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簡介

來源:趣味百科館 3.13W

雍正名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雍正是康熙帝第四子,1678年12月13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母爲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在康熙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勢力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雍正繼位。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禛,愛新覺羅氏。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於紫禁城。

雍正皇帝簡介

清聖祖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爲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爲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爲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並未因其性格弱點而遠離朝政,反而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父皇玄燁駕崩,胤禛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允禩爲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泄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

爲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爲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爲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爲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爲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爲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爲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爲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

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祕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鹹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卒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泰陵。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駕崩,他是病死的,屬於積勞而終,終年58歲,廟號世宗,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曆。雍正在位期間不僅勤於朝政,並且十分癡迷於治理天下,堪稱古代勞模,爲此他每天要批閱幾百斤奏摺,而且持續時間很長,幾乎一年沒有幾天休息,再加上雍正已經58歲了,所以最後終於累到了。

而關於雍正死因,也有人說他是吃金丹吃的,不過他吃金丹並不是爲了長生,而是爲了讓自己的病情好轉,可惜金丹有毒,身體越吃越差,最後一病不起。在此基礎上,進行改編,就有了《甄嬛傳》中的劇情。

雍正皇帝簡介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滿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第四子,母爲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去世後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早年經歷胤禛於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寅時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是康熙帝第四子。德妃烏雅氏所生。由於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沒有撫育的資格,此外,清初時後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後由佟貴妃撫養。康熙帝曾評價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後經胤禛請求,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語。

因性情急躁,父皇康熙帝用“戒急用忍”訓喻他。胤禛早年隨康熙巡歷四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罷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選新太子的過程中,胤禛支持復立胤礽,同時與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關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復立胤礽爲太子。

同年封胤禛爲雍親王。 此間諸皇子爲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爲激烈 。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康熙諸皇子儲位的傳奇猜疑很多。

胤禛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誠孝,畫西藏於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登基爲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登基後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撫封爲廉親王,後被削宗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爲“阿其那”(意爲待宰的魚)。

康熙的皇九子胤禟發往西寧,後被削宗籍和圈禁, 並被改名爲“塞思黑”(意爲討厭的人)。皇十子胤礻我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禎(允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後來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繼位的談論便不絕於耳。

雖然史學界對皇位合法性尚無定論,但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是不成立的,因爲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佈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主張篡位說的學者中,有的認爲康熙去世過於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佔了先機;有的認爲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爲儲君。按照正統繼位說學者觀點,如果沒有實在的證據證明其他皇子爲康熙所屬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並且在詔書中一般都是加上個皇字的,比如傳位於皇四子,假如這樣”十“改爲”於“是沒有根據的。

改革朝政即位後,他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爲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

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鑑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祕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徵暴斂。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針對康熙末年各地虧空錢糧嚴重,決定嚴格清查,對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贓,對民間拖欠,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徵。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後圈禁致死。並因此株連出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試題案。雍正七年(1729年),發生曾靜遣其徒張熙策動川陝總督嶽鍾琪謀反的投書案,牽連到已故理學家呂留良,雍正帝遂大興文字獄,以作爲控制思想、打擊政敵、提高自己權威的手段。

同年,爲適應西北用兵之需,始設軍機房(雍正十年時改軍機處),選親重大臣協辦軍務。軍機大臣只能繕述皇帝命令,本身無贊畫權,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權於一身。他還在題本、奏本之外,命督撫布按等地方大員密摺奏事,以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

雍正帝把他批閱過的奏摺選擇一部分輯成《硃批諭旨》。他對臣工的諭旨,由張廷玉等紀錄編成《上諭內閣》、《上諭八旗》。他的各種體裁的文章被後人輯爲《御製文集》。 去世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因爲工作過勞而暴卒,在批閱奏章時去世。

一說雍正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 。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清朝雍正帝的生平簡介

​雍正帝名爲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帝的四子,生母是烏雅氏,但由於烏雅氏出生低微,而清初後宮兒子不允許交由生母撫養,所以胤禛是由佟貴妃撫育長大的。下面是我爲大家整理的清朝雍正帝的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雍正帝的生平簡介 胤禛幼年喜怒不定,性情急躁,所以康熙用“戒急用忍”來訓喻他, 少年跟隨康熙四方遊歷,於1698年被封爲貝勒。

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胤禛與皇八子胤禩支持復立廢太子胤礽。

次年,胤礽再次被立爲太子,胤禛被封爲雍親王。太子胤礽被兩立兩廢,使衆多的皇子對皇位虎視眈眈,胤禛於是隱藏鋒芒,韜光養晦,與兄弟們維持和睦,又向康熙表示誠孝,因此贏得了康熙的信賴。康熙臨終前留下遺詔,立雍親王胤禛爲帝。 公元1722年,康熙帝病逝,胤禛繼位,次年,將年號改爲雍正,故又稱雍正帝。

胤禛即位後,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得到重用,其他兄弟皆被削去爵位或幽禁。所以雍正帝胤禛是 歷史 上著名的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 胤禛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強化了密摺制度,設立軍機處以加強皇權,爲避免九子奪嫡的事件再度發生而祕密立儲,又推行攤丁入畝、耗羨歸公等政策使經濟得到了發展,且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另在 文化 外交上也有所建樹,爲康乾盛世的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元1735年,雍正在批閱奏章時猝死,被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 孝恭仁皇后爲何不喜親兒雍正 歷史中德妃(孝恭仁皇后),真的不喜歡四阿哥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烏雅氏的身份開始說起,烏雅氏的父親是護軍參領,是個小官,其祖父曾經當過廚師長,在御膳房工作過。在尋常老闆姓眼裏這是個肥差,但是在皇宮裏卻是個小職位,所以烏雅氏的出生很低微。

烏雅氏生雍正的時候剛好還是常在的時候,按照清朝的政策烏雅氏是不能親自撫養雍正的,沒有這個權利更沒有這個資格。 胤禛出生後康熙就把他交給了貴妃撫養,烏雅氏成爲了雍正的生母,皇貴妃擔起了照顧他的責任。佟佳氏是當時後宮的負責人,因爲皇后剛剛駕崩,所以就由佟佳氏全權負責後宮的大小事務。

佟佳氏的出生和家庭背景也是很厲害的,佟父是朝中大臣,而且太后是佟佳氏的姑媽,康熙的表妹,算是皇親國戚了。由於這層關係佟佳氏的地位上升很快,晉升到了皇貴妃的地位。康熙帝的2界皇后都死了,所以長時間沒有立新後。佟佳氏雖然貴爲貴妃,但是她的權利和地位相當於皇后,所以胤禛跟着佟佳氏身份地位明顯的有了提高。

胤禛從小就沒在烏雅氏的身邊,兩人雖有血緣關係但是沒有親情,母子兩人許久都不會相聚甚至見上一面。烏雅氏後來生了十四阿哥,對這個兒子孝恭仁皇后很是喜歡。心中這份失去的愛有了另外一個孩子彌補,這也是導致胤禛和母親感情變淡的原因之一。 孝恭仁皇后對於雍正的不喜歡讓世人都看在眼裏。

雍正當上皇帝后,希望年邁的老母親能移駕寧壽宮,這是專門給太后住的行宮。但是孝恭仁皇后不願離開永和宮,這一動作就直接擺明了自己的態度和想法。她不想承認雍正當皇帝,所以不願自己被稱爲太后住太后的宮殿,這讓雍正很是尷尬。本來登基就已經是麻煩事很多,作爲生母對沒站在自己這邊,也傷透了雍正的心。

孝恭仁皇后其實在晚年並沒有年輕時的那麼得體與善解人意。雍正從小被抱離生母的身邊寄於他人身邊,喊着別人母親,但是這並不是雍正所期望,他也只有接受安排的命運,這對雍正是不公平的。孝恭仁皇后遭遇的事情雖然值得同情,但是都是受害者,對兒子偏心還表現如此明顯就有失體統了。

孝恭仁皇后出生低微,她被皇帝寵幸後一直默默地做着最低微的嬪,可是她生下了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母憑子貴,孝恭仁皇后的地位一步步地提高,可是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兒子雍正,其中的原因是雍正出生就被送給了其他妃嬪撫養,這讓孝恭仁皇后很心痛,所以她十分恨雍正,這就是孝恭仁皇后爲何不喜歡自己兒子雍正的原因。 雍正新政 雍正繼位之前,朝野內外因爲奪嫡之事,時局動盪、民間大大小小的起義不斷。

新官上任,雍正新政推出後對於社稷的安穩起了不少的作用。接下來爲大家詳細介紹雍正新政。 先從立儲說起,經歷了九子奪嫡之後,他深刻地體會到必須改革立儲制度。清自他之後,所有的皇帝都會事先把遺詔置於規定的匾後,直到皇帝死後遺詔纔可以被打開。

不經歷痛,就不會事情的嚴重後果,我想他深受奪嫡的陰影。 他在位期間的奏摺的數量多的數不勝數,不愧爲最勤政的帝王。他把奏摺制度規範化、擴大化和保密化。

奏摺的傳遞有規定的流程,可以呈報奏摺的人數比康熙時多了十倍,奏摺除了他可以看外,誰都無權看。 軍機處的設立也是重要的一項新政,軍機處是他的祕書班子。對於貪官採取嚴懲不貸的極端手段,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效果。同時徹底清查錢糧,不允許任何人有僥倖的心理。

誰要馬虎上報錢糧數或者貪污受賄的,等待他們的處罰不是抄家充公就是凌遲處死。這項嚴厲舉措收效甚好,他在位期間的官風清正古今罕見。 爲了減輕農民負擔,他取消人頭稅,實行按天地的畝數交稅。

這樣既沒有造成地主的經濟損失,又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同時改土歸流,雖然利用武力進行鎮壓,造成了一定程。

雍正皇帝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滿族,母爲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愛新覺羅,名胤禛,滿族,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世宗本紀》上說他“有異徵,天表魁偉,舉止端凝。

”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爲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

此間諸皇子爲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爲激烈,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胤禛表面竭盡孝心,友愛兄弟搏取了父皇的好感。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死,他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爲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泄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

雍正帝着手鞏固皇位: 他嚴厲打擊朋黨、政敵。雍正有兄弟多人,雍正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當作勁敵,對他們予以堅決打擊。雍正二年七月印製他的《朋黨論》,發給諸王和要員。

文中強調臣子要與君王同好惡,指出朋黨的危害。做罷輿論後就立即處置他們: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降爵爲郡王,拘禁湯山,後來派去守陵,再後來降爵爲貝子,受圈禁。康熙的皇九子胤禟發往西寧,由年羹堯監視併名其爲“賽思黑(討厭鬼)”,皇八子胤禩被圈禁,改名爲“阿其那(俎上之魚)”。

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革職,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錮。 排除兄弟方面的威脅後,雍正帝又對倚功自傲或倚親自矜,結黨營私,企圖爭奪九鼎的年羹堯、隆科多開刀。年羹堯歷任川、陝巡撫、總督,有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的功勞。

驕縱攬權,用人自專,企圖奪權。雍正三年(1725),雍正調他任杭州將軍,十二月他以92大罪令其自盡。隆科多是皇親貴戚:其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姊是雍正嫡母孝懿皇后。康熙在世時用爲一等侍衛,臨終時被任爲惟一的傳詔大臣。

雍正登基後,隆科多被任命爲總理事務大臣、吏部尚書。他恃親自矜,招權納賄,籠絡黨羽。雍正五年以41大罪將他圈禁,六年死於禁所。 雍正的死因是清宮謎案之一,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歷史學者閻崇年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五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雍正被呂四娘砍了頭死的。

雍正時期一個叫呂留良的人在文字獄中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但是傳說他的女兒,一說是孫女,呂四娘漏網了,她拜師學藝,武藝高強。後來想法喬裝打扮混到了皇宮裏面,見了一個機會,把雍正的頭砍下來,替她父親/爺爺報了仇。這個傳說很生動,雍正沒有頭怎麼發喪,傳說做一個金頭給擱上,這樣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

很多專家研究之後,認爲雍正是被呂四娘殺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爲當時在這滿門抄斬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呂留良的女兒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說,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宮,即使混到皇宮,也沒有機會把雍正給殺了。所以這只是一個野史小說在這兒編造的一個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種說法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個戀人,這戀人叫竺香玉,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宮裏來。

他奪了曹雪芹的所愛,於是曹雪芹就通過祕密的辦法和竺香玉進行聯繫,竺香玉雖然身在皇宮,心還想着曹雪芹,於是見了一個機會,就謀殺雍正。這個也是野史小說之言,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不可相信。 第三種是《梵天廬叢錄》的說法,說雍正是被一個宮女給勒死的,但是還差一點,又被救活了。

這個故事我認爲屬於移花接木,明朝有這麼一個故事,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他對宮女很暴躁。因爲嘉靖他吃煉丹藥,他有時候脾氣暴躁,經常鞭撻宮女。有一個宮女叫楊金英,一天夜裏,趁着嘉靖皇帝睡着的時候,用黃的綢子就勒嘉靖的脖子。因爲她特別緊張,慌亂之中打了一個死結,她以爲勒死了,參與其事的另外一個宮女害怕了,把這個事情趕緊告訴皇后,皇后急忙跑來的時候,一看嘉靖已經斷氣了,皇后趕緊命令傳御醫,御醫叫許紳,來了以後,覺得問題很嚴重,就下了急猛藥來治,經過了四個時辰,嘉靖就有了一點聲音,透了一口氣。

然後,史書記載說:“嘉靖吐紫血數升”,後來又經過一個時期的調理,就把嘉靖給救活了,當然楊金英等就被殺了。這個事情是真的,歷史有記載。據說後來嘉靖皇帝晚上睡覺的時候,這一個屋子是三九二十七張牀,別人不知道他睡在哪個牀上。

後來我問故宮的先生,我說有沒有發現他那牀是不是就是二十七張,他說已經不可考了,因爲是明代的事情,清朝格局都變了。嘉靖曾經被宮女勒得斷了氣,後來搶救過來,這是歷史真事。我看過朝鮮《李朝實錄》,朝鮮的使臣到明朝來,對這個事情也做了很詳細記載,我們剛纔講的故事就是把明朝的故事挪到雍正這兒來,可能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出於反滿的需要,編造了這麼一個很生動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可以鄭重地說,這個不是歷史事實。

第四種說法,有的學者考證雍正是得了中風死的。很多的學者同意這種看法,但是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說他就是死於中風,也是算一說吧。 第五種說法,就是中了丹毒死的。

雍正他中期得了一場大病之後,他親自寫了手諭,讓各個地方大員推薦名醫和術士到這個皇宮給他治病,幫助他保健。雍正他是想長生不老,各地就推薦。後來有兩個大的道士,一個叫張太虛,另一個叫王定乾,這兩個大的道士,他們。

雍正生平有哪些事蹟?

雍正(1678~1735)名愛新覺羅·胤稹,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後繼位,在位13年。雍正是歷史上譭譽參半的一位皇帝。

他繼位後殘酷屠戮曾參與皇位爭奪的兄弟,並大興文字獄,嚴厲鎮壓具有反清思想的知識分子,以特務機構強化君主專制,這些都使得他以嚴酷、殘忍而聞名。

但他平定青海和碩特部貴族的叛亂,反擊準噶爾部貴族的騷擾,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與沙俄訂立《中俄布連斯奇界約》、《中俄恰克圖界約》等措施,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有步驟地進行多項重大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爲乾隆時期的“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死後葬於河北泰陵(今河北易縣西),廟號爲世宗憲皇帝,史稱雍正皇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