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懼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6W

意思是: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勇者不懼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勇者不懼

成語發音:yǒng zhě bù jù

成語解釋: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成語出處:《論語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成語繁體:勇者不懼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有膽識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勇者不懼的意思

勇者不懼的意思是:指勇敢地實踐前行,不再畏懼任何困難。

在這個成語中,“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這個成語也是出自《論語•子軍》:“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關於這個成語還有一個小故事供大家參考,也可以通過這個故事給大家更好的理解這個成語。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在陳國閒居無事,與弟子討論修身之事。孔子認爲做“士”要做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好,士分三類:“不辱君命,爲國效力;孝悌兼備,鄉鄰模範;言信行果,千金一諾。”

論語中“勇者不懼”什麼意思?

“勇者不懼”出自《論語·子罕》。

“勇者不懼”,不是指逞一時的匹夫之勇,其意思是指勇敢的人不會畏縮,尤其是是當大難來臨時置生死於度外的心態。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馬牛請教如何去做一個君子,孔子回答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問:“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稱作君子了嗎?”孔子的回答是:“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也就是說,如果自己問心無愧,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呢?當然,君子坦蕩蕩,不僅是一個行爲端正的問題,同時也來自於人的內在品德。

勇者不懼什麼意思

勇者不懼。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語本《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出處《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意思

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 勇者不懼的意思是:“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出處 《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典故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馬牛請教如何去做一個君子,孔子回答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問:“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稱作君子了嗎?”孔子的回答是:“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也就是說,如果自己問心無愧,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呢?當然,君子坦蕩蕩,不僅是一個行爲端正的問題,同時也來自於人的內在品德。古人認爲,君子有三種基本品德——仁愛、智慧和勇敢。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也就是說人如果有着一顆博愛之心,有着高遠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堅強的意志,那麼他就必然會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從而心底寬廣、胸懷坦蕩。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意思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會疑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智、仁、勇在儒家思想中是三個重要的範疇,是君子的重要品質,也是“仁”在不同方面的體現。

知者不惑的出處

“知者不惑”出自《論語·子罕》,原句爲:“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仁的釋義

“仁”的本意指人和人之間互相親愛。“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會倫理範疇,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等無不圍繞仁展開,三綱五常是儒家倡導的基本社會倫理準則,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

孔子認爲,“仁”雖然高尚,但並不難做到。他說:仁德離我們很遠嗎?我們一心追求仁德,仁德自然就會具備了。《論語》中記載了顏淵、仲弓、子貢、樊遲、司馬牛等衆弟子向老師請教如何培養個人的仁德,孔子在和弟子們的問答中談了很多具體的方法。

在孟子看來,“仁”雖然是友愛他人,但是這種友愛應該遵從人類親近親人的本性,應該是從親近自己的親人開始,也就是說“親親,仁也。”由友愛親人進一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做到了“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