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相當於現在部門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6W

唐朝時期設置的翰林院,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書記處,或者中央祕書處,但權利沒這麼高。唐朝初年,政局不定,所以唐玄宗爲了保密原因才設置了翰林院這一官署用來,起草急詔(兼撰擬詩文)。

翰林院相當於現在部門

翰林院介紹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爲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爲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爲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爲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明朝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爲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爲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爲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羣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唐朝的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選翰林院被稱爲“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學士不僅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踊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由科舉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

然而,成爲翰林學士的輝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識分子投身科舉,造成了人才浪費。社會重文士輕技工,拖緩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學界和思想界的主流處於皇帝的監管之下,對學術自由和知識分子的思想獨立起了壓抑作用,有利於皇帝進行專制統治。



翰林院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部門

翰林院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社科院,也相當於中央書記處或者中央祕書處。

翰林院,唐代初置,宮廷供奉機構,安置文學、經術、卜、醫、僧道、書畫、弈棋人才,陪侍皇帝遊宴娛樂,統稱翰林院,並非正式官署。

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爲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爲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

明朝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爲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爲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爲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翰林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翰林學士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官員。

翰林學士,是古代官名。學士始設於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唐玄宗時,翰林學士成爲皇帝心腹,常常能升爲宰相。

北宋時期翰林學士承唐制,仍掌制誥。此後地位漸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爲翰林學士之職。明代,翰林學士作爲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主管文翰,並備皇帝諮詢,實權已相當於丞相。清以翰林掌院學士爲翰林院長官,無單稱翰林學士官。

翰林學士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官員。

翰林學士,是古代官名。學士始設於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唐玄宗時,翰林學士成爲皇帝心腹,常常能升爲宰相。

北宋時期翰林學士承唐制,仍掌制誥。此後地位漸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爲翰林學士之職。明代,翰林學士作爲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主管文翰,並備皇帝諮詢,實權已相當於丞相。清以翰林掌院學士爲翰林院長官,無單稱翰林學士官。

清朝時期內閣與翰林院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機構及部門?

一,內閣

滿清入關後,仍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權力開始消減,到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取代了內閣,至此內閣成了擺設。

由此可見,相當於國五院+君威

軍機處是清朝官署名,也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於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設立。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泄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爲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軍機章京等,均爲兼職。乾隆帝時期復設軍機處,從此成爲清朝的中樞權力機關,一直到清末。

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爲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祕書處。同時,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

另外,軍機處在辦公場所和官員設置上沒有正式的規定,也無品級和俸祿。需要強調,軍機處雖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但歸根結底聽命於皇帝,成爲封建皇權的統治工具。宣統三年(1911年)四月責任內閣成立後軍機處被撤銷。

由此可見,相當於國五院+君威

二,翰林院

清因明制,設翰林院。置掌院學士兩人,滿、漢各一人,從二品。清掌院學士無文學撰述之責,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的名義長官,與唐宋之翰林學士有所不同。但仕爲翰林官者不僅升遷較他官爲易,而且南書房行走及上書房行走例由翰林官爲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優待厚遇 。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均由翰林官主持,形成座師制度,文脈與人脈相互交織,使翰林影響延伸至各個領域。翰林在知識界享有崇高聲望,對社會的方方面面發揮着巨大的影響力。翰林院制度不始於清代而以清代爲最完備,資料最爲豐富,機構最爲龐大,品秩最爲突兀,規模最爲壯觀,是集歷代大成的產物。

由此可見,翰林院大概相當於教育部+社科院

翰林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翰林相當於現在的祕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唐玄宗時,從文學侍從中選拔優秀人才,充任翰林學士,專掌內命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佈討伐令等。

由於翰林學士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當時號稱“內相”。首席翰林學士稱承旨。北宋時,翰林學士開始設爲專職。明代,翰林學士作爲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主管文翰,並備皇帝諮詢,實權已相當於丞相。

清朝的翰林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清朝的翰林院掌院學士屬於從二品官員,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官員。

翰林是我國古代官名。它的由來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時,從文學侍從中選拔優秀人才,充任翰林學士,專掌內命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佈討伐令等。由於翰林學士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當時號稱“內相”。首席翰林學士稱承旨。

擴展資料:

清因明制,設翰林院。置掌院學士兩人,滿、漢各一人,從二品。清掌院學士無文學撰述之責,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的名義長官,與唐宋之翰林學士有所不同。但仕爲翰林官者不僅升遷較他官爲易,而且南書房行走及上書房行走例由翰林官爲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優待厚遇。

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四級。從品就是副職的意思,正品則是正職。從二品就是副二品的官員,比正二品低半級。

翰林院自出現便與科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發軔於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選舉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其核心是通過考試以選拔官員,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並促進社會成員規範化地垂直流動。此制儘管有其種種欠缺與不足,而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卻不失爲一項較爲公正的選材制度。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翰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