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後半句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W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的後半句是:吉凶生矣。來自《易經》的:繫辭傳。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後半句是什麼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出自《戰國策·齊策三》,用於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羣,反之就分開,是朋友之間門當戶對、志同道合的統稱。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後半句是什麼?

沒有下一句,“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意思是: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羣,反之就分開。

人總是傾向於跟自己的同類待在一起。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羣體的就是這個羣體的靈魂人物。這種規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

擴展資料

相近的詞:志同道合

讀音:zhì tóng dào hé

“志同道合”意思是: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

出處: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聞一多《杜甫》

用法:一般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通常爲褒義詞。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後半句是什麼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的後半句是:吉凶生矣。來自《易經》的:繫辭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易經》是一部積累筮佔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爲“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該書闡述了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其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是羣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下一句是什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用來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羣,反之就分開,是朋友之間志同道合的統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出處: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一句出自《戰國策》,此書由西漢末劉向編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句出自晉·傅玄《太子少傅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