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節日呢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4W

介子推。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

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節日呢

流亡期間,只剩下介子推等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哭。

裝險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

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爲不慕虛名,不計報酬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間社會廣爲傳頌。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功成身退”。傳說文公爲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爲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

雖然寒食節的真正起源並非來自於此,但將紀念介子推作爲寒食節起源的說法卻更爲流行,甚至後來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許多人又把紀念介子推作說成清明節的起源。據《史記》記載,在重耳得到秦繆公相助,得以返國時,與介子推一起追隨重耳19年 的咎犯擔心先前出奔在外,多有犯冒犯重耳之處而假意請辭。介子推認爲晉君歷盡艱險,重返王座,乃上天相助,咎犯身爲臣子,攜功要君,惺惺作假,早有歸隱之意的介子推恥與其爲伍,於是藉此機會歸隱鄉間。晉文公登基後,按功績對臣子一一封賞,卻唯獨漏賞了介子推,“推亦不言祿,祿亦不及”,有人爲介子推的遭遇抱不平,將一首詩掛在宮門口:龍欲上天,五蛇爲輔。

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晉文公見後,派人召介子推,得知介子推已攜老母隱入綿山,於是將綿山之地封與介子推,並改名“介山”。

清明節的來歷,它是紀念誰的

清明節是紀念介子推的,在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

流亡期間,只剩下介子推等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哭。裝險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

清明節是爲了紀念誰?

清明節是爲了紀念介子推。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國外,生計難尋。

餓的暈倒在路上,此時,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可此時,以前捨命救他的介子推卻早已病死,爲了紀念他,晉文公將他死去的日子定爲清明節,並流傳至今。擴展資料晉國百姓每逢介子推去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的上方,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

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紀念誰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掃墓,即爲“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爲與禮俗觀念。“墓祭”禮俗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

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爲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爲一體,具有極爲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爲了紀念誰由來與傳說

清明 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 是爲了紀念誰呢?本文是我整理的清明節是爲了紀念誰資料,僅供參考。

清明節的紀念人物 清明節爲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

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的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 春分 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由來與 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