鶻崙吞棗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34W

意思是: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鶻崙吞棗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鶻崙吞棗

成語發音:gǔ lún tūn zǎo

成語解釋: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成語出處: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崙吞棗。”

成語繁體:鶻侖吞棗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囫圇吞棗 查看更多鶻崙吞棗的近義詞>>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

囫圇吞棗意思如下: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指:吃棗的時候不嚼,整個吞下去。喻指學術不精,只瞭解了個大概,沒有分析和思考。在漢語言裏偏正式,可用作謂語、賓語和狀語,屬於貶義詞。

囫圇吞棗故事賞析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餘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於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

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嚥下去,這樣就傷不到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什麼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處】宋代的 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 囫圇)吞棗。”

【解釋】不多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細,籠統的接受。。囫圇:整個兒。

【用法】: 作 謂語、 賓語、 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囫圇吞棗意思解釋

意思解釋:把整個棗兒吞嚥下去,形容讀書不認真。

成語寓意:

囫圇吞棗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求甚解,含糊了事,只把原書文句照本死讀,好比吃東西不加細嚼、品味,也不消化、吸收一樣。囫圇吞棗是一種泥古不化,應爲學習者忌。學習知識時應該把要學的知識徹底理解,再認真去掌握它、應用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缺乏思索,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可能對知識靈活運用。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要全面,不要含含糊糊;做事情時,不能一味地求快,乞求一步登天。有道是“欲速則不達”,一步一個腳印地循序漸進,方能規避風險,把事情做圓滿。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什麼?

是囫圇吞棗。具體解釋:整個,完整的,版引申爲含糊,權糊塗。

常用成語:囫圇吞棗: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①大蟒蛇將食物囫圇吞棗般嚥下,沒有經過任何的咀嚼。

②做事不能囫圇吞棗,要靜下心來慢慢做,否則欲速不達。

擴展資料

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不是靜悄悄的看,而是將書中的文章大聲念出,並且,他從來都不會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

有一天他受邀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在聊天的時候,有一個人感慨地說:“世上很有兩全其美的事,比如說梨對牙齒好,可是傷胃,而棗子能健胃,可是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可是這個大聲讀書的人,爲了表現聰明就反駁說:“這簡單啊,吃梨的時候不要吃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的時候用吞的就不會傷牙。”於是他就拿起棗子直接吞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