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出自哪裏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6W

《顏氏家訓》。“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的文言文翻譯是古代求學的人是爲了充實自己禰補自身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是爲了對別人炫耀並誇誇其談。

“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出自《顏氏家訓》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爲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爲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爲己,修身以求進也。

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出自哪裏

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古時候的人求學,是爲了充實自己的學問、道德,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現代的人求學,對所講習的學問、道德,不能躬行實踐,只能空口說說,來求知於人。古時候的人求學,是爲了行道來爲社會上廣大人羣謀福利;現代的人求學,是爲了自身的進修藉以求取高官厚祿。《顏氏家訓》一書不僅對當時諸如“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等多方面作了較爲翔實的紀錄,爲後人保留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還在它的《文章》篇中,通過論述南北朝時的作家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點和他自己的文學主張。

顏之推很重視文學。他批評揚雄視文學爲雕蟲小技的說法,並從個人立身修養的角度說明文學(包括學問、口辯、作文等文化修養)的重要性。對於文學的功用,顏之推不狹隘地僅僅把它歸結爲服務於政治教化和實用,他也肯定文學具有愉悅耳目、陶冶性靈的審美功能,同時也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文學審美能力。

他的文章內容真實,文筆平易近人,具有一種獨特的樸質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爲深遠。《顏氏家訓》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宋代以後,影響更大。宋代朱熹之《國小》,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

不唯朱陳二人,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所以,王三聘說“古今家訓,以此爲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首先,把讀書做人作爲家訓的核心。

顏之推把聖賢之書的主旨歸納爲“誠孝、慎言、檢跡”六字;認爲讀書問學的目的,是爲了“開心明目,利於行耳”,“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爲小人也”。他認爲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讀書學習,“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其次,選擇正確的人生偶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怎樣的偶像,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北齊時,一些人教孩子學鮮卑語、彈琵琶,希冀通過服侍鮮卑公卿來獲取富貴。顏之推對此非常不屑,認爲這樣會迷失人生方向,即使能到卿相之位,亦不可爲之。他要求子女“慕賢”,將大賢大德之人作爲自己的人生偶像,並且“心醉魂迷”地嚮慕與仿效他們,在他們的影響下成長。再次,確立家庭教育的各項準則。

家長要成爲子女的楷模:“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要在踐行“箕帚匕箸,咳唾唯諾,執燭沃盥”等細小的生活禮儀中樹立“士大夫風操”。持家要“去奢”“行儉”“不吝”。

在婚姻問題上,做到“勿貪勢家”,反對“貪榮求利”。務實求真,不求虛名,摒棄“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的行爲,“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

杜絕迷信,絕對不談“巫覡禱請”之事,“勿爲妖妄之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