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誰說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7W

陳湯。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中的這句臺詞最早源自2000年前,西漢陳湯遠征中亞,斬殺郅支單于,霸氣宣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朝和唐朝在中國歷史上以“強漢盛唐”並稱,漢朝相對於唐朝,自漢武帝即位後,其外交政策趨於強硬,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約前6年),字子公,山陽郡瑕丘縣(今山東兗州東北)人。 西漢時期將領。

陳湯學識淵博,通達事理,起家太官獻食丞,交好富平侯張勃。漢元帝時,以薦爲郎,數求使外國。時匈奴郅支單于役屬康居,攻略烏孫、大宛,威脅西域。建昭三年(前36年),乃以西域副校尉與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矯制發城郭諸國兵及車師戊己校尉屯田吏士進擊康居,誅郅支單于。賜爵關內侯,遷射聲校尉。成帝初,丞相匡衡劾其矯制發師,盜所收康居財物,以此免官。又因上書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失實,削爵爲士伍。後爲大將軍王鳳從事中郎,幕府事皆爲所決。鴻嘉二年(前19年)成帝詔罷昌陵,遂以妄言復徙民實陵,爲大司馬衛將軍王商劾奏,又以貪贓事發,以此免爲庶人,徙敦煌、安定。後歸長安,卒於成帝、哀帝之間。 後追贈破胡侯。王莽掌權後,追贈諡號爲壯。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誰說的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出自班固的《後漢書》中的陳湯列傳,原句是這樣的:“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陳湯在給漢元帝上書說明關於矯詔討伐北匈奴郅支單于時說的,大致的意思是:應該把在這次戰爭中砍下的敵人首級懸掛在蠻夷的居住地,讓這些人知道,凡是膽敢冒犯我大漢王朝的任何組織或者是個人,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們也一定要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爲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薰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羣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國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爲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爲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