令停止進攻魏國。

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於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

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像肩並肩站着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聖人,那聖人就像腳跟挨着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7個賢士,那賢士是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不能這樣說。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尋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窪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樑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爲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概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裏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是罵人的嗎?

不是,只是陳述一個事實。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拼音:wù yǐ lèi jù,rén yǐ qún fēn 。用於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羣,反之就分開。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三》: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釋義: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人按照其品行、愛好而形成團體。

擴展資料:

典故:

戰國時期,齊國大臣淳于髡,爲人正派,善於言辭。有一次,他聽說齊宣王要招賢納士,就在一天之內,推薦七名賢士給齊王。齊王感到奇怪,就對淳于髡說:“你一天之內竟舉薦七人,如何能使人相信他們都是賢士呢?”

淳于髡笑了笑說:“鳥兒總是同類的聚在一起,野獸也是同類的在一道行走。如果到沼澤地裏去找柴胡、桔梗一類的藥材,那一輩子也找不到一根如果到睾黍山、樑父山北坡去找,那就多得用車子也拉不完了。

一切事物都是同類相聚的。我淳于髡就是賢士類中的人,成天與賢士生活在一起,讓我找賢士就如同讓我到河裏打水、用火石取火一樣容易。我要向大王推薦的賢士,哪會只是這七個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