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而不辦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9.59K

意思是:包:包攬。把事情包攬下來卻不辦理

包而不辦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包而不辦

成語發音:bāo ér bù bàn

成語解釋:包:包攬。把事情包攬下來卻不辦理

成語出處:楊植霖《若飛同志在綏遠獄中》:“一種是國民黨的包而不辦的辦法,一種是共產黨的發動羣衆奮起抗戰的路線。”

成語繁體:包而不辦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講信譽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反義詞: 包辦代替 

成語例句:我不喜歡那些愛吹牛、包而不辦不幹實事的人



包而不辦打一數字

包而不辦打一數字2

包:包攬。把事情包攬下來卻不辦理楊植霖《若飛同志在綏遠獄中》:“一種是國民黨的包而不辦的辦法,一種是共產黨的發動羣衆奮起抗戰的路線。” 語法: 包而不辦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講信用

不同的記數系統可以使用相同的數字,包而不辦指的是牛的生肖 。

xx而不xx的成語

【死而不僵】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壞勢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雖然望着,卻沒看見;雖然聽着,卻沒聽到。形容不關心,不注意。

【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死而不朽】指身雖死而聲名、事業長存。

【思而不學則殆】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學習,就會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述而不作】述:闡述前人學說;作:創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食而不知其味】東西吃下去,卻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讀書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識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三過家門而不入】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過其門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時祀盡敬,而不祈喜】祀:祭祀;祈:向神求禱。按四時去祭祀欽敬,並沒有求來好事。形容祈求諸神鬼也無濟於事。

【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比喻失去主導或羽翼,就辦不成事情了。

【師心而不蹈跡】師:效法;跡:前人留下的言論。學習前人的理論只能學習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體做法。

【恬而不怪】恬:安然。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覺得奇怪。

【泰而不驕】態度舒泰而不驕傲。也指有地位、有權勢後不驕傲。

【聽而不聞】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危而不持】持:扶助,支持。國有危急之事,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威而不猛】有威儀而不兇猛。

【爲而不恃】爲:做;恃:倚仗。做了好事而不自認爲有功。

【無往而不勝】往:到。無論到哪兒都能取得勝利。形容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取得勝利。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不要;爲:做。不要以爲是微小的壞事就可以做,不要以爲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習而不察】習:習慣。指常見之事,就覺察不到存在的問題。

【笑而不答】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虛而不淈】淈:窮竭。原比喻天地爲風箱,愈空虛愈不窮竭,愈推拉愈多排風。多比喻愈虛心求知,知識就越豐富。

【謔而不虐】謔:開玩笑。開玩笑而不使人難堪。

【繫而不食】系:結。光掛着卻不吃。指中看不中吃的東西。

【秀而不實】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果實。開花不結果。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實際並無成就。

【學而不思則罔】罔:矇蔽。只讀書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

【學而不厭】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學習總感到不滿足,教導人從不厭倦。

【引而不發】引:拉弓;發: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啓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言而不信】說話不講信用。

【一發而不可收】事情一經發生便不能收住

【一發而不可收拾】事情一旦發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對發生的情況難以控制。

【有所恃而不恐】恃:倚仗;恐:害怕。有所倚仗而不害怕。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周而不比】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係密切,但不勾結。指與衆相合,但不做壞事。

【執而不化】指固執己見,不知變通【哀而不傷】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另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包而不辦】包:包攬。把事情包攬下來卻不辦理。

【比而不黨】比:親近;黨:偏私。親近而不偏私。

【博而不精】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避而不談】躲避開而不肯說。指有意迴避事實。

【備而不用】準備好了,以備急用,眼下暫存不用。

【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於精壯而不在乎衆多。也比喻要求質量而不能只講數量。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倡而不和】倡:同“唱”。和:響應。領唱無人應和。形容有人領導,但無人響應的冷清局面。

【脆而不堅】脆弱而不堅實。形容虛有其表。

【存而不論】存:保留。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存而不議】存:保留;議:討論。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出污泥而不染】比喻生於污濁的環境卻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純潔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道而不徑】道:走路。徑: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險。

【掇而不跂】掇:拾取;跂:擡起腳後跟站着。就近拾取,不必踮起腳跟企盼遠處的。

【淡而不厭】比喻既不熱心也不厭棄。

【富而不驕】富:富有;驕:驕傲。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氣揚。

【犯而不校】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浮而不實】形容知識淺薄,基礎不紮實;形容作風浮泛,不深入不踏實。

【高而不危】身居高位而沒有傾復的危險。

【敢怒而不敢言】心裏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敢怨而不敢言】內心怨恨但不敢說出來。

【和而不唱】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說法。

【惠而不費】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誨而不倦】誨:教誨,教導;倦:厭煩,疲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煩。

【華而不實】華:開花。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貨而不售】想賣卻賣不出去。貨:賣。

【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何樂而不爲】有什麼不樂於去做的呢?表示願意去做。

【久而不匱】匱:缺乏。指物資儲蓄充足,在很長時間內不缺乏供應。

【久而不聞其香】在有香草的房子裏呆久了,就聞不着香草的香味了。比喻處在某個環境中的時間長了,對周圍一切都覺得很平常。

【譏而不徵】譏:稽查,查看;徵:徵稅。指在關卡、市場等處只稽查而不徵稅。

【譎而不正】譎:欺詐。詭詐而不正派。

【幾而不徵】幾:稽查,查看;徵:徵稅。指在關卡、市場等處只稽查而不徵稅。

【困而不學】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見,但達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物。

【可望而不可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可一而不可再】只可做一次而不可再做。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迷而不反】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迷而不返】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祕而不露】嚴守祕密,不肯吐露。

【忙而不亂】在繁忙的工作中或緊急情況下,有條有理,毫不慌亂。

【磨而不磷】磨了以後不變薄。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境的影響。

【磨而不磷,湼而不緇】謂極堅之物,磨也磨不薄;極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環境影響,經得起考驗。 亦省作“ 磨不磷,湼不緇 ”。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磨了以後不變薄,染了以後不變黑。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境的影響。

【祕而不宣】宣:公開說出。保守祕密,不肯宣佈。

【沒而不朽】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苗而不秀】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歿而不朽】歿:死。人雖然死了,名聲或事業長存。

【祕而不泄】泄:泄漏。嚴守祕密,不肯吐露。

【密而不宣】宣:公開。保守祕密,不肯公開宣佈

【祕而不言】嚴守祕密,不肯吐露。同“祕而不露”。

【滿而不溢】器物已滿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資財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於節制守度。

【廉而不劌】廉:廉潔;劌:割傷,刺傷。有棱邊而不至於割傷別人。比喻爲人廉正寬厚。

【勞而不獲】獲:收穫。付出了勞動,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

【樂而不荒】指表現的情感有節制。同“樂而不淫”。

【老而不死】本是孫子罵舊友原壤年老無德可稱術的話,後亦指年老而不利於社會國家或拖累後輩。

【老而不死是爲賊】責罵老而無德行者的話。

【來而不往非禮也】表示對別人施加於自己的行動將作出反應。

【樂而不淫】快樂而不過分。指表現的情感有節制。

【勞而不怨】勞:勞苦,勞累。雖然很辛苦、很勞累,卻沒有怨言。形容孝子精心侍奉父母。也指當政者使民勤勞而民無埋怨。

【樂而不厭】喜愛而不厭倦。

【涅而不渝】涅:黑泥;渝:改變。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

【涅而不緇】涅:礦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緇: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

【涅而不淄】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同“涅而不緇”。

【泥而不滓】染而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泥,通“涅”。染黑。滓,通“緇”。黑色。

【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六合:指上下和東西南北,泛指天下;存:保留;論:討論。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羣而不黨】羣:合羣。與衆合羣,不結私黨。

【羣而不黨】和以處衆而不阿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黨,助也。君子雖衆,不相私助,義之與比。” 朱熹 集註:“和以處衆曰羣,然無阿比之意,故不黨。”

【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柔而不犯】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鮑魚:鹹魚;肆:店鋪。如同進入鹹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境對人的薰染和影響。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芝:通“芷”,香草;蘭:香草。好像進入滿是香草的房間,聞久了就不能聞出香味。比喻在某種環境裏呆久了,習以爲常。

【施而不費】施: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死而不悔】就是死了也心甘。

【食而不化】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爲自己的東西。

【視而不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着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質而不俚】質:樸素、單純。俚:粗俗。質樸而不粗俗。亦作“質而不野”。

【遵而不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違失。

【直而不肆】直:正直;肆:放肆。雖然耿直卻不放肆。

【直而不挺】指作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有變通。

【置而不問】

【質而不野】質:樸素、單純。野:粗俗。質樸而不粗俗。同“質而不俚”。

【知而不言】明明知道而不說。

【知而不爭】爭:爭辯。瞭解是非卻不據理力爭。形容不堅持原則。

【知二五而不知十】知道兩個五是多少,卻不知十是什麼意思。比喻看問題片面孤立。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這樣,如此。知道是這樣,但不知道爲什麼是這樣。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

【知一而不知二】知道一是什麼,卻不知道二是怎麼回事。形容瞭解事物不夠全面。

【自知而不自見】自知:有自知之明;自見:自我顯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這樣。只知道是這樣,卻不知道爲什麼是這樣。形容只瞭解表面現象,不瞭解事物的本質或事情的根底。

十二生肖有問必答,包而不辦是十二生肖中的什麼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爲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爲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爲龍,巳爲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爲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後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着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裏有十個男子,小肉包裏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爲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爲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