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指的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8.47K

文同。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時期一個叫文同的畫家,胸有成竹這個故事出自我國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蘇東坡創作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這篇散文當中,現如今,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是指在開始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和打算。

胸有成竹這個故事講的是,在北宋時候,有一個叫做文同的畫家,他十分喜歡畫竹子。

胸有成竹指的是誰

無論是颳風下雨、電閃雷鳴,又或是炎熱酷暑、寒冬臘月,文同總會堅持去竹林當中觀察竹子的形態。在觀察竹子的時候,他不僅會細心的去丈量竹子的尺寸,還會將葉子的稀疏給記錄下來。在長年累月對竹子的觀察之下,無論是什麼天氣和情景下的竹子形態變化、顏色、姿勢等等方面,文同都一清二楚。因而在他畫起竹子的時候,是完全不需要畫草圖的,因爲竹子的姿態早就存在於他的心中。

而後求取文同畫竹的人越來越多,他也成爲了一個畫竹子的高手。北宋時有一位學問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歡竹子,經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細觀察竹子生長的情況、枝葉伸展的姿態、竹筍成長的細節以及在四季中的變化。他對竹子非常熟悉,閉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樣子,一有時間就在家裏畫竹。

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遠近聞名,許多人千里迢迢地趕來請他畫竹。晁補之是文同的知心朋友,常和文同喝酒賞竹,最愛看他畫竹。有一位年輕人想向文同學習畫竹,先向晁補之請教文同畫竹的祕訣,晁補之說:當他畫竹時,已經心裏面有竹的影子了,這就是他獨到的地方。

文同(1018-1079年),宋代著名書畫家、詩人。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鹽亭縣)人。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陵州、洋州等知州,元豐初年知湖州(今浙江吳興),未到任而卒,人稱文湖州。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爲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文同以善畫竹著稱。他注重體驗,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

他畫竹葉,創濃墨爲面、淡墨爲背之法,學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又稱之爲“文湖州竹派”。著《丹淵集》。

"胸有成竹"的主要人物是誰?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文與可。原意是畫竹子以前,心裏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

後用以比喻辦事以前,已經有全面的設想和安排。

出自《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1成語典故北宋有個大畫家叫文與可,他首創了畫竹葉時以深墨爲面,淡墨爲背的寫意墨竹,開創了墨竹畫派,對後世的畫壇影響深遠。文與可畫竹可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爲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記錄竹子在不同季節的生長情況,一有靈感就鋪紙研墨,把竹子的印象畫在紙上。時間一天天過去,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各種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裏了,只要凝神提筆,在畫案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形態各異的竹子就好像在眼前晃動一樣。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栩栩如生。

可每當人們誇獎他的時候,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與可的畫很有研究,他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現在人們用“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誰成語故事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誰

《胸有成竹》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宋著名畫家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出自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其主要講述了北宋畫家文同因爲對竹子有過細緻的觀察和研究,因此每次畫畫時都得心應手。

同行知道這件事後,都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一詞也就此衍生而來,其意思是:做事之前已做好準備。文同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居士”,人稱“石室先生”,爲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文同於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中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

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從表兄,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爲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胸有成竹,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畫家文同。成竹:完整的竹子。

胸:心裏。

胸有成竹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基本釋義: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出 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近義詞:心照不宣 、急中生智、 大刀闊斧、 成竹在胸 、胸中有數、 計上心頭 、心中有數。

反義詞:束手無策、 心中無數 、胸中無數、 不知所措。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

著名畫家、詩人。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擴展資料:典故故事北宋時候,文同爲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裏頭,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

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有一回,天空颳起了一陣狂風。文同一心要看風雨當中的竹子,爬上山坡,走進竹林。

只見竹子在風雨的吹打下,彎腰點頭,搖來晃去。文同細心地把竹子受風吹雨打的姿勢記在心頭。由於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地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淨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着畫草圖。

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讚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誰?

是蘇軾。胸有成竹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意是畫竹子以前,心裏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

後用以比喻辦事以前,已經有全面的設想和安排。

出自《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意思是畫竹子時要在心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擴展資料相關典故:竹子初生時,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節、葉都已經具備了。

從像蟬的腹部、蛇的鱗片一樣,到劍一樣挺出高達十尋的,各種形態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一骨節一骨節地來畫它,一片葉一片葉地來堆砌它,哪裏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所以畫竹一定要心裏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筆來仔細的觀察,就會看到他所想畫的竹子,急起揮筆,依照心裏竹子的形象,一氣呵成,以再現心中所見到的(竹子)。(這個過程)好像兔子跳躍飛奔、鷹隼俯衝下搏一樣,稍一遲疑,機會就失去了。

不能做到這樣,但心裏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心裏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於想法和動作內外不一,心與手不能協調一致,沒有學習的過錯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