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誰無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3W

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只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最好的了。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宣公二年》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人誰無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羣臣賴之。士季叩頭回答說:“一個人誰沒有錯,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事情了。《詩》說:‘事情不難有個好開始,很少能有個好結果。

’如果像這樣,能夠彌補過錯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夠有好結果,那就是國家的保障了,豈只僅僅臣下們依靠它。《左傳》這部史學著作的全名叫做《左氏春秋傳》,被儒家弟子奉爲“儒家十三經之一”。

這部史學著作主要記述了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至魯哀公二十七年這二百五十四年當中的史實。這部史書的體裁爲編年體,它的敘事非常的詳細,對於現代研究春秋時期的歷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左傳》當中對於敘事的方面,十分講究謀篇佈局,其中的文字也非常的翔實生動,特別是關於一些戰爭的描述,展現地十分生動、形象。

因此,雖然《左傳》是一部史書,它實際上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也具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爲了讓“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句話的內涵更飽滿些,我們來看看背後的故事。據記載,在春秋時期,晉靈公雖身居高位,但是德不配位,他脾氣不好,性格殘忍,喜歡濫殺無辜。

除了脾性不好之外,作爲君主,他寵幸佞臣,生活奢侈,以重稅壓榨民衆,以至百姓苦不堪言。在晉靈公的無道統治下,危險漸漸萌芽,局勢也頗爲動盪。爲了避免出現政變,晉靈公手下兩位說得上話的大臣,即趙盾和士季冒死勸諫,希望晉靈公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性,明白自己的過錯。當時,爲了勸諫晉靈公,士季就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即“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晉靈公根本就聽不進去,更要命的是,他不僅不聽,還派人暗殺趙盾。晉靈公這種不認錯的態度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同時他的殘暴已經傷透了民衆的心。於是,人們集結起來開始反抗他的暴政,最後,晉靈公死在了趙穿的刀下。故事中,晉靈公身份尊貴,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與普通人比起來,算是“天之驕子”了。

同時,人的脾性有急躁的,有溫和的,他顯然屬於前者,性格特質本稱不上善惡,但是他不僅沒有意識到暴躁和貪婪是一種需要改正的壞習慣,還恣意妄爲,我行我素,一錯再錯,最後自掘墳墓,讓自己在“惡”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如果晉靈公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擔起他尊貴身份背後的責任,或許他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麼意思?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爲: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只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最好的了。出處:魯國·左丘明《左傳》多行不義必自斃。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白話釋義:多幹壞事,一定會自取滅亡。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書經》上說:“處於安樂的環境之中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

”想到危難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沒有了禍患。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衆說紛紜。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後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爲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

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太史司馬遷稱其爲“魯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爲史官,曾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據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史《左傳》,又作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他被譽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成爲中國史家的開山鼻祖。文章簡介:《左傳》的記敘範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作品中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左傳》以《春秋》爲本,並採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麼意思?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事情了。這句話出自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

”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人沒有不犯錯誤的,犯了錯但是能及時改正,這就是最好的了。“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春秋時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宣公·宣公二年》。

《左傳》的介紹《左傳》是一部記史文學作品,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傳》記載的歷史開始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爲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班固等人都認爲《左傳》是左丘明所寫。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唐朝的趙匡首先懷疑《左傳》不是左丘明所作。

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爲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