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散是誰寫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2W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出自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散是誰寫的

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爲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爲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

他被賀知章稱爲“謫仙人”,其詩大多爲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爲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

他與杜甫並稱爲“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爲“小李杜”)。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啓、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爲已任,曾說“樑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出自哪首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出自《春夜洛城聞笛 》。1.原文: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譯文: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3.賞析: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

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

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爲主體。“暗”字爲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

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爲一種理解。4.作者介紹: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

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全詩

【全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譯文】這是從誰家飄出的悠揚笛聲呢?它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愁情?這首詩是公元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洛陽時所作。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裏,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思鄉之情,所以寫下此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出自那一首詩?

春夜洛城聞笛/春夜洛陽城聞笛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

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註釋①洛城:今河南洛陽。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③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④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⑤聞:聽;聽見。

⑥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樂府雜錄》雲:‘笛者,羌樂也。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

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少陵《吹笛》:‘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楊柳》曲也。”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⑦故園:指故鄉,家鄉。

誰家玉笛暗飛聲

1、意思: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2、出處: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3、原文:《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4、譯文: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擴展資料:《春夜洛城聞笛》賞析: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

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衆,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

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餘韻嫋嫋,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

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爲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纔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絃,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熱門標籤