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8W

都督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首長的官,相當於現在方面軍司令。都督官職興於三國,其後發展成爲地方軍事長官,明以後成爲中央軍事長官。民國初年各省也設有都督,兼管民政。

都督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都督的起源:

都督一名在漢末三國時期開始大量出現,其中有的是偏裨將校,有的則是一軍元帥或一個軍區的主將。前者被稱爲帳下都督或部曲督,後者被稱爲持節都督,影響最大的是後一種。持節都督來源於漢代的督軍御史,職責是監督州郡鎮壓“盜賊”。

如東漢順帝時,御史中丞馮緄持節督揚、徐二州兵鎮壓九江“盜賊”,就是一例。其後,又以中郎將督軍,更增加了軍事統帥的因素。漢末董卓之亂後,州郡擁兵割據稱雄,朝廷爲了籠絡他們,有以將軍兼督數州或都督某州的稱號。

獻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紹爲大將軍,賜弓矢節鉞兼督冀、青、幽、並四州,是最早見於史籍的持節都督。大約同時,魏武帝曹操以程昱爲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這種都督就成爲統治地方的軍政長官了。



都督相當於現代什麼職務

古代時期都督相當於現在的方面軍司令。

都督是中國古代軍事長官的一種,興於三國,最初是作爲監督軍隊之官,後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因爲征伐四方,乃於出征時暫時設置督軍御史以監督諸軍,事成回師後則罷官。

魏晉以後”大都督“是全國最高軍事統帥,都督是地方軍政長。明以後成爲中央軍事長官。民國初年各省也設有都督,兼管民政。

都督的起源:

都督一名在漢末三國時期開始大量出現﹐其中有的是偏裨將校,有的則是一軍元帥或一個軍區的主將。前者被稱爲帳下都督或部曲督,後者被稱爲持節都督,影響最大的是後一種。持節都督來源於漢代的督軍御史,職責是監督州郡鎮壓“盜賊”。

如東漢順帝時,御史中丞馮緄持節督揚、徐二州兵鎮壓九江“盜賊”,就是一例。其後,又以中郎將督軍,更增加了軍事統帥的因素。漢末董卓之亂後,州郡擁兵割據稱雄,朝廷爲了籠絡他們,有以將軍兼督數州或都督某州的稱號。

獻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紹爲大將軍,賜弓矢節鉞兼督冀、青、幽、並四州,是最早見於史籍的持節都督。大約同時,魏武帝曹操以程昱爲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這種都督就成爲統治地方的軍政長官了。

擴展資料:

都督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司令,在我國,司令和司令員沒區別,不過司令員是正式稱謂。

軍、兵種、武警總部、大軍區、省軍區、軍分區、衛戍區、警備區、海軍艦隊、軍區空軍和各基地的軍事主官稱作司令員。

2012年(壬辰年)10月28日各省武警總隊總隊長統一改稱爲:司令員。

其它國家軍隊沒有司令員的叫法,一般都稱呼司令。

司令員是規範的稱呼;司令是口語,不規範,特別是在行文或著書時不應使用“司令”。但兩種叫法的都是指某部隊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都督

古代的“都督”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相當於現今公務員體制的部級正職,省級正職:三至四級公務員。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爲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語與蒙古語中的脫脫一名來自都督。

後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因爲征伐四方,乃於出征時暫時設置“督軍都御史”,簡稱督軍、都督,以監督諸軍,與監軍相同。事成回師後則罷官。漢末、三國時期,都督一職獲得較大發展,開始逐漸成爲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軍事首長的正式官名。

魏文帝則以上軍大將軍曹真都督中外諸軍,假黃鉞,以總統外內諸軍。同時,又在中央以外軍事重地置都督以管理諸州的軍事,或兼領刺史,都督亦開始爲地方的軍事首長。晉朝初期,都督爲持節使臣以督諸軍,持節都督分爲三級,都督諸軍者地位最高,監諸軍次之,督諸軍地位最低。持節亦分爲三級,使持節爲上,持節次之,假節爲下。

隋朝另設總管,大都督等職成爲武官軍銜,隋煬帝時改大都督爲校尉,“帥都督”爲“旅帥”,都督爲“隊正”。唐朝時改“大都督”爲“驍騎尉”、“飛騎尉”,“帥都督”爲“雲騎尉”,“都督”爲“武騎尉”。唐朝於各州設總管,並加持節。

唐高祖武德元年,設洺州、荊州、幷州、幽州、交州五州爲大總管府,七年又改爲“大都督府”,都督之名復立。唐睿宗太極初年,以幷州、益州、荊州、揚州爲四州都督府。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再加上潞州都督府,成爲五大都督府。其餘都督府亦分爲上中下等。其中上都督府有五個,中都督府十三個,下都督府有十六個。

北宋時,都督多以親王擔任,但不常置。南宋時則多爲軍事首長的加銜,在需要時出兵時加銜。元朝時,設大都督府,負責統轄諸部及地方軍。

明朝初年改樞密院爲大都督府,負責節制諸軍,洪武年間又設五軍都督府,分爲中、前、後、左、右五軍,但在明朝中葉之後都督又成爲虛職。清朝初期,都督亦爲軍事首長的加銜,後來被廢止。

古代的都督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相當於現在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歷史發展:

北宋於行政區都督府設都督,一般以親王擔任,不常置,缺者以知府事爲長官,掌本府兵民之政。地位較高者稱大都督。

元天曆二年(1329),立欽察親軍都督府,後改爲大都督府,置大都督,統轄欽察諸部侍衛軍及地方鎮戍軍。

明朝初年(1361),朱元璋改樞密院爲大都督府,設大都督,節制中外兵馬。洪武十三年(1380)誅胡惟庸,爲防止軍權過分集中,改大都督府爲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各設左﹑右都督一員。

清初,沿襲明制,以左右都督﹑都督等爲提督和總兵官的加銜。乾隆十八年(1753)廢止。

清末民國,辛亥革命,起義各省多置都督,爲地方最高軍政長官。袁世凱上臺後改稱某某將軍督理某省軍務。1916年袁死後改稱督軍,1922年又稱督理。

擴展資料:

含義

都督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首長的官名。最初是作爲監督軍隊之官, 後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因爲征伐四方,乃於出征時暫時設置督軍御史以監督諸軍,事成回師後則罷官。漢末三國時形成的軍事職稱﹐魏晉時發展成爲中央或地方軍事領導長官。

都督一名在漢末三國時期開始大量出現﹐其中有的是偏裨將校﹐有的則是一軍元帥或一個軍區的主將。前者被稱爲帳下都督或部曲督﹐後者被稱爲持節都督﹐影響最大的是後一種。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都督

都督是什麼官職呀?

都督相當於現今公務員體制的部級正職,省級正職:三至四級公務員。

漢末三國時形成的軍事職稱,其後發展成爲地方軍事長官,明以後成爲中央軍事長官,相當於軍區的司令或是相當於現代的方面軍司令。唐朝都督帶使持節的,稱爲節度使。

相當於現今公務員體制的部級正職,省級正職:三至四級公務員。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爲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語與蒙古語中的脫脫一名來自都督。

隋唐時期:

隋代軍區亦稱總管。唐初承隋制﹐其領軍出征者爲行軍總管或大總管。至武德七年﹐復以總管府爲都督府﹐大總管府爲都督府﹐而行軍總管及大總管不變。大都督常以宗王遙領而以長史代理其職。其餘都督則分爲上﹑中﹑下三等。

貞觀元年﹐內地都督府多被裁撤。景雲二年﹐睿宗曾擬分全國爲二十四都督府﹐令都督糾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惡﹐但並未實行。

唐代都督權輕﹐雖加使持節之號﹐並不真正賜節。景雲二年以賀廷延嗣爲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實授旌節。從此節度使代替都督﹐成爲地方最高的軍事長官。唐後各代也襲用都督名號﹐但名號雖同﹐其職權與組織形式與魏晉南北朝時已迥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